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东京首尔上海和新加坡,生活在这

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机构(GlobalizationandWorldCitiesStudyGroupandNetwork,简称GaWC)公布了世界城市排名,香港、新加坡、上海、东京、首尔都在“一线”(Alpha等级)。

这5座的理想生活城市,各自有什么优缺点呢?

东京

优点

经济

日本人口1.2亿有余,东京都市圈人口超过万,占日本四分之一。而这万人人均GDP超过五万美金,再加上日本不大的贫富差距,庞大的中产人群为整座城市加分不少。

东京房价其实挺贵的,但是日本房贷利率不高,大概1.2%,所以就有了买房容易的感觉。日本应届生现在年收差不多万,如果双方都有工作,就相对有干劲。

不过在买房之前要承受些压力——房租贵,一个开间大概8-10万一个月,一室一厅大概20万,但是东京的企业一般有补助,金额大概是月薪的1/4到1/3(或者就会提供宿舍,看公司好不好了)。

教育

在日本,46%的45-54岁的人和32%的55-64岁的人都有大学及以上的学历,远远超过了经合组织(OECD)统计的24%的平均水平,而这些高学历的人士的孩子也有更高的概率接收同等及更高水平的教育,一个良性循环就这样被建立起来了。

日本的基础教育是全球比较出名的。例如他们提倡“食育”精神,45分钟的午餐时间也是接受教育时间,就像学习数学或者阅读一样。

日本法律规定,学生人数在人以上的,就要配备专职营养师,营养师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负责营养知识和卫生知识教育。很多学校有农场,学生参与种植,午餐是学生自己去搬的。

进食之前由同学或班主任介绍当天的饭食来自哪些人的辛勤劳作——土豆是6年级同学在校园农场里种的,来年3月轮到我们,7月就能吃到我们种的土豆了。

而在高等教育方面,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一桥、庆应义塾、早稻田等院校的科教水准依然位于世界前列。

最后补充一点,东京是全球公共图书馆书籍借阅量最大的城市。

缺点

经济

国际化这件事对日本人来说,既不容易(日本难发音英文、教育体系差别大)、也不是太乐意。无论是教育方面设置Global30项目还是与东南亚、南亚的外交加密,这方面始终还是力不从心。

此外,负增长的日本人口与领跑全世界的老龄化问题,让东京这座城市的优势逐步被抵消的风险增大。

社会

日本文化肌理当中有一个影响颇深的分子——年功序列(简单来说就是等级深严)。

这个规矩曾经撑起了日本的辉煌,但现在越来越威胁新一代人才。这类前辈后辈(高一都不敢惹高二)的刻板规矩非常多,压抑的情绪明显,一定程度束缚了东京的发展。

一旦遵循日本人的生活方式难免感觉压抑,因此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个外国人。

吐槽一下:日本的rushhour很吓人

首尔

优点

资源集中

韩国玩大财团主义,把资源集中在几个财团身上,利用量大去挤压对手,使得三星,LG,现代的技术和品牌都跻身国际一流。(有人可能说财团是缺点,但对首尔乃至韩国来说,财团的经济驱动力很强)

人才培养

韩国对人才培养非常细化。韩国政府有个非常变态的计划,由韩国政府出钱,让韩国青年到以色列的创业企业实习。

以色列的高新技术大部分是由许多创业的小公司所掌握的,只要肯做、想学,机会不少。韩国最有竞争力的一部分青年,由政府资助,到以色列免费给创业公司打工若干年(一遍3年左右,看个人情况),然后再回韩国或者去美国深造(有了以色列创业公司经验,很容易去美国硅谷的学校)。

缺点

教育资源

这里不是说韩国的教育资源质量不行。以首尔国立大学为首的SKY为代表的大学群及研究所,还有三星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支撑着这里的科教,质量研究水平和日本大阪大学、名古屋大学这样的中流前帝大较接近,离东大、京大有距离,但已经非常优秀。

韩国的教育资源缺点在于“缺”,韩国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韩国高考当天,家长在寺庙祭拜为孩子求福,后辈跪在地上,为学长助威。

为了高考,学生要从初中就要开始“变态”级别的备考,尤其是穷人家的孩子,因为是他们走出贫困的唯一途径。优质的大学只是极少部分人能尝到的甜饼。

社会悲观

韩国的社会体系与日本实在相似,日本存在的问题,往往韩国也存在。极低的生育率依然加剧了劳动力问题对韩国经济的威胁。大财阀、政治官僚,甚至娱乐明星都靠模式化训练,这些死板的秩序似乎隐患渐显。

国际政局

首尔与 的距离太过接近,以至于连国家行政机构都开始考虑转移。与朝鲜每次一触即发的态势,都会对这座大都市的发展预期造成负面影响。

上海

优点

潜力

上海并非我国政治中心,政治虹吸效应较弱。经济腹地广,整个华东地区都受到上海的经济辐射。

整个上海的人口有2多万,这么多的人口,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而且上海的港口,算是全球比较大的,在这方面他也有着优势,再加上近些年的基础建设,高铁的发展,上海的发展潜力难以估量。

科教

尽管不比东京、首尔集全国半数以上教育实力于一身,上海的复旦、上交、同济等院校在全国领先,且发展迅速。

缺点

上户难

因为户籍制度,周边人口无法像日本人到东京、韩国人到首尔那样到上海方便地定居。中产也要努力奋斗才能过得像样的中国内地最现代化城市,正在对普通人关闭大门转变为准精英的乐园,非常不适合零基础选手。

房价较贵,本地人大部分还是有房可住,或者受到拆迁的红利或者是早些年就买了房,当然仍然蜗居在老式里弄的也有。虽然政府搞了公租房什么的,但是能获得实惠的人不多。

非本地人如果在上海没有房,生活压力是很大的,毕竟上海这些年租金也水涨船高。

上学难

民办系列很红火,价格也很火。学校肯定都有的上,要上好的学校要么学区房要么考民办。买了学区房也不能心定,每个区的政策不同,入户时间,房产证时间,户口上有谁,是看学籍还是户籍都有讲究。

有钱也不一定能上好的民办,幼升小的考试一年难过一年,有的还暗搓搓的考察小朋友家里“祖宗十八代”,老娘有无工作是否全职等。竞争很激烈,朋友的小孩从小就是琴棋书画游泳溜冰跳舞唱歌一门都没有落下,数学逻辑思维和英语是必修课。

香港

门户

一直以来香港的发展就与其对华门户的地位密切相光,与新加坡夹在马来西亚与印尼之间的地理环境不同。香港天然就可以利用器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优势从对华贸易中争取大量利益。

根据写过金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私募投资基金落户香港的兴趣也日益浓厚,自年8月香港引入有限合伙基金法律框架后,仅5个月便有90多只有限合伙基金在香港注册。

至于机动性较强的对冲基金业,截至年6月,共有家对冲基金设于香港,数量成为亚太地区之冠。

香港没有外汇管理局,对货币买卖和国际资金流动,包括外国投资者将股息或资金调回本国,都无限制。资金可随时进入或撤出香港。

税率

香港适用于个人的标准税率和适用于非公司实体的利得税率均为15%,公司利得税率则为16.5%。

尽管全球许多经济体正推行减税政策,但香港采纳的所得税税率目前仍具有世界竞争力。

香港税制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行属地征收原则。

纳税人仅对源自香港的所得承担缴纳义务,源自香港以外的所得无须缴税(即使这些所得在域外尚未缴税)。

对国际投资者而言,虽然源自香港的特许权使用费会产生纳税义务,但税率仅为4.95%,低于许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下适用的特许权使用费税率。这些扣除有助于减轻公司或其他经济实体营商的税收负担。

人才

港商们的创业精神是香港企业蜚声亚洲的基石。这些精英,为香港在全球的投资贸易增色不少。

从年起,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每年的配额增加至个,以扩充香港的人才库,加强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这对于各个领域的精英来说无疑是一个获得香港身份的绝佳机会。

缺点

不稳定的民意

以建制和泛民的分歧为首,港人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涉及政治因素,这里不多谈。

贫富差距

与欧洲日韩新加坡不同,香港的贫富差距水准和中美更接近。写过一方面缔造了高水准的精英阶层,另一方面却让底层民众生活艰辛,也限制着中产阶级的规模。多数人挣扎在中产的跌落边缘。

新加坡

优点

马六甲海峡提供的航运优势,东南亚唯一发达城市的吸引力优势,世界全时区交易链的重要一环,区域唯一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金融中心拥有服务业优势。周边无强力对手,又发展超出邻国一大圈,比起香港压力小得多。

高等教育领跑亚洲

香港的港大、科大在商科等领域确实卓越,然而新加坡的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在理科研究方面优势明显。而且新加坡国立和南洋理工一般在QS世界大学排名里,都能拿到亚洲的Top3。

而承接大学教育的中小学教育效果也不错。因为华人社会重视教育喜欢数学的属性,又是全英文教育,很有优势。

稳定一贯的政策

比起争执不休的香港、政权更迭的东京,新加坡政府可以审时度势,最合理专注地发展这片土地。

新加坡的刑罚也很出名吧。新加坡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非吸烟区吸烟也是犯罪。损毁公物就有鞭刑,公厕不冲水要罚款加拘留。

正因为罚得重,新加坡的安全程度就相对高,犯罪率较低。新加坡每年大概有-天没有任何(重点:任何)暴力犯罪报告。没有防盗网防盗门,住家不锁门就算了,甚至新加坡很多邻里小店打烊后也不锁。

住房自有率高

上世纪60年代,李光耀在新加坡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比建国(年)还要早。

这项计划鼓励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阶层购买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兴建的公共组屋,而且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控制一项指标:房价与收入的比例。

新房市场的组屋,房价一般是家庭年收入的4倍。组屋售价基本稳定在-新加坡元/平方尺(约合~元人民币/平方尺),而新加坡人的平均月薪为2.1万元人民币,因此90%的新加坡人在首次申请就可以买得起三居室的组屋。

组屋允许转让,但是与商品房市场不能流通。在转让市场中,房价一般还要维持在家庭年收入的5.5倍以下。

而对于买组屋的人,新加坡政府也给了非常高的支持力度。在新加坡,一个月入$1,的家庭购买新组屋能拿到最高$80,的补助津贴,购买转手组屋则是$,的津贴。

这样一系列松紧有度的房屋政策下,30年前,新加坡住房自有率只有8.8%,到了年,高达82%的公民居住在组屋里,住房自有率和组屋自有率均在90%以上。

缺点

新加坡是个国家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但它还是个国家。国家跟城市的区别是什么?其中之一就是它还得有国防预算,然后投入到其他领域的资金会被分散。新加坡多万的人口和有限的国土面积,放在国内恐怕仅相当于一座二三线城市。这决定了其国际化的路线,以及发展的上限。

新加坡有从以色列学来的全民皆兵的体制,由于其形单影只的位置,又面朝当下局势紧张的南海。在这方面比起其他几座城市,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

教育发达但残酷

新加坡的教育资源从小学就开始分流,好学生一路奖励,国际交换(政府出钱),优势师资,成为人生赢家;小时候没跟上,中学去不了好学校的话,想逆袭要付出百倍的努力,非常难;十分讲究滚雪球。

总之,5座城市各有利弊,去哪个城市生活,主要看你的需求是什么。

你对以上5座城市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区发言~

/征稿时间/

银河内容中心,旨在打造新中产的内容分享平台。我们希望给大家一个发声的平台,让你我在这里交流独到的知识、经验与见解。常规征稿范围包括不局限于以下领域:1、财经、投资、房地产、互联网、科技等行业分析或知识分享2、社会热点、国际时局深度解析3、国内外城市发展对比分析4、个人故事、宝贵经历分享5、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分享

稿酬:1-4元/篇如有意愿加入银河内容中心,请扫描以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ere.com/sedl/158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