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历史学科始终是以“文史见长”著称的山东大学一个旗帜性和标杆性的学科。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山东大学早在年创建之初即设有“中外史学”课程。此后逐步汇集和吸纳省立山东大学(年成立,校址济南)、国立青岛大学(年成立,校址青岛,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私立齐鲁大学(年成立,校址济南)的学术资源,学科体系逐步完善,于20世纪50年代初独立成系。其时,任教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者,有以“八大教授”之名而享誉中国史学界的杨向奎、童书业、黄云眉、张维华、陈同燮、郑鹤声、王仲荦、赵俪生诸位先生,以及丁山、赵纪彬、吴大琨、许思园、刘敦愿、韩连琪、孙思白、华山、庞朴等一批知名学者。以此为基础,山东大学的历史学者发起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讨论,创办了有“中国高校学报之王”之称的《文史哲》杂志,进一步奠定了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传统和文史重镇的地位。在几代学者的赓续努力下,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学术界居于前列、在国际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方向。年7月,以原历史系等单位为基础,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立。新时期以来,学院各项事业取得快速发展。今天的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亮点纷呈,拥有一大批站在学术前沿的学者,产生了一批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在义和团运动、明清对外关系、史前及青铜时代考古、科技考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山东大学作为中国古代史研究重镇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文化产业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等新兴交叉学科也有长足进步。学科、专业:学院拥有历史学门类的3个一级学科(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和管理学门类的2个二级学科(档案学、文化产业管理)。设有5个学系(历史学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世界史学系、文秘档案学系、文化产业管理学系);拥有6个本科专业(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档案学、文化产业管理),1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档案学、文化产业管理)和2个专业型硕士招生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现任领导职务在教育部第三轮、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山东大学考古学、历史学、世界史均位列前茅。年,考古与历史学科被列入山东大学“学科高峰计划”首批重点学科名单。按照《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学校重点建设“中国古典学术”等五大优势学科领域,中国史、考古学名列其中。截至目前,我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主持和参与的发掘成果已有8次被评为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分别是:山东邹平丁公龙山文化城址()、山东长清仙人台邿国贵族墓地()、山东长清双乳山西济北王墓()、山东章丘洛庄汉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遗址()、河南鹤壁刘庄遗址()、山东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另外,山东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还先后获评“年度六项最具学术价值的考古新发现”、“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质量奖’三等奖”。机构、平台:年5月,以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为基础,成立了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任名誉院长,方辉教授任院长。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为学校直属独立建制科研机构,党群关系挂靠历史文化学院,位于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网站为: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