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它是一个由各色人类研究中心和大象公会联合发起的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的一部分,但是,请允许我们暂时让它保持一定的神秘性,等到十月底,我们再向大家仔细介绍这个项目到底是在做什么。
现在,这个项目的发起需要大家的参与,我们要征集长期生活在下列四十六个城市(名单见文后)的读者,写出这个城市的人群整体印象。
谈到一个城市,我们通常喜欢讲它的历史,它的建筑,它的文化习俗,在今天,还会举它的各项经济数据,这些当然都很重要,但我们关心的是这个城市的人,他们被这个城市的历史和环境所塑造,并且将塑造这个城市的未来。
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介绍,你能用三五百字,简单直接地勾勒出与你一同生活的那些人的整体面貌:他们的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生活节奏、行为模式、语言习惯、价值偏好、审美偏好——那些你觉得最能体现他们与外乡人不同之处的地方。
每个城市最终会采用一个我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介绍文案,贡献了这个文案的作者,将会得到一件小礼品——「替你说话的T恤」。
目前我们需要来自这些城市的投稿:海口、南宁、佛山、东莞、惠州、漳州、厦门、南昌、温州、宁波、杭州、苏州、无锡、合肥、武汉、郑州、太原、廊坊、大连、长春、西宁、拉萨。
还有一些城市,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素材,不过如果你有好的想法或者照片,也欢迎投稿:哈尔滨、沈阳、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青岛、南京、上海、泉州、长沙、成都、重庆、昆明、贵阳、西安、银川、呼和浩特、乌鲁木齐、深圳、广州、福州、兰州、保定。
语言风格不限,下面这些内容也许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如果你觉得你写的更好,那就赶紧动手吧。
#1
西安:兴也城墙,衰也城墙
by小耳朵
西安是一座『土帅土帅』的城市,有黑黝黝的方脸和鼓囊囊的肌肉。
西安很土,实实在在不矫饰。日料店比不过油泼面,精品客栈比不过小青旅。在繁华的城墙根地段,一年30万就可以租一个三层楼的店面。
西安又很帅,摇滚和嘻哈的流行地。随手翻西安的社会新闻:《家长带娃禁泳区游泳,称「人命天注定」》,《传销公司CEO想对民警洗脑:给你们讲讲VR》……绝对无愧于「朋克之都」之称。
「瓜怂!」「贼怂!」憨厚耿直的西安人最讨厌唯唯诺诺和繁文缛节。蹲着永远比坐着舒服,秦腔一声吼,嗓门震天。
西安人有「城墙思维」。就算出去了,最后也爱回家。「你说陕西木有啥?」「死后还埋皇帝隔壁。」
#2
昆明:老年节奏的诗与远方
by七流说唱歌手鱼丸
昆明的早晨从九点才开始,如果你喜欢缓慢的生活节奏,那么,这是你的天堂。起床的时候,要注意天气,昆明的天气随着他的心情而改变,一天之中你可能会经历四季的变换。
每逢冬天,西伯利亚的海鸥会飞来昆明过冬,那时你会看到无数的海鸥在滇池或翠湖翱翔天空,你可以投喂食物,也可以抓一只拍照,当然除非你想上新闻头条。如果你听到有人说:「我孩子掉了,我孩子掉了!」可千万别跳进去湖里去救孩子,他可能只是鞋子掉了。
昆明的鲜花饼是每个外地人来这里必吃的东西,鲜花吃到嘴里会增加一股浪漫的味道。除了鲜花饼还有火腿月饼也是送人不二之选。
最后,其实我们出门不骑大象,高考不考骑马射箭,春城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我们出生在所谓的诗与远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样的生活。
#3
济南:全山东的文艺青年都在此
by在济南出生读书工作的清水幻象
济南城看起来灰头土脸的。被青岛人嫌弃「土」的时候,甚至连济南人自己都跟着附和,诶我们是挺土的。济南人骨子里有自信。他们懒得反击,也不在乎别人的鄙视。
济南式文艺,是不追潮流,自得其乐的清高感。这里聚集了全山东最喜欢电影、诗歌、摄影、戏剧的年轻人,他们会挤在芙蓉街的人流里吃臭豆腐,也会在省会大剧院里正襟危坐。
济南人热心肠。有记者在某超市门口跟踪一个要饭的家族,发现他们在老家有小楼汽车,都是路过的好心人一点点捐助出来的。
房价涨工资不涨,济南的年轻人现在过得并不轻松。但比起去房地产金融互联网公司,留住当地的年轻人还是更想当公务员。没有比山东人更热衷政治的了。
济南最多的职业是啥?当然是「老师」!这个梗,只有在济南生活过的人才懂吧!
#4
保定:以成为首都的一部分为荣
by保定男爵韩索虏
保定人一直很怨念。凭什么河北省会就非得迁去石家庄还不回来了呢?俺们(读作nǎnmen)这儿之前可是当喽三百多年滴省会啊!
保定人因此也非常喜欢「直隶」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历史地名与保定的省会地位和昔日辉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保定大约是全中国唯一一个热衷于用「直隶」为本地出产的各种东西命名的城市。
哪怕是对保定人不怎么尊敬的那句谚语「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也因为把保定和京津两大都市并列,而一直得到保定人民的传扬。
当河北省会似乎永远不会迁回来的时候,保定找到了自己的新目标:成为伟大首都北京的一部分。保定人在向外地人介绍自己的家乡时,总会带上一句「以前我们那儿是河北省会」。如果对方不是北京人,或许还会加上一句「我们就在北京边儿上」。
虽然保定话跟北京话在发音上颇有差距,但在保定以外的地方,保定人则一直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口音往「京腔儿」上撇。
于是当其他城市都汲汲于传播「我市即将成为直辖市」这样的谣言的同时,在保定传播的谣言却往往是「保定即将并入北京」。「保定即将成为中国的政治副中心/副首都」也曾一度热传。
还好,「京津冀一体化」与雄安新区的设立也算是给多年来翘首北望的保定人民多少挽回了一点儿面子。
#5
兰州:满天黄沙都遮不住的豪气
bychuake
对我来说表达友好的最高形式大概就是别人当我的面骂了兰州而没有当场暴走灭他一百遍吧(笑)。
兰州人喝黄河水长大,粗犷耿直在骨子里,讲究直来直去,不弯弯绕绕不磨磨唧唧。《新龙门客栈》里那个舞着两把刀的小鞑子满口说着的其实就是兰州话。兰州话又磁又密,可听到耳朵里的往往没一句是婉转征询,姑娘小伙都是开口「带!」闭口兰「哈怂」。
兰州姑娘热烈地追随崇拜最原始的强力,爱直爽霸气的男人,最看不上人木讷窝囊。我们总觉得外地人懂不了兰州的好。两山夹一沟的地形其实造就了这座城市人性格上的一些局限,比如封闭、固执、骄傲。全国都知道兰州拉面,但兰州人就会一遍遍地纠正:是「牛肉面」!兰州人从来不说自己是甘肃人只说是兰州人,心态上的骄傲可见一斑。
满天的黄沙都遮不住我们的匪气。因为不愿意多话,兰州人之间的争执很容易就演变成动手。从小到大看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架,但往往打完了打架的两边又吵吵嚷嚷着一起奔路边喝酒,几杯酒下肚尽释前嫌。我觉得,最能概括兰州人性格的是这两句话:「性子比孩子还野,酒量是上帝的一半」。
#6
石家庄:名副其实的RockTown
by堇
石家庄,北京大光环下平凡的河北省会,因为雾霾和RockTown被人熟知。
报志愿时,心想既是个省会又挨着北京,学校在二环不可能差吧。下了火车打车去学校,一路上我爸看着车窗外面比我还沉默,再后来我们知道石家庄只有两环。
市内人普通话好的出奇,每年放假开玩笑大家都说没有特产,驴肉火烧都是保定的,除了《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只能带点雾霾回老家。
有个总说当年自己差点是省会的保定,现在又出了个雄安。石家庄有稳妥的感觉,让自己土地上的人享受这份安心。最近他发展快了,越来越好了,希望他还是我们曾经的石家庄人,心安的吾乡。
#7
哈尔滨:赵本山口音与白岩松口音一起在教堂祈祷
by匿名
一百年前,从俄国开来的火车把哈尔滨切成两半。铁路西边是洋人城区,铁路东边则是华人城区。鱼叉一样的车道预示了哈尔滨的分裂。
朋友圈常有爆款文,论述东北衰落的工业大城宁愿倒贴也要进体制的故事。然而,在北京、深圳、东京、纽约,也常遇到一个哈尔滨人,和你诉说因无法忍受这种生活而出走。
这座城市的人们是如此的分裂——你在中央大街上遇到拉小提琴的青年时,米外是一队拿手绢伴放大喇叭开工的广场舞团;圣索菲亚大教堂穹顶之下,赵本山一样的口音与白岩松一样的口音一起祈祷;有哈尔滨人李健把莱昂纳德科恩的诗集带到真人秀里,也有哈尔滨人孔X东在大学里骂街。
#8
银川:大西北的桃花源
by匿名
银川,整个城市都很小资,酒吧、KTV、烧烤美食城居多,摇滚氛围异常浓厚,琴行随处可见。虽然不沿海,也不沿边,但开放性极高,它是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最亲密的城市,WCA世界电子竞技大赛的永久举办地,所以这里不土气,不隔绝。
银川人不喜拘束,从城市规划就可以体现出来,动不动就搞个六车道、八车道,还是双向的。
银川人直爽好客,说话生硬,不懂客套,没有心机,民风淳朴的过分。人与人之间主要靠信任往来,他们不重视规则,他们太容易上当受骗,但无法否认,他们身上存在很多人性最本真的部分。
跟银川人说话不要妄想去纠正他们的前后鼻音,他们从开始学说话就不分前后鼻音。他们夸人漂亮是「心疼」,表示惊讶是「我的光三!」表达讨厌是「日眼」,形容调皮是「弯西」。
一个银川人的傍晚就是去湖边或者黄河边搞上一件子X5啤酒加一盘羊腰子,最后上一盆羊肉臊子面,吃完耍上两把「划水」麻将。银川适合养老,虽然这里的物价不低,工资不高,但因为它的桃花源特质让人心向往之。
#9
南京:你不懂我,我不怪你哎
by红姐说红楼红姐
啊南京,六朝古都,我要去看中山陵、明孝陵、大屠杀纪念馆……
一听到外地人这些「刻板印象」,南京就涌上一种深深的忧伤:擦,老子不止这些好吗——可话到嘴边又觉得,似乎也没有什么更拿得出手的,于是只能叹口长气。
其实南京很努力,虽然结果尚不尽如人意。再有底气的过去也难掩略微尴尬的如今,南京还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新个性形象。承办了十运会和青奥会,房价直奔一线,积极向国际化一线大都市靠拢,但现实是被群嘲为1.5线城市。认真学习文艺,但似乎就是差着那么一点。
这种深深的失落,化为南京表面和内里的温和,接纳,沉默向前。
南京对待外地人,有一种不含机心的友善;对待自己,则生发出一种平静的焦虑,和自嘲式的乐观。
古老而希望年轻,明媚又满含忧伤。注定了南京内心的纠结,却也难得的宜人和包容。
#10
上海:为啥叫魔都
by斌斌
魔都的魔可以分为三部分:
1.广。上海的面积=3个东京=4个伦敦=5个纽约=10个首尔=60个巴黎。
2.林。上海话分支众多,彼此之间不能互通,主要有浦东话、松江话、嘉定话、崇明话、金山话、青浦话、奉贤话等等。每个郊区都有自己的「方言」,十里不同音。
3.鬼。魔都的鬼传太多了,最著名的并且可以考证的,是延安路高架龙柱。当时造桥的时候,主柱的地桩无论如何打不下去,后来请来法师,说下面有条龙,你们要在龙不在的时候打桩。之后选定时辰进行祭拜,一下就打进去了。后来法师回到寺庙,不多日就圆寂了。现在那根柱子上还刻着龙,以表达对神明的祈敬。
#11
天津:生活最要紧是开心
by天津野生段子手谢泼德
「介有嘛啊!」骄傲的天津卫人什么没见过?作为中国近代北方最重要的大商埠,租界见证了天津曾经的繁华。但现在,天津人更习惯跟时代慢半拍的感觉。
天津人出去闯荡的不多。吃完早点,漫步海河边,随时能找到幸福感。「外地煎饼果子,嘛玩意啊!」
天津人爱凑热闹,排队买早点,一堆不认识的人就「搭个」起来。
天津人抖个包袱就能化解烦恼尴尬,人人都是段子手。但这里很少出企业家。
天津人不推崇「狼性文化」,坚持不下去了,就自我解嘲一下:「至于吗!乐呵乐呵得了!」
天津人懒出花来了。「奋秋、顾秋、腻固」,常用于描述人在沙发或床上瘫倒并来回扭动的场景。
重要:
你可以直接在后台留言发送文本和图片。
你也可以在评论中加上,赞数最高的评论不管有没有录用,都可以获得我们赠送的礼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