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华中学校长陈河清有了孩子我们才特别

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时间,除了时间我们一无所有。

有了孩子我们才特别幸福,爱要学习,幸福也要学习。

——摘自陈河清女士IEIC大会演讲

10月17日,第四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浦东新区花木路号)隆重举办。

本次大会以“守望教育初心·成就孩子梦想”为主题,集聚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国际视野探讨教育话题,直击当下教育的痛难点,共话未来教育蓝图!

大会线上线下累计万流量,现场众多学生和家长慕名而来,与教育大咖、专家学者等面对面交流教育理念,探讨教育困惑,很多家长表示受益匪浅。

在本次大会上,上海光华学校校长陈河清女士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把孩子上学的事全都交给学校》的演讲,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她分享的精彩内容——

陈河清

上海光华学校校长

大会上,上海光华学校校长陈河清女士的主题演讲主要围绕以下3个方面——

1.“双减”到底减什么

2.办好一所学校需要的三种思维

3.把学校的事情、孩子上学的事情通通交给学校

那么关于这些问题,我们来看看上海光华学校校长陈河清女士的精彩解读~

▲上海光华学校校长陈河清女士精彩演讲

“双减”到底是减什么?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上海光华中学的校长陈河清,我在年就到了光华中学,这所学校是光华教育集团和平和教育集团合作办学的第一所实体学校,也是平和在建校25年以来举办的第一所集团校。

创校五年、一路走来,作为一个母亲,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每天都能感受到,父母正因为有了孩子,学校正因为有了学生才特别幸福。爱需要学习,幸福也需要练习,但是这都需要载体,好在咱们家里有孩子,学校里有学生,这就是我们不断修行、修炼人生的一个载体。所以我们要感恩,感恩孩子们与我们相遇!

讲到上学的事必须再谈双减。

今年暑假有这么一个段子,你7月份没有去补课发现8月补不了了,你要是7月份没有去旅行,8月份也去不了了。

一份文件,教育生态迎来了迭代。

双减它有八个方面的陈述,主要是要减两样东西,一个是课后的培训,一个是课后的作业。而具体解读一下“双减”可能是这几个内容——

做到“三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能力。指挥棒是没有变的,中考还是要考,高考还是要考,而且每年的教育改革,推陈出新,每年参会来解读中考高考政策都有很多的细节出台,所以双减之下,我们依然要提高课后管理的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能力。

抓好三限,限制机构数量、限制培训时间、限制收费价格。诚然,培训行业当中也有很多优秀的老师,辛苦付出,专业的水平、工作上的敬业精神也是非常令人赞叹的,但是机构的教育版图已经荡然无存,政策效果的显现大家有目共睹。

执行三严,严管培训行为、严控广告宣传、严禁随意资本化。培训机构的账户受到国家的监管,单日5万以上的支出都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到处可见的教育培训广告早已灰飞烟灭,曾经是资本追逐的那个教育产业,已经不复存在。

落实三管,管理教学秩序、管好考试评价、管住违规补课。政策已经落地,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初中生的家长也好,能很明显地感觉到政策落地后的学校的变化,作业少了、考试少了、分数变等第了、课后没有地方补课了。

办好一所学校需要的三种思维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双减政策对我们来讲可能更意味着双增,而这种双增就是要增效率,也就是说要提高效率,要增效果,要有更好的效果。

上周北京落地了一个政策,大学区的制度,意味着将来学区房的概念会淡化。

学区会扩大到跟目前有比较大区别的概念,它会包含我们比较核心的、比较高阶的社区,可能也会包含到目前发展还相对滞后的社区,这些都会成为一个大学区。教师会有轮岗的制度,一个学区内,如果老师将来要评职称也好,取得一些优秀的荣誉称号也好,都会在这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大家必须轮岗。早在前两年,我们上海就出台了名额分配到校,各种政策的组合拳下,教育公平和家门口的好学校真的很快就要变成现实了。

我想,作为一所独立的纯民办学校,或许在大洗牌之后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在新形势下,作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成为教育创新和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办好一所民办学校一定要有三种思维方式。

具体来讲,这三种思维方式分别是:产品思维、设计思维和增长思维。

图片来自嘉宾演讲PPT

产品思维,学校的课程就是学校的产品,如果说民办学校的课程跟公办都是一模一样的,那我们是没有特色的,如何在课程的产品门类上打造我们自身的特色,是学校建设的底层逻辑。

举一个例子,在光华中学,我们有40多门的选修类课程,涉及到艺术类、体育类、音乐类、学术类等等很多方面。但凡做一个课程,我一定要对它有最后的评估,比如说我们的艺术类课程,所有的课程每学期都会有一个展示的平台,把孩子们推到最高的艺术舞台上,让他看到在学术上他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他可能在艺术方面,可能在体育方面,在社会活动方面有自己很好的一面,而且是会被看到。

从课内研学来讲,我们每学期会有假期的人文行走课程,他们从6年级到8年级走过很多的地方。比如说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鲁迅的很多名篇名作中的百草园、百味书屋、浦口火车站等等,我们会带孩子根据每学期语文课程中的内容,结合这些内容带他们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总之,从学校的角度讲,我们打磨课程的时候,是站在产品设计的角度上,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的客户,也就是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收获,有愉快的体验。如果每一门课程都能做到这样,孩子每天在学校上学的时间一定也是非常愉快的。

设计思维。学生每天上学,从学校的角度讲,希望他的每一分钟都是经过设计的。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时间,除了时间我们一无所有,如何让他所有的在校时间都是有效能的,都能在功能性方面有所产出的,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举几个例子,光华是一个非常注重仪式感的学校,每学期开学的时候,学校的一些主要领导会站在校门口给孩子发红包,里面并不是钱,而是我们在一学期开始之前对每个孩子的寄语,孩子到学校的第一天,校长会跟他问好,跟他说这一学期你要加油。

初三毕业的时候,我们也会给学生举行非常隆重的仪式,告诉他你要参加中考了,学校给你的期望是什么,我们初三的老师还会准备一些大礼包,比如说牛肉干,“牛气冲天”等等,来激励学生。

我们在学校里对所有的老师也一样,希望每一个教职员工在学校里都有家的感觉,所以在设计的仪式过程当中,我们除了有每年的教师节之外,我们还设计了。

我们把学校的做成班主任节,因为一个学校里面班主任是最辛苦的,在这一天充分表达对班主任的感恩与感谢,让孩子们记住老师对他们的付出。

我们也有各式各样的教师社团,希望老师和学生都一样,每天到学校里之后会发现他是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ere.com/segs/16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