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显著特性总结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65492.html

解表药

1.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2.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辛夷:为治疗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

4.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5.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

6.荆芥:为发表散风通用药。

7.防风:为治风通用药。风药之润剂。

8.苍耳子:治鼻渊之良药。

9.香薷:夏月解表之麻黄。

10.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头痛之要药;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11.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12.柴胡: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

清热药

13.石膏: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14.栀子: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15.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16.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药。

17.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18.苦参:治湿热所致带下证及某些皮肤病常用药。

19.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20.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

21.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22.紫花地丁:尤以治疗疔毒为其特长。

23.野菊花:治外科疔痈之良药。

24.重楼:痈肿疔毒、毒蛇咬伤常用药。

25.漏芦:治乳痈之良药。

26.土茯苓:治梅毒之要药。

27.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28.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29.连翘:为“疮家圣药”。

30.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

31.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

32.红藤、败酱草为肠痈要药。

33.射干:咽喉肿痛常用之品。

34.山豆根:治疗咽喉肿痛要药。

35.马勃:治咽喉肿痛常用药,对喉痹有出血和溃烂者尤宜。

36.马齿苋:治痢疾常用药。

37.半边莲:治热毒所致疮痈肿毒诸证常用药。(桔梗科)

38.金荞麦:以治疗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咯吐脓血为其所长。

39.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

40.白蔹:常用之水火烫伤。

41.四季青:尤宜于治水火烫伤。

42.绿豆:甘寒,善解热毒,如附子、巴豆、砒霜等。为解毒良药。

43.生地: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44.牡丹皮: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45.青蒿:善除疟疾寒热,治疟疾之良药。

46.地骨皮:除有汗骨蒸,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

47.银柴胡:为退虚热疗骨蒸之常用药。

泻下药

48.大黄: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尤宜于实热便秘。瘀血诸证常用药。

49.芒硝:为治疗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

50.芦荟:取其杀虫之效,可外用治疗癣疮。

51.番泻叶:用于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

祛风湿药

52.独活:为风湿痹痛主药。无问新久,均可应用。

53.威灵仙:为风湿痹痛之要药。性猛善走,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

54.徐长卿:为治风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药。

55.川乌: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者。

56.蕲蛇:透骨搜风,祛内外风邪,为截风要药。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顽痹。亦为抽搐痉挛之常用药,风毒之邪壅于肌肤亦为常用之品。乌梢蛇功同此而力不及,然无毒。

57.木瓜:为治疗风湿痹证,尤为湿痹、筋脉拘挛之要药。(为治疗风湿痹证酸重拘急麻木及吐泻转筋常用药。)

58.松节:尤善治寒湿偏盛之风湿痹证,祛筋骨间风湿。

59.海风藤: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常用药。(胡椒科)

60.昆明山海棠:治风寒湿痹日久关节疼痛麻痹之良药。

61.雪上一枝蒿:擅止痛,治疗多种疼痛之良药。

62.秦艽:风药中之润剂。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热痹尤宜。亦为治虚热之要药。

63.防己: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

64.桑枝:痹证无问寒热新久皆可,尤宜于风湿热痹。善走上肢。

65.海桐皮:尤善治下肢关节痹痛。

66.雷公藤:治风湿顽痹之要药。皮有大毒。(卫茅科)

67.五加皮:强壮性祛风湿药。尤宜于老人及久病体虚者。

68.狗脊:对肝肾不足兼有风寒湿邪之腰痛脊强,不能俯仰者最为适宜。

69.千年健:“颇宜于老人”,常与钻地风相须为用。

70.雪莲花:尤宜于风湿痹证而寒湿偏盛者。

71.桑寄生:为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

利水渗湿药

72.藿香:芳香化湿浊要药。能止呕,为治湿浊中阻所致呕吐最为捷要。

73.苍术: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风寒挟湿来犯不用羌活便用苍术。

74.厚朴: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为消除胀满之要药。)

75.砂仁:醒脾调胃要药。寒湿气滞者尤宜。为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之佳品。

76.茯苓:利水消肿之要药。

77.车前子:利尿通淋。利小便以实大便。

78.滑石: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为治暑湿诸证之佳品;为治湿疮湿疹及痱毒之要药。

79.瞿麦:治淋证常用药、热淋尤宜。

80.萹蓄:“善杀三虫”蛔虫、蛲虫、钩虫。

81.木通:为治湿热淋痛及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之要药;为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要药。

82.海金沙:诸淋涩痛之要药,淋证常用辅药。

83.石韦:尤宜于血淋。

84.萆薢:善利湿分清泌浊,为治膏淋要药。(薯蓣科)

85.金钱草:为治石淋之要药;为治湿热黄疸、肝胆结石之佳品。

86.茵陈: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为治疗黄疸要药。)

温里药

87.附子: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88.干姜:温中散寒之要药。(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89.肉桂:为治疗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为治脾肾阳衰之佳品。(为治疗命门火衰之要药。)

90.吴茱萸: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为治中寒肝逆或寒郁肝脉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91.丁香:治胃寒呃逆之要药。

理气药

92.青皮:疏肝破气,较陈皮性较剧烈,行气力猛,偏入肝胆。

93.陈皮:为治痰之要药。

94.木香:为行气止痛之要药;也为治疗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

95.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痹痛之要药。为妇科调经之要药。“乃气病之总司,女可之主帅也”,为气中血药。

96.薤白:为治疗胸痹之要药。

97.大腹皮:宽中利气之截药。

驱虫药

.使君子:为治蛔虫病之要药;为治小儿疳积之要药。尤宜小儿。忌与茶饮。

.苦楝皮:广谱驱虫中药。主驱蛔虫。

.槟榔:驱绦虫,兼能泻下虫体。

.南瓜子:去绦虫,与槟榔同用。

.鹤草芽:去绦虫新药。(蔷薇科)

.雷丸:广谱杀虫,尤宜绦虫。能直接杀虫。

止血药

.大蓟:为治血热妄行之要药。

.小蓟:为治血热妄行及疮痈肿毒之要药。

.地榆:为治血热出血特别是下焦出血之佳品;为治疗水火烫伤之要药。

.侧柏叶:治各种出血病症之要药,血热者尤宜。

.苎麻根:止血清热安胎,历来视为安胎要药。(荨麻科)

.三七: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要药。(为伤科要药。)

.茜草:妇科调经之要药。

.蒲黄:止血行瘀之良药。血证无论寒热有无瘀滞均可,实夹瘀者尤宜。尤为妇科常用药。

.降香:跌打损伤之内外出血证,外科常用之品。

.白及: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尤多用于肺胃出血证。亦为外疡消肿生肌常用药。

.棕榈炭:收敛止血之要药。尤多用于崩漏。敛性强,应以无瘀者为宜。

.艾叶:温经止血之要药。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也为安胎要药。

.炮姜:治脾不统血之出血病症。

.灶心土:温经止血之要药。尤对吐血便血者更佳。

活血化瘀药

.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治疗血瘀气滞之要药;能“上行头目”也为治疗头痛要药。“头痛须用川芎”。

.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活血化瘀止痛之良药。“心痛欲死,速觅延胡”。

.郁金: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

.虎杖:为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

.姜黄: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

.乳香:外伤科要药。定诸经之痛。散瘀止痛,活血消痈,且祛腐生肌。

.没药:与乳香同为外伤科要药。治血瘀气滞较重之胃痛多用。

.五灵脂:治疗瘀滞疼痛之要药。常与蒲黄相须,如《失笑散》

.丹参:为妇科调经常用药。活血调经之良药。去瘀生新而不伤正。“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另,四物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

.红花: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要药;也是妇产血瘀病症的常用药;并为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

.桃仁:为治疗肠燥便秘、肠痈、肺痈之佳品。(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症的常用药。)

.益母草:为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

.泽兰:为治妇科经产淤血病症常用药。尤宜于水瘀互阻之水肿。

.牛膝:为治疗经产病之要药。活血祛瘀中有疏利降泄。善引火(血)下行。

.鸡血藤: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常用药。(豆科)

.王不留行、穿山甲为下乳要药。穿山甲亦为治疗疮疡肿痛之要药。

.土鳖虫:伤科常用药。尤多用于骨折伤筋淤血肿痛。

.马钱子:消肿散结止痛,伤科疗伤止痛之佳品。亦为治疗风湿顽痹、拘挛疼痛、麻木瘫痪之常用药。

.自然铜:促进骨折愈合,为伤科要药。

.苏木:“扑损瘀血”妇科瘀滞经产诸证及其它瘀滞病症常用药。

.骨碎补:伤科要药。以其能入肾治骨,能治骨伤碎而得名。

.血竭:伤科及其他瘀滞痛证要药。

.莪术:专攻气中之血,香附而外又一“气中血药”。适用于气滞血瘀食积日久而成症瘕积聚,以及气滞血瘀食停寒凝所致诸般痹痛。常与三棱相须。

.三棱:功类莪术。均能破气行血、消积止痛。三棱偏破血,莪术偏破气。

化痰止咳平喘药

.半夏: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宜治脏腑湿痰。味苦能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尤宜于痰饮或胃寒所致胃气上逆呕吐。

.禹白附:祛风痰止痛,其性上行。尤善治头面部诸疾。

.白芥子:善除“皮里膜外之痰”,利气豁痰。

.皂荚:顽痰胶阻于肺,见咳逆上气,时吐稠痰,难以平卧者尤宜。

.旋覆花:为治肺胃气逆之要药。“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能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白前:无论寒热、外感内伤、新嗽久咳均可用之,尤宜于痰湿或寒痰阻肺,肺气失降者。降气化痰,温化寒痰。

.川贝:在“润”,尤宜内伤久咳,燥痰热谈之证。为治疗热痰及燥痰咳嗽之常用药。

.浙贝:在“泄”,多用治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之咳嗽。为治疗肺热咳嗽之常用药。

.竹沥:治痰热咳嗽,痰稠难咯、顽痰胶结者最宜。

.竹茹:治胃热呕吐之要药。

.天竺黄:清化热痰,清心定惊。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弊。

.前胡:与白前相须而化痰之力不及。其性凉,用于外感咳喘不热者。

.桔梗:其性善上行。“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能载药上行。

.礞石:治惊痫之良药。攻消痰积、平肝镇惊。如《夺命散》。

.杏仁:为治疗咳喘的要药。

.百部:功专润肺止咳。为治疗新久咳嗽之要药。并能杀虫灭虱。

.紫菀:甘润苦泄,性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化痰浊。凡咳嗽症,无论外感内伤、病程长短、寒热虚实皆可用之。

.马兜铃:热郁于肺,肺失肃降而发为咳嗽痰喘者最宜。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力缓。清肺热降肺火,尤宜风水皮水等阳水实证。

.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力峻。泻肺中水汽痰涎,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

.白果:治妇女带下属脾肾亏虚色清质稀者最宜。敛肺化痰定喘,若配麻黄则“敛肺而不留邪,宣肺而不耗气”。

.洋金花:麻醉镇咳平喘药。对成人老人咳喘无痰、痰少而他要无效者用之。

.瓜蒌:为治热痰之胸痹之要药。

.胖大海:本品甘寒质轻能清宣肺气,化痰利咽开音。常单味泡服,也可配桔梗、甘草等同用。

安神药

.朱砂:既重镇安神又清心安神。为镇心清火,安神定志之药。

.龙骨:重镇安神常用药。

.酸枣仁:养心安神要药。

.缬草:安神镇静,祛风解痉。

.合欢皮:善解肝郁,为悦心安神药。

.远志: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

平肝息风药

.石决明:凉肝镇肝之要药。对肝肾阴虚肝阳眩晕尤宜。

.代赭石:为重镇降逆要药。尤善降胃气逆。亦为重镇潜阳常用之品。

.刺蒺藜:祛风明目要药。味辛,善疏肝经风热。

.生铁落:用于肝郁火盛之怒狂阳厥证。

.羚羊角: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尤宜于热极生风所致者。

.牛黄:为清热解毒良药。常用治小儿急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

.珍珠:多用以治多种眼疾。

.钩藤:尤宜于肝阳化风者,尤宜于热极生风四肢抽搐及小儿高热惊风。(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

.天麻:天麻可平肝阳、息肝风,药性平和,对各种病因的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无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为治疗眩晕、头痛之要药,无论寒热皆可。)

.全蝎:治疗痉挛抽搐之要药。其力不逊羚羊角。其性平和。

.蜈蚣:通达内外,搜风定搐之力强,与全蝎皆为息风要药。其性燥烈。

.僵蚕: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宜。

开窍药

.麝香:为醒神回苏之要药。各种原因之闭证神昏,无论寒热皆效。另可催生下胎。

.苏合香:治面青、身凉、苔白、脉迟之寒闭神昏要药。

.冰片:凉开之品。

.石菖蒲: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神志昏乱。

补虚药

.人参:大补元气,为救脱要药(为拯危救脱的要药;为补肺的要药;为补脾的要药)。

.西洋参:补气药中清补之品。性凉。气阴双补。气阴不足重症,火盛。

.党参:气血双补。

.太子参:补气药中清补之品。性平。气阴不足轻症火不盛及小儿,宜用。

.黄芪:为补中益气要药。治气虚水肿要药。为“补药之长”。

.白术:为补气健脾要药(“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山药:为平补气阴之佳品。

.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号称“国老”。

.大枣:治疗心失充养,心神无主而“脏燥”之要药。

.沙棘:为藏医蒙医治咳喘痰多较常用药。

.饴糖:尤宜于脾胃虚寒之脘腹疼痛喜按,空腹时痛甚,食后稍安者。另用于小儿发育五迟。

.鹿茸:助阳之力强而起效慢,用治慢性阳虚。治急性力不及附子。为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的要药。

.淫羊藿:亦称“仙灵脾”或弃杖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巴戟天:对肾阳虚兼风湿者尤宜。

.杜仲:为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续断亦是如此。为治肝肾亏虚胎漏胎动之佳品。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之要药。

.菟丝子:亦为平补阴阳之品。功能补肾阳益肾精以固精缩尿,安胎。

.蛤蚧:治多种虚证咳喘之佳品。有固本培元之功。

.益智仁:为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

.冬虫夏草:有兴阳起萎之功,亦为平补肺肾之佳品,尤宜劳嗽痰血者。

.海马:有引火归原,续接真气之功。治肾虚作喘。

.当归:妇科调经之要药;内科补血之佳品(为补血之圣药,妇科补血调经的要药)。为活血行淤之要药。

.乌贼骨:为妇科之良药。

.熟地黄:为养血补虚之要药;为补肾阴之要药。“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

.白芍: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阿胶:甘平质润,为补血要药,尤以治出血致血虚为佳。味甘质粘,为止血要药。

.何首乌:不寒、不燥、不腻,为滋补良药。

.枸杞子:平补肾精肝血之品。

收涩药

.麻黄根: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

.浮小麦:为养心敛液、固表止汗之佳品。

.五味子: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之常用药。

.乌梅: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

.罂粟壳:为涩肠止泻之圣药。适用于久泻久痢而无邪滞者。

.诃子: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治失音之要药。为藏药之“百药之王”,其位似甘草。

.石榴皮: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

.赤石脂:治疗久泻久痢、下痢脓血之常用药物。常与禹余粮相须。

.山茱萸:为平补阴阳之要药;为固精止遗的要药;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

.桑螵蛸:治疗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之良药。

.海螵蛸:为治疗胃脘痛、胃酸过多之佳品。

.莲子:治疗脾虚肾虚带下。

.芡实:治疗带下证之佳品。

.椿皮:止带之常用药物,尤宜于血热、崩漏、便血者。

.鸡冠花:治疗带下证之常用之品。

涌吐药

.常山:为治虐之要药。尤以间日虐、三日虐为佳。

.硫磺:治疗疥疮之要药。

.蛇床子:为皮肤及妇科常用药。

.蜂房:外科常用之品。

往期内容简目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4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3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2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1

小青龙汤浅谈

小青龙汤李可临床经验

倪海厦老师谈SARS(非典)的治疗

卢崇汉:针对新型肺炎的中医治疗原则及卢氏桂枝法的分步应用

龙博探宝-咳嗽

老子托梦给我说:“道”就是一个“程序”!

为什么越是无知的人越自信?

刘希彦:人类到底有没有可以治病的药?l

跟着洋人学中医:海外华人寻找失传的飞龙脉法(上)

跟着洋人学中医:海外华人寻找失传的飞龙脉法(下)

第29节肾结石尖锐湿疣湿疹口疮

第28节吴茱萸汤乌梅丸麻黄升麻汤

第27节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第26节失眠栀子豉汤百合系汤承气汤

第25节猪苓汤桃核承气汤抵当汤

第24节肾气丸真武汤糖尿病

第24节肾气丸真武汤糖尿病

第23节鼻窦炎失精肌无力皮肤痒前腺肿

第22节荨麻疹青春痘盲肠炎口疮拉肚子

第21节咳嗽痰饮方

第20节大青龙汤小青龙汤

第19节中风麻黄汤青龙汤

第18节桂枝类方麻黄汤

第17节桂枝汤

第16节桂枝汤

第15节桂枝汤

第14节桂枝类方

第13节桂枝类方

第12节绞痛月经痛厥阴方补方

第11节假性近视手脚麻自闭症多动症

第10节三阴方

第9节太阴少阴厥阴方

第8节阳明少阳方

第7节JT影子脉太阳病方

方劑十日衝刺班-把脉

方劑十日衝刺班-五行符码

JT中医哲学

中医两张图开方

眩晕胆结石

JT方劑臨床能力十日衝刺班

生气后马上挽回损失的妙招

用民间偏方滚鸡蛋法:祛黑眼圈

国医大师张琪先生运用附子经验

没有病是被治好的

南怀瑾大师传授的七个方子

修行天机:吸收宇宙能量的奥秘

吃素与不治之症的自愈

吃素50多年,活到岁,95岁还能指导手术的心脏外科医生

想要一辈子不得癌,就这三点: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天水答疑总汇7.10

天水自疗法说明书

什么是四勤一忌

如何理解信息水?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方剂索引

调理亚健康体质的用药步骤(3)

调理亚健康体质的用药步骤(2)

五苓散补充及推扩用法

五苓散条文讲解_慢慢教笔记

柴胡桂枝汤_慢慢教笔记

痔疮的治法

王不留行散.排脓散.排脓汤

中医骨伤科用药简述

疮科用药简述.肠痈条文讲解

结束语

中风历节病篇附方讲解及条文

风引汤.防己地黄汤

头风摩散.矾石汤.崔氏八味丸

鸡鸣散.《千金》三黄汤

术附汤.越婢加术汤

《伤寒例》条文3.29至3.32讲解

中风及讲解

水病.小便(消渴)

水肿病的辨证

转气汤.心下坚.腹水的治法

理中汤.大补脾汤.转气汤

风引汤.防己地黄汤

中风历节病篇附方讲解及条文

历节(痛风)症状.病机分析

桂枝芍药知母汤.关节痛

千金防己汤.甘草麻黄汤.越婢加白术汤

水肿病的辨证

水病.小便(消渴)

水肿病与五脏的关系

治水病的重大原则与变通

水肿病.月经

血分病的成因与脉象

痰饮治疗原则.苓桂术甘汤.肾气丸

疟病的定义与分类

疟疾常用药与针灸疗法

疟病辩证与治则

鳖甲煎丸.脾肿大

阴阳毒治法.鳖甲

四时八节.疾病发生时间

狐惑病.苦参.雄黄

百合病的治疗原则

《金匮·五藏风寒篇》

肝脏风寒与死葬脉

肝着.旋覆花汤

心中风寒.心伤与死藏脉

心虚.精神病

脾中风.麻子仁丸

有阳无阴.厥阳独行

漫谈《杂病例》

疾病产生的根源

薏仁.筋急

防已黄芪汤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

胡希恕教授的经验

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

湿病用药原则—发汗不要太给力!

李东垣-通关丸.摄护腺炎

《桂本·霍乱吐利篇》开篇

糖尿病.肾气丸

五苓散.消渴

文蛤散.茯苓泽泻汤

半夏泻心汤VS心下痞

小柴胡加茯苓汤.淋病(结石)

糖尿病.消渴

消渴.寸口脉

消渴.趺阳脉

小便利.消渴

寒疝.大乌头煎

乌头桂枝汤主证.瞑眩反应.痛风

女人好用的当归生姜羊肉汤

《金匮》下利条文串讲

猪苓散.呕吐(渴)善后

四逆汤.小柴胡汤.呕吐

大半夏汤.胃反.噎嗝

大黄甘草汤.食已即吐

茯苓泽泻汤.文蛤汤

半夏干姜散.生姜半夏汤

呕吐病类的分法

治哕前要处理的问题

小承气汤

栀子豉汤

“下利”的归类

条文讲解

柏叶阿胶汤方

通脉四逆汤方

麻黄升麻汤

干姜苓连人参汤

当归四逆汤的主证抓法

厥阴篇条文11.73至11.76讲解

瓜蒂散方

茯苓甘草汤方

少阴急下三条

条文11.44至11.46讲解

厥阴病漫谈

桂枝当归汤方.乌梅丸方

西岳真人灵飞散

生姜的药性补充

厥阴篇条文

当归四逆汤的推扩应用

乌梅丸证

彭子益.乌梅白糖汤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厥阴病的提纲

厥阴病喝水要小心

张仲景的扶阳思想

厥阴病的转归

厥阴病是寒热分裂的病

当归附子汤方

通脉四逆汤

四逆散

猪苓汤证

少阴咽痛六方概述

半夏汤的证.猪肤汤

甘草汤与桔梗汤

少阴下利的主证框架

当归四逆汤的名称定义

吴茱萸汤使用体会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使用

麻黄附子甘草汤

黄连阿胶汤

附子汤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方

第十部分注释

条文10.19至10.21讲解

半夏茯苓汤方

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方

乌头桂枝汤主证.梦遗.败血症

当归生姜羊肉汤.厥阴血分

柴胡桂枝各半汤推括.走马汤.紫丸

阳明宿食病.大承气汤.瓜蒂散

《痰饮篇》结束.《水病篇》提纲

五苓散.茯苓饮

久咳不愈的治法

水病的分类与治法

痰饮治疗原则.苓桂术甘汤.肾气丸

百合病.精神病

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石汤

百合地黄汤主证.煮服法

漫谈《杂病例》

胡希恕教授疾呼—风湿病勿火疗

四逆汤与桂枝汤

乌梅丸证

甘草汤与桔梗汤

胆结石.柴胡汤

白虎汤证

旋覆代赭汤

炙甘草汤证

大黄蟅虫丸

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大柴胡汤主证与瞑眩反应

小柴胡汤的煮法

用经方的基本操守

大建中汤.花椒.脱肛

大承气汤.虚性便秘

头痛的分类及治法

猪膏发煎保养法

便秘的诊疗路数

大小承气汤补充

三承气汤主证对比

阳明病提纲

太少并病治禁

痞证类证:大柴胡汤证(续)

顽固胃痛治方:三合汤与四合汤

泻心汤系

结胸类证:太少并病

脏结证治禁与危候

无比薯蓣丸-薯蓣丸子方

癌症补养丸剂

肝硬化专题

大匠示人以矩.不能示人以巧

闲话肾气丸

用肾气丸的小技巧

肾气丸与糖尿病.山药

糖尿病不必降血糖

糖尿病.肾气丸

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张仲景补药方的思路

虚劳的症候群

补药非常重要的原理原则

现代人惨烈的饮食生活

柴胡龙骨牡蛎汤与现代疑难病

张锡纯治疗肠梗阻的方法

补中益气汤

益肝散柴胡疏肝散之与抑郁症

躁郁症与美国人病

柴胡汤谱系之舒肝解郁概述

历史名方逍遥散

逍遥散的适用范围

救世主之与受害加害者

怎样爱中医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柴胡汤.太古高文明的创造

小柴胡汤的加减

小柴胡汤辨证技法

用阳药的服药须知

少盐食会得心肌梗塞

高血压是可以根治的

糖尿病最适合的饮食

糖尿病怎么用药

怎么抓真武汤的主证

眼瞎.耳聋.喜卧.抖腿

不要莫名其妙有爱心

真武汤治退化性病

排胆结石最好用的药方之一

家常中失眠好用的方子

栀子豆豉汤的主证

日本人抓主证的方法

用的机会非常多的方

药方加减原则

苓桂术甘汤与眼疾

临床上要怎么抓主证

永免目患齿痛神方

为什么人吃了当归会上火

川芎-久服使人暴毙

真武汤和高血压

孙思邈医书的读法

肾阳就是肾上腺的类固醇

萧圣扬老师的四句口诀

不以名利权势之心学中医

医术烂的乐趣

历代有名的滋肺阴的方子

癌症病人可使用的补药

咳嗽篇之小青龙汤的医案

治肺气肿的两个汤

小青龙汤的神奇瞑眩反应

清咽袪痰-射干麻黄汤

肥胖是一种阳虚而阴实的状态

以怕为动机去做事就已经在伤肾了

最基本的养肾的方法

五脏情志-肝-重新定义伤肝伤肾的心理的运作

能量血本无归第一的是好辩的人

止嗽散-温和好用的止咳药

我们自己怎么死会比较轻松一点

张仲景这本书就是写给家庭主妇看的

五脏六腑都会让人咳嗽

今天的退烧针打点滴就相当于古时候的下法

在自我疗愈的过程里你必须沉住气不要做过当治疗

莫名出汗怎么办

小青龙汤后续用方略讲

细辛不过钱!?

感冒病毒的医法西医一滴滴都不会

非典型肺炎其实就是麻黄汤系的麻黄证或者是大青龙证

夜晚打电动游戏加班或者跳游园舞蹈什么的都属于冬不藏精

交心肾——让你的阴阳成为泰卦的状态

每天你提醒自己说:我是健康的我是快乐的,意味着你不觉得你健康你快乐

在生活里面有蛮多机会会导演自己生病的

小谈人自身的疗愈能力

医生比宗教更能够轻易的去修改一个人的信念

血虚发热用当归补血汤.气虚发热用补中益气汤

阴阳两虚就先救阳

不要做中医的狂热者.我自己都没有在推广中医

中国的医者不太会用石膏.开药你千万不要开少

2.4.1.4真武汤主证是条文里面有一句话叫做“振振欲擗地”。

2.3.2.8白虎加人参汤用人参来补津液

2.3.2.7张仲景用有限的非开悟者的智能去模拟开悟者可以做的事情

2.3.2.6桂二麻一汤让病邪比较稳定地排除

2.3.2.3烦与躁病毒抓住后脑勺的感觉让人烦

2.2.2.1.1练功夫问题引发的学习中医的动机探讨

2-1.2生机疗法略谈生机食品的利弊

2.1.1生机饮食与桂枝汤禁忌(一)服用经方的饮食禁忌

太阳篇条文讲解15《医宗金鉴》《医方集解》论桂枝汤

太阳篇条文讲解6.08-6.09

太阳篇条文讲解6.14.桂芍甘姜枣药性浅述

桂枝汤证的病机与治则桂枝汤的剂量与煎煮法

太阳篇-条-文讲解6.01-6.03

0.伤寒论慢慢教开讲寄语

聽說感冒常用的葛根湯

一个台湾妇女-吃药期间,可以吃蔬菜水果吗?】

一个台湾妇女--温馨感的薯蓣丸

一个台湾妇女--个人式碎碎念的医案

第四讲1不满现实

第三讲对错难明国医史阴阳未定人世间

第二讲(5)生脉饮

第二讲(1)天地有情万物还相系是非无谓吾人岂独生

第一讲:得参体中用方识身外天--JT叔叔的中医基础讲座

龙老师治冠心病第四

龙氏八卦腹部按摩法

龙氏中医治疗小孩神和受惊的感冒发热

《医非人人可学论》

瘦因吟过万山归——半个世纪从事医学的教训

黄煌:我临床最常用的16首经方

李可:临床最实用的30个方剂中医大家蒲辅周先生访谈录

小柴胡冲剂的20种用途

《黄帝外经》如何理解补泻?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为什么在欧美没有长年卧病在床的老人?

中国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虚寒!

倪海厦-论生死大限

21天辟谷日记—新疆豹哥

治未病

东北和广东的人口问题

刘善人:好病方法

经方的前世今生

秦兆虎医生创造的生命奇迹

悬灸利水神效之法

人真的分等级?你知道自己在哪个等级吗?

人类意识能量级别的奥秘

什么人可以生二胎?

奇葩公司雅马哈

经络动画学习捷径

我学医的动机与目的

中国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虚寒!

琼瑤写给儿子和儿媳的一封公开信

预约我的美好告别

75岁开始旅行,岁考博士

田松:死亡是一种能力(6)

田松:死亡是一种能力(1)

素食主义的前世今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ere.com/sely/11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