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12097.html
于是所谓的神秘的冷香丸配方,在了解了薛宝钗实乃热毒之源这一层以后,也清楚了很多。因为冷香丸要压制的是宝钗胎里带来的热毒,所以和尚才要用最为性寒的药来压制。传统上,中医对热毒的治疗思路也是从传统哲学的角度出发,既然要压制热,那么就要选择寒凉的中药克之;而对付毒就要解毒,那么清热解毒的草药应该是最能克服热毒了。如这次被推广的双黄连口服液,以最为清热解毒的金银花为主要成分,从中医药理上说,克制冠状病毒这样的热毒,也是对症的。双黄连主要用于治疗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用于外感风热,邪在肺卫,热毒内盛,证见发热,微恶风寒或不恶寒,咳嗽气促,似乎也很符合非典的症状。
这么看双黄连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究竟靠谱不靠谱呢?我得说,这里持保留意见。因为考虑到中医实际上对热毒的理解都很成问题,以至于并不知道发热的症状本质上是人体的自身反应。而且各种草药的寒性热性的确定,也是要么来自于古人写的书籍(古人写的书籍里并没有说明判断依据)要么来自后人的主观感性判断(两个人的判断可以不同而且谁也说服不了谁),而且不管什么热毒用清热解读草药就能成功克制的逻辑说穿了也只是一种简单质朴的和虎神营能战胜洋鬼子一样的玄学思维。这一且不靠谱加起来,中医系统找到的最佳药方,就像一个每步都算错的学生算出的最后结果一样,几乎一定不是那个潜在的正确答案。当然,确实还是可以把中医药材重新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取,就像青蒿素的发现一样,甚至重新从科学上定义和研究不同药材的寒凉性,宏观上建立一种发现新药的理论方法,届时中国医学就可以雄踞于世界,吸引大家来学习中文了。
不过无论如何,让我们看下传统上可以用来解热毒的药和药材。
在卫分:银翘散、桑菊饮;
在气分:白虎汤、黄连解毒汤、承气汤、龙胆泻肝汤、清瘟败毒饮;
在营分:清营汤、白虎加人参汤、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在血分:犀角地黄汤、十灰散。
常用中药
在卫者:石膏、金银花、连翘、牛蒡子、金荞麦等;
在肺者:生石膏、桑白皮、黄芩、前胡、白前、杏仁、紫苏子等。
兼火者:水牛角、玄参、牛黄等;
兼湿者:黄芩、黄连、大黄、藿香、佩兰等;
入肝者:全蝎、蜈蚣、钩藤、天麻等;
人肾者:滑石、桂枝、淫羊藿、车前子、茯苓等;
正气不足者:人参、党参、五味子、黄芪、灵芝、山药等。
疾病后期,热毒十去之九,气阴两虚者,当予生地黄、麦门冬、黄芪、党参、山药、竹叶、天花粉等
不过红楼梦里,给宝钗开的克制热毒的冷香丸的配方,可以说是更加形式化了,用冷克制热,用花克制毒,还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色四方理论体系,可以说是颇为有趣精巧的小说家言,大可以从文学的角度欣赏把玩之。
周瑞家的因问道:“不知是什么海上方儿?姑娘说了,我们也好记著,说给人知道。要遇见这样病,也是行好的事。”宝钗笑道:“不问这方儿还好,若问这方儿,真把人琐碎死了。东西药料一概却都有限,最难得是‘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一天晒乾,和在末药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天落水十二钱。……”周瑞家的笑道:“嗳呀,这么说就得三年的工夫呢!倘或雨水这日不下雨,可又怎么著呢?”宝钗笑道:“所以了,那里有这么可巧的雨?也只好再等罢了。还要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了,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里,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的时候儿,拿出来吃一丸,用一钱二分黄柏煎汤送下。”周瑞家的听了,笑道:“阿弥陀佛!真巧死人了,等十年还未必碰的全呢!”宝钗道:“竟好。自他去后,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家里带了来,现埋在梨花树底下。”
这个冷香丸来回在强调一个凑齐药方的难度,就是必须是严格雨水的雨,白露的露,霜降的霜,小雪的雪,差一天也不行,为什么会有这么严格的要求,是理解冷香丸本意的一个关键点。如果我们对中国古代的四色四方系统有所研究的话,就知道雨水,白露,霜降,小雪都是非常重要的四时节气,冷香丸如此强调四时,恰恰是因为,它需要克制的热毒,是一种来自四方瘟神的毒,只有四个季节的性寒的白色的花,加上四个节气的降雪或者降水,以四时水对四方火,四季白色寒性花解四时的热性毒,才能完美的克制。四时的花蕊配上没药这味克制热毒的苦寒之药,又要在“春分”这天“晒干”,这里似乎又在对应春瘟神火精的情状了。而黄柏,梨都是具有克制热毒效应的非常寒凉的药材。
而宝钗表面的冷,只是其热毒被压制的结果。所以她的冷是表象,是一种没有生气的冷,经常压不住她偶尔暴露的内心功利欲望。她吃花,但对花的美毫无兴趣。也对女儿世界的各种美好,各种首饰胭脂兴趣全无。进一步,她无欲无求的表象下面,可不仅仅是淡泊无求,就像宝钗外面的素净衣服之下,竟然是大红的袄子一样,宝钗的内心深处却是炽热如火名利和占有欲,宝钗在小姑娘的外表下面,却是一颗糙汉子的心灵。这一点在《红楼梦》的世界中,也是一点点暴露出来的。
说到这里,我们还是先转回头去,看看历史上的瘟神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形象好了,至唐宋之后,五瘟使者信仰不仅在民间普遍盛行,而且也进入了大众文化语境,成为了恶势力的代言词,如有宋一朝就多次用五鬼来指代朝堂上勾结的恶势力。同时,从唐朝开始小说和话本中的传奇故事中也纷纷开始出现和瘟神有关的恶人形象,如《五鬼闹钟馗》,和《平妖传》中,钟馗抓的鬼中就有五方鬼,也就是五鬼或者五瘟。明清时代的传奇小说中亦常常出现瘟神形象,如《封神榜》中也出现了五瘟使者,而明朝的神魔小说集成东南西北《四游记》中,也有道士除瘟的描写。不过说起这《四游记》,就不禁想起薛宝钗在自己过生日那天点的两出戏了。
而在这个天穿节的生日里,宝钗受贾母之邀,点了两出戏,第一处就是《西游记》,这《西游记》是《四游记》里的《西游记》是一个精简的版本,而一般作为戏剧演出的段落是从一对农家姐弟观看唐僧师徒五人一行西去取经,并笑话他们虽然远处看起来人模人样的,近看其实都是妖怪长相的奇形怪状样子。《红楼梦》里面的戏剧一向是为了补充表面剧情而安排的,这里,宝钗点的第一出戏当然也是暗讽她虽然是娇小姐的外在,却是凶神的内心了。
而在凤姐点了一出戏,刘二当衣以后,宝钗又被要求再点一出戏,于是她便点了水浒传里的一出山门。细想起来,水浒传和瘟疫也是颇有渊源的,在开局的第一回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讲得是京师瘟疫盛行,范仲淹奏请宋仁宗“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有趣的是,这里的嗣汉天师也就是张继先,迎春的前世原型。于是宋仁宗派洪太尉前往龙虎山请张天师举办仪式祛除瘟疫。洪太尉来到龙虎山,可没想到张天师已经腾云驾雾去京城做法事去了,遂进入府内参观,结果一不小心就把封印在龙虎山的魔王放了出去。张天师做了七日罗天大醮后,京师的瘟疫就消弭了。然而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从此就降临人间为患。从封建正统思想的观点看,一百零八好汉反抗的是由上至下逐级压迫的封建等级秩序,是封建统治的破坏者,为了反抗既成秩序就必须暴力反抗,带来战争与混乱,所以从统治者角度来看,他们自然可以归为邪神魔王一类了。第七十一回是一百零八将齐聚梁山,宋江说:“从前兵刃到处,杀害生灵,无可禳谢。我心中欲建一罗天大醮,报答天地神明眷佑之恩。”正是做了罗天大醮之后,发现一封天书,上书一百零八将的座次名号星位。这一回是全书的转折点,此后宋江一意招安,梁山盛极转衰,而金圣叹等人更认为七十回以后实乃续作。所以可以说,被金圣叹等名家认可的水浒传,就应该从驱瘟神的罗天大醮始,至罗天大醮终。
那么,梁山伯的一百零八将,和瘟神会不会又有什么关系呢,有一个有趣的对应是宋江,洪太尉放出的是一股黑气,而宋江则是出了名的脸黑,此外宋江又有着和他身份不符的好像永远用不完的可以如流水一般的银子,让他可以随意大方地接济英雄豪杰,获得了“及时雨”的称号,可想而知每次这银子都洒得和雨一样;另外,不要忘了宋江又叫宋公明。脸黑、有钱、公明,这三点有没有让你想起什么?对,就是前面提到的西方瘟神赵公明,他既是脸黑的瘟神,又是不缺钱的财神,又叫公明,也许有人要问,这赵公明不是白瘟神嘛?好吧,瘟神的传说版本很多,还有的版本是,五瘟神前世因为是服毒身亡的,所以都是黑脸。总之,包括日本学者大塚秀高在内的多位研究者已经注意到,《水浒传》中的第一主角宋江和瘟神加财神赵公明的联系了。而现在看,《红楼梦》中同样是主要人物的薛宝钗,竟然也和瘟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明清时代诞生的四大名著中,至少有两部和瘟神大有关联,这个不由得引起我们的进一步思考。
不过,还是让我们回到宝钗这里;宝钗第二次点的戏“山门”,讲述的是鲁智深出家以后,因为忍受不了清规戒律而屡屡犯戒最后被方丈赶出寺庙,由他一人独闯天地的事情。而宝钗最喜欢的点绛唇,则是彻彻底底的糙汉子自述:
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不仅是壮士口吻,而且最后两句,说是“赤火精瘟神”的口吻也说得通,不仅可以“赤条条”来去,而且有火神在,什么烟蓑雨笠卷单,也是要“化掉”的。火精瘟神的戾气和对人世间世俗规范无牵无挂的无畏心态一览无余。所以,这段唱词被宝钗用来自喻身份,也可以说是相当贴切了。
再附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红楼梦》里对薛宝钗的长相的描写,有两处文字,分别是: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和
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
这两段基本上一样,可见是曹公特意确定的造型。
不比较的话,大概看不出这个描写的诡异之处,我们看一下对宝黛和三春的描写。
三春:第一个,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按理说宝钗是重要性高于三春,比肩黛玉的主角,而这外貌描写的手法差异何其之大,难道作者十年都没有精力给这么大一个主角来段妙文么?脸若银盘,如果说是形容大圆脸,那说贾宝玉则是脸若中秋之月,而银盘不诗意也不生动,甚至令人心生恶感,不像褒义。眼若水杏,这个比喻也好玩。水杏,是一种又大又圆的杏,有橘子那么大,眼若水杏这比喻,本质上和”眼睛蹬的像铜铃“,没有区别。
另外,有读者指出,这里对宝钗容貌的描写脱胎于金瓶梅对吴月娘的描写"脸若银盘,眼若杏子“。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发现,因为作者并非全文照抄,而是把“杏子”改成了“水杏”。杏子就是杏仁,兰陵笑笑生形容月娘的眼睛和杏仁一样,这是我们黄种人典型的眼型,再正常不过。而作者不仅把最恰当不过的,“杏仁”改成了圆溜溜的“杏”,而且是杏子里面个头最大的水杏。这是在向人的方向改么。。。
谁家姑娘的眼睛像水杏。。。
然后下面两句: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初一看,似乎没什么稀奇。唇不点而红,嘴唇不用涂就红,这也算是一句好话嘛。那么,眉不画而翠就有点说道了。古代女子用青黛画眉,青黛是一种青黑色的颜料,这样画好的眉毛才会在浓浓的黑里透一点青绿色。而这里作者又形容说,薛宝钗眉毛不用画就天生是绿的,这是人类的眉毛嘛?就像我们现在形容一位少女,眼眶不用涂眼影就天生是紫的,这样的话可怎么看都不像恭维。
所以这里,如果你把对薛宝钗的描写,当作是和描写三春宝黛一样的,对刚出场的主角小姑娘外貌气质性格的描述,那就会显得很平淡无奇,用词粗浅俗气,不见气质个性,还有点诡异。
而如果你知道了薛宝钗的前世,把这段描写看成——对木雕泥塑的赤瘟神的描写,脸像个银盘又大又亮,眼睛瞪圆前突,脸上浓墨重彩,有青有红,不过没有任何活人的表情,那就——很贴切了不是。
解开宝钗的身份之谜之后,不难猜到作者其实在暗示,她就是贾府种种乱象的起源,作者又给她安排了什么样的结局呢?
宝钗在第一次制灯谜时作的灯谜是: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第一句说明是个有眼,空心的物件,下两句说明了这个物件的使用时间是夏天,最后一句“恩爱夫妻”似乎说明这是个贴身物件。好吧,查资料给出了一个非常合理的答案,古人用的凉具,竹夫人。竹夫人又叫青奴,中国民间夏日取凉用具。是一种圆柱形的竹制品。江南炎炎夏季,人们喜欢竹席卧身,用竹编织的竹夫人是热天消暑的清凉之物,可拥抱,可搁脚。竹夫人,长约1米左右,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中空,四周有竹编网眼,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供人取凉。
张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