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爆发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两战两捷,不仅止住了北朝鲜人民军的颓势,而且转守为攻。联合国军在志愿军的接连打击之下,则呈现了全线溃败的颓势。第一次战役和第二次战役沉重打击了联合国军,志愿军本身却也损失惨重。
按照正常情况,志愿军应该及时休整,补充后勤物资。但是当时的情况不允许志愿军休整,于是中央军委和志愿军总部决定发动第三次战役,趁联合国军立足未稳之时,继续予以沉重打击,并且越过三八线。
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联合国军称之为“新年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北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大举向联合国军进攻。志愿军38军、39军、40军、42军、50军、66军等主力部队迅速突破了联合国军的防线。一天之后,志愿军总部右翼的“韩指”和第40军越过了三八线。联合国军则全线向南溃退,南朝鲜军队更是全面溃败。
南朝鲜军队的全面溃败,令汉城的李奇微非常愤怒。李奇微亲自乘坐吉普前去了解情况,在公路上到处可见乱哄哄的南朝鲜散兵,只得对天鸣枪。李奇微对天鸣枪也无法阻止南朝鲜军队溃散,只得将李承晚“请出来”阻止南朝鲜军队溃败。在志愿军强大的攻势面前,李奇微和麦克阿瑟意识到联合国军很难坚守汉城,于是决定放弃汉城。年1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完成了对汉城的弧形包围。麦克阿瑟下令放弃汉城,各个参战部队按照要求开始撤退。
从李奇微和麦克阿瑟的撤退部署来看,联合国军不仅仅放弃了汉城,而且一直退到了三七线附近。年1月3日,李奇微下令南朝鲜政府机构必须在15点以前撤出汉城。15点以后,汉江大桥只供军队使用。撤出汉城之前,联合国军对汉城所有的军用、民用设施进行破坏,使用汽油、炸弹对汉城的机场、学校、医院、图书馆、博物馆进行破坏,使用燃油弹对汉城进行轰炸。
年1月4日,汉城郊区已经出现了志愿军的侦察兵,随后志愿军39军、50军,人民军第1军团进入汉城。汉城在短短的5个月时间内三次易手。近代以来,中国士兵第一次武装进入敌方作战国的首都。
占领汉城之后,30多万中朝军队在严寒中,克服各种困难继续进攻,一直将战线推进到三七线附近。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年1月4日占领汉城,仅仅两个月多时间,志愿军就从鸭绿江打到了三七线。
解放汉城的消息极大鼓舞了中国、朝鲜和苏联。中国老百姓欢迎若狂,北京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全国掀起了拥军、参军的高潮,全国人民自发地捐献各种战争物资,各种慰问信也不断地寄往朝鲜战争。国内的报纸更是争相报道此事,并喊出了将美国人赶下海的口号。
当时不少人都认为志愿军已经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可以快速击败联合国军,解放整个朝鲜半岛。当时流传着“过了三八线,凉水拌炒面”,“从北到南一推就完”等说法。志愿军内部也产生了速胜思想,希望打完美国人,尽快回国。朝鲜和苏联更是希望志愿军快速向南推进,将联合国军赶下海,解放全朝鲜。
当所有人都认为,志愿军应该趁胜追击将联合国军赶下海的时候,彭德怀却命令部队停止追击,做好防御联合国军反击的准备,并向中央军委汇报此事。彭德怀停止进攻的命令,引起了苏联驻朝鲜大使拉佐瓦耶夫和朝鲜首相金日成的不满。拉佐瓦耶夫指责彭德怀是“军事上的保守主义”,指责彭德怀没有抓住有利的战机。面对拉佐瓦耶夫的指责,彭德怀非常生气。
彭德怀愤怒地说:
拉佐瓦耶夫他打过什么仗?第二次战役时,我们停止追击,就是他不同意!我难道不想扩大战果追击敌人?可靠两条腿追四个车轮,能有什么结果?我难道不知道趁胜追击的道理?我们中国军队历来主张猛打猛冲,击溃敌人后应该追击,不给敌人喘息的时间。但是朝鲜有朝鲜的特殊情况,我军战斗减员和疲劳不说,朝鲜是个狭长的半岛,东西海岸敌人到处可以登陆,我们的战略预备队上不来,仁川的教训不能重复!彭德怀不是为了打败仗才来朝鲜的!
彭德怀作为志愿军的总司令从实际情况出发,拒绝了拉佐瓦耶夫的要求,强顶了拉佐瓦耶夫的指责。当时中苏正处于合作的蜜月期,两国关系非常友好,抗美援朝也需要苏联的支持。但是彭德怀顶住了来自于苏联的压力,毅然决然命令志愿军停止进攻。
金日成做梦都想希望志愿军越过三七线,进而统一整个朝鲜半岛。第三次战役之时,金日成再一次看到了统一朝鲜半岛的希望。所以,金日成希望志愿军和人民军继续向南进攻,再一次将联合国军围困在釜山一带。当金日成听说彭德怀下令停止进攻的时候,非常不解。金日成找到彭德怀,希望志愿军继续向南追击。虽然金日成一再要求彭德怀全力南进,但是彭德怀坚持认为志愿军应该休整。两个人的谈话,最终也不欢而散。
年1月11日,志愿军总部和北朝鲜代表就是否追击一事举行正式会谈。北朝鲜方面坚持认为只要志愿军和人民军向南进攻,联合国军就会撤出朝鲜战场。但是志愿军方面认为,现在时机还未到,志愿军需要休整,而且联合国军并未被打垮。金日成表示:
最好半个月内,志愿军有三个军向南进攻,其余休整一个月后南进。
彭德怀激动地说:
你们把战争胜利寄托于侥幸,就有可能把战争引向失败。……如果认为我这个中朝联军总司令不称职,可以撤职……我提议由仁川至襄阳以北的全部海岸的警备和维护后方交通线,都归中国志愿军担任,人民军5个军团12万人已经休整两个月了,归你们自己指挥……美军如果按你们的想象退出朝鲜,我当然庆祝朝鲜解放万岁。
彭德怀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要打人民军打,志愿军一定要休整。彭德怀强硬的态度,使得北朝鲜代表无言以对。金日成说:
人民军没有恢复元气,不能单独南进。
彭德怀则接道:
那么就去试验试验,取得点经验教训也是宝贵的嘛?
金日成答道:
这不是好玩的,一试验就会付出几万人的代价。
由于彭德怀的坚持,最终北朝鲜方面代表也没有办法,只能同意志愿军休整之后再南进。中央军委接到彭德怀的电报之后,认为彭德怀的决定完全正确,也同意志愿军停止南进、就地休整。毛主席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说道:
如金日成同志认为不必补充休整就可以前进,则亦可同意,人民军前进击敌并由朝鲜政府自己直接指挥。志愿军则担任仁川、汉城及三八线以北之守备。
毛主席和彭老总的想法如出一辙,都表示如果朝鲜方面希望南进,则由人民军独自南进。当彭德怀把毛主席的电报拿给金日成时,金日成意识到志愿军不可能继续南进。金日成也知道人民军的实力,知道仅凭人民军根本不可能击败联合国军。当志愿军决意休整的时候,金日成也没有勇气让人民军单独行动。
事实证明,彭德怀停止南进的命令非常正确。如果志愿军继续南进的话,极有可能掉入李奇微预设的陷阱。第三次战役爆发之初,联合国军确实有溃败的迹象。但是联合国军撤出汉城之时,却非常从容有序。此后,联合国军也是有计划地向南撤退到三七线以南。战争中,有计划地撤退,往往也可能是反击的开始。李奇微撤出汉城之时,将自己的睡衣钉在了墙上,而且在旁边写了一句话:
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官致意。
从李奇微的表现来看,他的撤退是有预谋、有计划的撤退。第三次战役中,中朝军队共歼敌1.9万余人,并没有歼灭联合国军的主力部队。联合国军依然拥兵二十多万。第三次战役后期,联合国军几乎是“不战而退”。联合国军的实力尚存,而且有足够的力量随时转入反攻。如果志愿军继续南进到平泽—原州—东海岸一线,正好落入李奇微预设的口袋。李奇微之所以撤退,就是想占据有利的地形,修筑坚固的阵地,以逸待劳,利用机械化部队进攻饥饿、疲劳、缺乏弹药的中朝军队。
志愿军占领汉城之后,美国政府重新评估了朝鲜战争,决定扩大对朝鲜战争的支出。比如,军费增加到亿美元,加强军火生产,加速武装日本等。朝鲜战场上的联合国军得到了进一步补充和增强。相比较而言,志愿军的情况则非常不乐观。志愿军的后勤供给非常困难,一名后勤兵要供给10名战士,而美军是13名后勤兵供给一名战士。志愿军所有部队都缺少弹药、粮食、药品、衣物,志愿军战士在零下二十多度的环境下只能穿着单薄的衣服与敌人作战。
由于联合国军飞机的轰炸,志愿军的后勤补给非常困难。志愿军突破三八线之后,补给线延长了六七百公里。联合国军的飞机日夜不停地轰炸,更是加大了运输的难度。北朝鲜地区有一定群众基础,志愿军可以就近筹集相应的物资。南朝鲜地区则缺乏群众基础,联合国军南撤之时烧光了房子、抢光了粮食,志愿军的补给非常困难。此时的志愿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已经不具备继续进攻的客观条件。如果此时志愿军继续进攻,后勤补给可能会非常困难,士兵也极有可能疲惫不堪。
朝鲜的地形像一根黄瓜,东西窄、南北宽,越向南地形越狭窄。朝鲜东边和西边都是海岸线,美国可以在任何一处登陆作战。联合国军的海军也可以在海面上支援地面作战,空军更是可以随时轰炸志愿军前线军队和后勤补给线。联合国军的主力尚存,而且武器装备、军队人数得到了补充,随时都可以转入反攻。李奇微在撤退的时候,就提出了“进攻、进攻、再进攻”的口号。年1月15日,李奇微确定了“猎犬计划”,开始试探性进攻。
如果当时志愿军继续进攻,后果将不堪设想,极有可能损失惨重,联合国军甚至有可能再一次越过三八线。朝鲜战争爆发之初,北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快速越过三八线,占领了汉城,并一路向南推进,一直将南朝鲜军队和联合国军包围在朝鲜半岛东南一隅。北朝鲜解放全朝鲜半岛就在咫尺之间,最后却兵败釜山。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切断了北朝鲜人民军的退路。最终北朝鲜7万军队真正退回三八线的不到3万,直接伤亡1万人,被俘虏1.2万人,2万人被打散之后成为游击队员。北朝鲜不仅没能统一朝鲜半岛,而且还丢失了三八线,险些亡国。
贸然进攻、骄傲轻敌是兵家大忌,半年前的北朝鲜人民军犯了这样的错误,两个多月前的联合国军也犯了这样的错误。联合国军越过了三八线一路向北推进,就当麦克阿瑟认为自己很快可以饮马鸭绿江的时候,志愿军打了联合国军一个措施不及。活生生的例子告诉彭德怀和志愿军总部,不能贸然进攻,也不能轻视自己的对手。
朝鲜战争后期,彭德怀还坚持认为自己下令停止进攻的决定非常正确。彭德怀在一次会议上说道:
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都没有害怕过,可当志愿军打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三七线的时候,我环顾前后左右,确实非常害怕……我不能把几十万军队的生命当儿戏,所以必须坚决地停下来,不能前进,并做好抗击敌人反攻的各种准备。
由于彭德怀及时命令志愿军停止进攻,李奇微和麦克阿瑟的战略构想并没有实现,志愿军获得了难得的两周休整时间,避免了更大的损失。第四次战役时,志愿军化被动为主动,歼敌7.8万,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是最好的结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