这家中餐厅离新华社首尔分社不远,名字很特别,叫“博物馆食堂——腕章”,韩语、日语中的“腕章”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袖标”。
店内如果不看其他摆设,其实和一般韩国中式餐厅没什么差别,几个方桌整洁干净,最里面放着饮水机,旁边是开放式厨房。可如果没有这些桌椅,你就会以为走进了一间毛泽东时代博物馆。餐厅四面墙壁以及天花板都布满各种毛泽东时代的物件,像章、袖章、海报、瓷器、瓷像、镜子、红旗、语录、军服、军挎包和老照片占据了人们的视野。
老板娘叫张惠善,看上去年龄不是很大,很喜欢中国。
菜单上除了一些煎牛肉、烤排骨、拌鸭肉、炒鱿鱼等韩式下酒菜以外,还有一些常见的汤菜。这些在一般的首尔餐厅也比较常见。这里最有特色的是西红柿面。记者点了一碗西红柿面,标价韩元(约合37元人民币)。而在韩国,一碗面条一般只要四五千韩元。
老板娘说自己的朋友办过一个正式的博物馆,主题是西藏,但博物馆没有回头客,因为经营难以维持下去就关了门。为了建一个能够维持下去的博物馆,她把博物馆和餐厅结合了起来,所以就有了这家“袖章”餐厅,主打菜就是她研究改良的西红柿面。餐厅是年年初开的,面积约平方米,到目前为止,经营状况还不错。
张惠善说自己从小就对中国十分感兴趣,因为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历史上又跟韩国有着紧密的关系。她说自己姓张,先祖应该就是从中国来的。她小时候韩中两国还没有建交,中国在她眼里就更加神秘了。
原本研究丝绸之路的张惠善逐渐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觉得中国很特别、很有趣。她想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尤其是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于是开始收集印有当时文化符号的各种物品,当时毛泽东影响到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枕头、镜子、水壶等日常生活用品上都印着他的头像或者革命标语。
中韩两国建交之前,张女士就从香港购买过毛泽东时代的物品。年中韩建交后她就立即来到了北京,之后还多次来到中国,去过许多大城市。“袖章”餐厅主打的西红柿面就是她根据自己在新疆乌鲁木齐吃到的拌面而改良的。面条量很足,几乎相当于韩国一般面条的两碗,汤面里放着西红柿、鸡肉、青椒、洋葱和干辣椒,吃得人满头大汗,不过却很过瘾。
一位就餐的韩国客人说,自己很爱吃这里独创的西红柿面,更特别的是还能看到这么多珍贵的展品,了解中国的历史。
张惠善说,她现在已经收藏了万余件藏品,为此几乎花光了父母留下的钱。她向记者介绍了自己最珍贵的藏品——一副手绘的革命宣传画,这是她在中国花美元买回来的。她还说,上世纪90年代收集这些东西的时候价格都很便宜,现在越来越贵了,已经收集不起了。
张惠善还说,为了了解中国历史,她做了很多研究,店内对毛泽东时代的介绍都是她自己写的。她说,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重要的人物,她本人也很喜欢周恩来和邓小平。
韩通韩语ID:hantongkr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