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国云,工商博士,哲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走进西藏》《穿透灵魂》《叩天问路》《云边书话》《水流云在》《一条大河里的中国》《致青藏1——我的藏区生活》《致青藏2——生命在无人区》《致青藏3——谁说你只是一朵雪莲》等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奖、《诗刊》奖等。
仙居,意为仙人居住的地方,是浙江东南的一个山城。我这个人自小不信神明,即便仙居近在咫尺,可我总是敬而远之。
要不是前不久,随《中国作家》采风团到仙居,估计我这心头之结,永远都解不开。仙居是一个山水如画,人文荟萃,宛若仙境的地方,自东晋建县,五代吴越县名“乐安”,后为“永安”。到宋真宗赵恒因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则赐名“仙居”——仙人居住的地方。
也许只有走进仙居大山深处,你才会知道,什么是中国长江经济带的最后一个香格里拉,什么是中国田园乡野的最后一个世外桃源,什么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最后一个生物多样处女地。同时,对《国际歌》你也会豁然开朗,为什么要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而这之前,仙居潘法祥副县长,兼仙居国家公园管委会主任,带着他的助手王利民副主任,叩开我的办公室,向我递上一叠文件资料,说是要争取外国政府贷款——法国开发计划署的资金。
我见材料翻译有法文,顺口问了一句:“你们懂法文?”
我本想将他们一军。没想到,王主任与我说起法语。望着眼前这两位样貌很一般的“乡下人”,顿时让我感觉不一般了。我肃然起敬,“仙居行(仙)呀!”
潘县长没有搭理,埋着头,一口气向我说完了他心中的——仙居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工程。
我不知他是不是,以此证明仙居对这个项目,志在必得。拼命遇见我这个“巷子里扛木头——直来直去”的人,“这个项目听起来很漂亮,我不知道,仙居究竟有多少动物,有多少植物,还有多少微生物,需要大把大把花洋人的钱?”
也许我的话过于锋芒毕露,说得他们僵呆在那里,许久潘县长才缓过气来:“这个项目,我们心里也一直不踏实。之前确有人嘲笑我们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所以我们回去后,抓紧请专家帮助论证,再好好把一下关。”
望着他们匆匆离去的背影,我始终觉得,刚刚才摘掉戴了近二十年“欠发达县”帽子的仙居,要将法国人的钱拿过来花,一定比癞蛤蟆吃天鹅肉还要难。
过了一周,潘县长在电话里告诉我,“法国开发计划署的专家,要来仙居考察了!”
又过了一周,说法国国内生物多样性的专家,又要到仙居对项目进行勘探。
再过了一周,说法国开发计划署将今年投放在中国的上亿欧元,准备全部投资到仙居!
听听,我都听怵了。这里我好奇的不是法国决策速度,而是仙居人用什么感动了这些“洋鬼子”?
所以,我就幽默地向县长打听:“你们靠的是什么,捕获了法国人浪漫的芳心?”
潘县长明白了我的意思,脑筋急转地傻笑,“估计法国人多喝了几杯——仙居杨梅土酒!”
哦,杨梅土酒,我喝过。据《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具有生津、止渴、调五脏、除湿开窍等功能,有果中玛瑙之誉,为老少皆宜的佳口。
想到“开窍”两个字,我一个人又偷乐了很长时间。潘县长见我诡秘的样子,也跟着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划破天际,在山冈上久久回荡。我们知道,仙居早已实施“杨梅梯度开发”工程,利用海拔高差来拉长杨梅的生长期。所以这里的杨梅色美、味甜、个大、核小,大的比乒乓球还要大,而且成熟期早。
据说,仙居栽培杨梅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三百多年前的杨梅树如今依然生长在仙居的土地上。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品尝仙居杨梅后,赞不绝口,欣然题写了“仙梅”二字。显然,用这样的仙梅酿出的美酒,一定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如此戏剧化的故事,已经将人们对仙居神话般的向往与好奇,化为仙居天姥山汇流而成的一江春水。看来仙居不只是有仙境奇幻的风景,还有诗和远方!
我就是带着这样一种神圣或发现,跟随中国作家采风团,走进仙居那片温暖的山水——
一
这是江南初夏的傍晚,当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集结到仙居一座叫神仙居山脚下酒店时,突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仿佛欲为我们的千里迢迢洗尘,而那贴着高山峻岭的闪电,应该是大山掏心为我们前行高举的灯塔。
晚上我们在蛙鸣犬吠声中入梦,当又在一场夜雨中醒来时,只见群山云雾缭绕,妩媚多姿,那山石的嵯峨、山峰的诡异、山谷的清秀、山洞的幽深,仿佛如入梦幻仙境。
开始我真以为这是一个与火有关的美丽神话,当我揉眼细窥时,发现这并非神话,我们这才被仙居百姓不畏苦难、义无反顾,甚至是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一种执着而动情。
传说中的神仙居,有一对神鸟,雄为凤,雌为凰。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从此鲜美异常,不再死。雄奇的天姥山上,全彩激光灯映射出长达数公里的时光隧道和漫天的云彩,高达十米的烈焰从山顶喷薄而出,飞瀑飞流直下,在水与火的交融中,凤在歌鸣,凰在和弦,演绎一部五百年前的神话,一个流传千古的美丽传说。
确切说,这是第二十个五百年前,一场惊天动地的火山大爆发,使得这里千树万树银花开,仙居经过烈火的煎熬和考验,在熊熊大火中诞生新的生命体。如果按照一个凤凰涅槃五百年推算,仙居至少已经经过了几十次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了,这是一个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呀!
——正因为这场火山大爆发,这才造就了仙居妩媚的颜值。
这里多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县域内千嶂叠翠,沟谷幽深,清流急湍,林茂竹秀,已成为江南为数不多的国家公园。
一早我们走进景区没几步,就见一处冠名为羞女峰的地方,因它像极了挺拔的阳具,男人见了笑哈哈,女子见了羞答答,故得此名。告子曾说:“食色,性也。”本不惊叹,大俗中自有大雅。
又向前没几步,见到一座鼻子如削、神情坚毅的将军岩,曲线柔美、神态安详的睡美人,相对无言。沉睡的依然沉睡,等待的依旧等待,不到海枯石烂,这千古的痴情恐怕永远不会醒来。
最神奇多变的,应该是锦凤岩。本来是昂首冲天的凤凰,走几步,就成了一支巨大神笔,以天为纸,挥毫写下无字天书;再走几步,又成了一个慈祥仙翁,拱手笼袖,缓步而行,不知是不是与我们一样匆忙参加这场神仙采风。
这么一步一景,步步是景说下去,这点纸墨已经无法担当,无论羞女峰的欲,睡美人的情,还是锦凤冲天的恋,我想起朋友曾问起我一个哲学问题:“一个人应该用一生去明白欲望就是虚幻呢,还是用一生来追求一个又一个欲望的满足?”现在我明白了,天生浪漫的法国人,为什么对仙居会一见钟情,哈哈。
——正因为这场火山大爆发,这才造就了仙居不朽的风骨。
这里独特的地理地貌,衍变出了各种孤立的山体,巍峨高耸,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流纹岩典型地貌。
举目望山,危乎高哉,刀劈斧削,壁立千仞,除了鸟儿敢飞,想必猴儿、松鼠也不敢攀越。这里集“奇、险、清、幽”于一地,汇“峰、崖、瀑、林”于一体,尤其是植被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七,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五,气候温暖湿润,空气清新,水质一流,被誉为“天然氧吧”。分布有一千四百四十种植物,其中有世界上新发现的神仙居独有的仙居油点草;主要野生动物达二百六十多种,是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置身其间,令人心旷神怡!
在一个巨大岩壁上,我们隐约可见两位圣人的形象。一个形似孔子,微锁的眉头,细眯的双目,清癯的脸庞,好像若有所思。一个形如老子,睁左眼,闭右眼,嘴巴抿成了一条两端朝下的弧线,神情漠然。而正对两位圣人的山头,是一位活灵活现的释迦牟尼像。如此儒佛道三圣聚集一堂,讲道论经,恐怕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
更惊叹的是,沿着栈道再向西走,远远看到一柄利剑,矗立在天地之间,仿佛要把青天刺破。那是观音菩萨,她化身为一柄慧剑,开示众生,要斩绝一切烦恼。靠近她时,我们又发现她端坐莲台。可见观音合掌胸前,微收下颔,静坐如仪,一幅“佛国仙山”的空灵境界。如果在太阳刚升到她头顶时,我们还能见到佛光笼罩的奇幻。
为什么一路上看到的神仙或凡俗,都是朝西走去?我知道了,“千万别埋怨!虽然一场火山旧仙居早已死去,但西域还活着。那里的草原,还等着我们的战马。”
“什么战马?”
我们深沉望着远方,从仙居茶马古道,通向西域的法国坦途上,莫非是在等待着我们的战马……
二
眼下我们的战马,正走在仙居的山径上。我们每爬一段路,眼前的景色都有所不同,同一块岩石,拐个弯又能看出不同的景致。
尤为险峻的是,走在半山腰时,那如云彩编织的空中栈道,依悬崖峭壁而建,顺山势迂回盘绕,唯有观景台胆大凌空突兀于峭壁之外,此时的人太渺小了。我们走在栈道上,从这个山巅到那个山巅,从这堵陡崖到那堵陡崖,就像走在仙人桥上。
最令我们惊魂的是,踏上连接两座山头的“南天桥”。走在桥上,两边是山谷深渊,透过木板空隙还能见到谷底。但一阵山雨过后,在桥上能看见远处的山峰随着浓雾的散开若隐若现,云烟从山谷袅袅升起,让人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
难怪人们一走进仙居境内,无论从什么方向,都能在第一时间见到仙居境内遍布奇峰异石,流湍飞瀑,幽谷清溪,翠竹秀林,亦如古人赞叹的“天台幽深、雁荡奇崛,仙居兼而有之”。
在一座叫韦羌山的山面前,我们停下脚步,潘县长告诉我们,“之前,这座山叫天姥山!”
“什么?”我急切又询问了一句。
“韦羌山原来叫天姥山。”潘县长斩钉截铁回答。
呵,我立刻想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裳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因为我到过新昌,我马上应向潘县长问道:“长期以来,我一直以为天姥山在新昌?”
潘县长没有否定我的说法,他说他查过《新昌县志》记载:“天姥山,在县南十五里方山乡,林木蓊郁苍翠,剡之南望地”。
后来我们查过《仙居县志》与《临海县志》记载:“茫茫韦羌山,中心位于仙居县淡竹乡境内,又名天姥山,传为仙人天姥所居。”
根据三个县志记载,天姥山应该是在仙居境内,这一发现让我们兴奋不已。
为了证实李白当时写的天姥山就是仙居,我们这批作家,对李白诗作又做了进一步的剖析后发现,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
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唯独仙居才有如此盛况。相比之下,新昌的天姥山黯然失色:“山多枫树,一名枫树岭”。高只七百多米,并非名山胜迹。显然新昌此天姥山非彼天姥山也。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缥缈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天姥山的水是永安溪的源头,再通过椒江滚滚东流入大海,这又掩护了李白的消极思想……
一路上,潘县长纠结的是,祖先当初为什么将好端端的天姥山,改名为韦羌山?
我认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仙居一场火山爆发,颠覆了一个旧世界,赢得了一个新世界的道理相似。
亦如李白诗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在这里,仙居风景以火山流纹岩为主,处处是火山平台,寸草不生,向下看深不见底,太阳一照,金光万道,月光一照银光闪耀,而新昌的天姥山到处是树木草丛,不存在不见底的情况,日月照耀也只会闪绿光,更不会让人有金银台的感觉。
好在我还熟悉新昌一草一木,而李白诗中的景象,几乎在仙居全部能找到对应。所以今天我们必须郑重宣布,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话是为仙居而写的。
还因为仙居这种独特的山岩地貌,使得这里拥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火山流纹岩地貌,这才有了别人无法瓜分的这一“世界一绝”,也才有了中国江南规模最大、最雄奇的壮丽山景。
如今,仙居人之所以鞭马扬鞭,就是急切企盼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开发与保护,争取早日获得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三
现在是我们的战马夜营露宿之时,关于天姥山的归宿,我们这些来自全国的大作家们,时至午夜,仍争论不休。有人说:“仙居人太老实了!”
参加讨论的潘县长微微一笑,“仙居相信一句俗语:‘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拆本’。”
我附和了一句:“天姥山是谁的,对我们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善待天姥山?”
是呵,走散的,都是过眼风景;留下的,才是人心的感情。
有几位作家为我拍着手,我们坚信仙居,也许一句留下,就会再生感动;也许一次主动,就能挽回初衷。
难怪仙居要竭尽全力,开展了以天姥山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恐怕这也是当初李白诗意天姥山的初心。
坐在一旁的仙居国家公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利民,插话给我们讲了当地刚刚发生的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仙居有一个工程队在施工时,听到不远处传来几声奇怪的“吱咕”声。这种声音,他们从未听到过,觉得奇怪,就循着声音找过去。
那是一处草丛,隔了几米远,就能看到里面有什么东西在轻轻晃动。他们悄悄拨开上面的草,看到在一处低洼的草从里,有三只毛色黄绒绒的雏鸟,长相奇怪,和刚孵出来的小鸡差不多大小,只是外形看上去很特别,有几分像猫头鹰。
有人忙用手机把小鸟拍了下来,拿回去给工友们看,没人认得出这是什么鸟。
消息传到国家公园王利民主任耳朵,他立马请来仙居林业部门的专家,结果他们也分辨不出是什么鸟儿。王利民临时决定传给省里的专家鉴定,这时终于有人认出,这三个鸟宝宝大有来头:
它们的学名叫草鸮,坊间称为猴面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世界濒危物种之一,十分珍贵。
而对于施工队来说,因为工期紧,他们希望相关部门调查清楚后,拿出可行的方案,尽量不影响工程进度,就向王利民提议,“既然是如此珍贵的鸟,政府是否能够出面将它们搬到合适的地方,保护性地喂养起来。”
王利民这时才尴尬地发现,在当地还找不到有资质有能力,收留这个猴面鹰的家庭机构。后来打听到,只有杭州一家动物园有这样的技术,“不过,我们又无法保证在转移的途中不出状况,毕竟鸟太小,可能刚出生才一个月左右。”
为此施工队着急了,能不能帮鸟儿就在附近找个窝,反正环境是一样的,应该问题不大。结果,省里的专家说,猴面鹰这类鸟有个特点,就是比较胆小,如果它们的父母受到惊吓,会选择抛弃孩子逃走,再也不敢回来了。
专家还警告说:“如果强行为它们搬家,只会是个‘家破鸟亡’的结局。”看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最后的办法,只能等鸟儿长大翅膀硬了,自行飞走。
施工队打听了一下,鸟宝宝们从孵化到羽翼丰满能够飞行,差不多要三个多月。这意味着,工程队要等至少两个月。不仅要亏不少钱,原本的工期也要打乱。
为了生物多样性,国家公园与施工队商定:为了绝对保证这几只鸟的安全,必须全部撤走现场的工人和设备。
施工队停工了,施工队又一担心油然而生:它们能不能活下来,会不会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有没有不法分子来抓它们?所以停工的施工队,每天都派人站在鸟巢远处护守着。
小鸟的长势比我想象的要快得多。转眼间50多天过去了。王利民再去看时,发现其中两只已经可以振翅自己飞翔了,还有一只显得稍微稚嫩些,也在跃跃欲试。如今三只猴面鹰宝宝自已经长大飞走了,暂停的工程继续施工了,这时王利民眼圈反倒红红的:
“我心里本应为小鸟高兴,但不知为什么,一看到那个鸟巢空荡荡的,我的心也有些空荡起来,因为我愈来愈想念它们。”
……
这时,潘县长接过话茬,还用非常专业的术语告诉我们:仙居共有野生维管植物科属种,占全国维管植物科的百分之五十三,属的百分之十九,种的百分之五。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榧树、长叶榧树、樟、花榈木、七子花、厚朴、野大豆、金荞麦、细果野菱等13种。特别是大量保护完好的阔叶林,给野生动生长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环境。
目前仙居共有野生脊椎动物31目75科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豹、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猕猴、大灵猫、小灵猫、黄喉貂、白鹇、斑头鸺鹠、雀鹰、虎纹蛙等26种。另外还有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这次无意中发现的猴面鹰,又为仙居保护区的鸟类品种增添了一位新成员。
仙居县遗传资源丰富。全县药用植物资源有科属种,金银花、黄枙、茯苓、黄姜等已经由野生变为家种,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畜禽品种资源有仙居花猪、仙居鸡等;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作物品种有仙居黄花菜、仙居白扁豆、小黄皮马铃薯、细叶肖菜、白籽日玉米等;果树品种有仙居杨梅、仙居蜜梨等,野生近缘种有野大豆、野芝麻、野猕猴桃、野山楂、野蔷薇、野菊等。
望着潘县长如数家珍,款款而谈,得知近年来,仙居县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也是越来越重视,而当地居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也是越来越加强。所以这次施工队愿意停工保鸟,在我们看来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大家都意识到,和一点点的短期财产损失相比,为子孙后代留下这些美丽的鸟类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说到这里,人们不免欲问,这莫非是神话般的天方夜谭吧,答案当然不是!
这里我们不会忘记,仙居已经率先全国,出台了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这也是目前全国第一家县级单位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
这里我们不会忘记,作为在全国率先开展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的县,率先走出一条绿色化发展道路,成为全国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绿色生活方式践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绿色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区。
这里我们不会忘记,仙居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获得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迪亚斯的认可,并向环保部部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副主席陈吉宁建议,将仙居县列入国际履约单位。
这里我们不会忘记,法国开发署拟在仙居县域范围内识别和监测需要保护的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建立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修复和恢复生态系统,促进受威胁物种的恢复,成为中国履行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重要行动之一。
在生物多样性面前,我总觉得,一个人再有能力、运气再好,如果外部环境不给他一个发展的机会,再有资质的人都可能没有机会去证明自己。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否觉得仙居很幸运,因为在这个时候碰到了一些人愿意给出这样的机会,愿意给一个从来也没有做过生物多样性的人这样一个机会。
四
仙居颜值超高的美人坯子,在当下全球生态严重透支之时,她成为中国最早觉醒的战士,一开始就学会了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使得每一座青山、每一片绿水都有可能转变为仙居产业资本的潜力和实力。
也许仙居更懂得苍天恩赐,山是青山,水是清水,土是黑土,在向现代经济发展进程中,她没有一哄而起大搞工业,而是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工艺美术)等服务经济。在这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壮美神仙居”,就是“负氧离子最高”,就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现在我们应该彻底明白了吧,法国人为什么敢于投资仙居生物多样性工程,对仙居来说,跃上世界舞台的中央,不仅美丽而且更具活力。
因为这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仙居。
仙居是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的千年古城。仙居历代人才辈出,是晚唐著名诗人项斯、宋代世界上第一部食用菌专著《菌谱》作者陈仁玉、元代诗书画三绝的大书画家柯九思、明代勇斗严嵩的左都御史吴时来等人的居住故乡,乡愁悠悠。
仙居文化积淀深厚,境内有距今七千多年的下汤文化遗址、国内八大奇文之一的蝌蚪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长三角第一龙形皤滩古镇、宋大理学家朱熹送子求学的桐江书院、春秋古越文字等文物古迹,不胜枚举。
仙居还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沧海桑田”“逢人说项”等成语典故的发出地。仙居民间文化艺术独树一帜,熠熠生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刺无骨花灯、九狮图、彩石镶嵌等,享誉海内外。
我们专门参观了桐江书院,据当地老人介绍,当时的桐江书院前有鼎山叠翠,后有溪水萦回,东有鉴湖烟柳,西可登临道渊山,确是环境清幽的钟灵毓秀之地。由于方斫“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之中”,是“东南学者表正之师”。
所以,桐江书院创办后,名闻遐迩,“四方之学士文人,负笈从游者尝踵相接。”朱熹、王十朋等历史名人新笔题写的“鼎山堂”“桐江书院”匾额沿存。朱熹曾两次巡视仙居,还将自己孩子寄学在书院中。
桐江书院对于后世的儒士来说,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归宿。他们往往抱着朝圣者的心理来寻访或许已经残墙断垣的桐江书院,来此抚今思古,追怀桐江书院那一段辉煌的历史。
走在仙居,出乎意料的是这里一座山、一棵树、一条路,信手拈来,无一不蕴藏着传奇和故事。忆江南,最忆是仙居。尤为可贵的是,文人墨客诗词里的旧时风光,今朝依旧,并且愈加旖旎。
——因为这是一个有梦想、有活力的仙居。
中国作家仙居采风团出发前几日,碰巧四百多年前的年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从与仙居同一山脉的天台山开步之日。在这里,我们发现仙居已经从“景点旅游”迈进“全域旅游”,如果我的理解没错的话,就是“处处是景,处处可游”。
仙居产业特色鲜明,蕴藏着巨大的创业热土。在这里,我们发现仙居已经从“美丽乡村”跨进“美丽经济”,如果我的理解没错的话,就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如仙居工艺美术行业名扬四海,是全国最大的木制工艺品基地,荣获“中国工艺礼品之都”和“中国工艺礼品城”的称号。
我一直坚持发展旅游经济的地方,不可或缺的是“三个造”,一要造庙,二要造景,三要造谣(广告宣传)。当地人把我们带到一个叫皤滩的古镇时,我发现她的美,仿佛一缕青烟,直刺心灵深处。
这是一个卵石筑巢的世界。古街是卵石砌的,远望如一条翻滚蛟龙,我们的脚踩在龙脊上;老屋是卵石垒的,满目石头从时间深处集结过来,码成一座座灿烂的石墙;斑驳的阳光下,我发现鹅卵石渗出红色,据说是几百年的盐石洒落反应,许多店铺买有五彩斑斓萤石,还有干脆用石柱做成石灯。
即便青楼门前,也是鹅卵石拼成的心和铜钱图,意为“脚踩九连环,方得美人心”。流水侵蚀着石头砌的码头,岁月消磨着卵石深处的蝶恋风尘,那萦绕在龙形石街上的繁华旧影,依然不改骨子里的传奇。
倘若真的有前朝明月,真的有沧海桑田,真的有石破天惊,它应该在皤滩。不容置疑,仙居在奔向梦想的路上,正在加速。
——因为这是一个有温度、有态度的仙居。
生活在仙居,是一件幸福的事。仙居的水能养人,更能醉人。仙居水资源总量22亿多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是浙江的两倍左右,也是浙江最大的水源涵养地。仙居县内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括苍山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更被称为是浙江省罕见的天然植物“基因库”和动植物“博物馆”。
到过仙居的人,都忘不了那里的空气。潘县长笑着说,“仙居的空气可以当商品来卖,境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景区负氧离子含量更是奇高,平均每立方厘米两万一千多个,最高处每立方厘米达八万多个,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仙居不仅山美水美,还有味美的杨梅。行内也早已形成了“世界杨梅在中国,中国杨梅在浙江,浙江杨梅数仙居”。杨梅不仅能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还带动了旅游产业,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门路。
生活在仙居,是一件愉悦的事。近年来,仙展打造了以中国最美绿道,串联起以游山为主要特色的神仙居,以乐水为主要特色的永安溪漂流,以探林为主要特色的淡竹原始森林,以访古为主要特色的古镇古民居古迹,以赏月为主要特色的星星岩基地。此时绿道,将全县的人文自然景观串联成线,形成了“众星拱月”的美丽仙居。
这种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带来了人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在价值观趋于零乱的社会环境下,仙居的社会道德则呈现出令人欣慰的一面。从“江南农家大院”到“中国慈孝之乡”,从“最美人物”到“善美仙居人”等,接连涌现出一批感动社会的人物,他们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守护者,是人心常道的践行者,更是美在仙居的化身。
一个被称为仙人居住的地方,注定离不开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几天的仙居采风,作家们用脚丈量着这里的山山水水,用心温暖着这里的所见所闻,用情记录下这里的诗和远方。这是我在仙居留下的一首诗——
因为不信神话/所以我们没有抵达/这才引发了地动山摇/万年一次的火山爆发/造就这里的天姥山/那些满山妖姬的情爱/可以随意捕俘/惹得我们一晚在喊山;
因为不信神话/所以我们没有抵达/这才引发了电闪雷鸣/百年一遇的山洪大潮/越过这里的永安溪/赶出赤裸的纤夫/多亏那条仙居绿道/成为逃生的诺亚方舟/引来我们一路高昂号子;
因为不信神话/所以我们没有抵达/这才有了红红火火/那是娶亲的花轿/吹吹打打闯进大山/走进陈家宗祠/有了我们旷世磕拜/皤滩古镇那座青楼呵/永远燃烧不尽我们的激情;
呵,仙居我们来了/因为你是一个神话传奇!
结束仙居采风团活动,到京出差时,法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顺便约谈起仙居生物多样性项目。那天,首代邓博先生与我谈得既投机又开心,后来我们说起两国的文化较为接近。我说中国有故宫,他说法国有罗浮宫;我说中国有茶叶,他说法国有红酒;我说中国人一般不会说英语,法语更不懂;他说法国人一般都会英语,但只说法语。我说法国人是不是傲慢?他说法国人是怕忘却本国文化遗产!这时我突然脑洞大开,仙居为什么愿意与法国人合作,原来他们遇见了同样对文化遗产忠贞不渝的人……
若把仙居比神居,淡妆浓抹总相宜。仙居,一座梦幻的花园,一处美丽的仙境,历史已经将最美的一页留给了仙居,聚光灯也已聚焦着这座天姥山(韦羌山)。这是公元年6月,因为生物多样性开发与保护这一工程,仙居正式与法国结缘,开始了与这个世界的美丽之约。
(原篇刊于《中国作家》纪实版年第8期)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
订阅《中国作家》
让您的生活与中国文学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