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感染的中医治疗思路探讨

近期流感传播,听说有些学校班级已经停课。朋友圈开始躁动,传这个“EB病毒”,那我们来看看这个病毒到底是什么“鬼”,探讨下中医有何对治良策。

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4型),俗称“亲吻病毒”,年,从非洲霍奇金病儿童的组织培养中发现,从人类首次认识该病毒到现在已经过了半个世纪,算是人类的“老熟人”了。

EB病毒感染四季均可发病,晚秋至初春较多。患者和EB病毒携带者为传染源。该病毒主要为经口密切接触传播,意思是说嘴对嘴亲吻和喂食容易被感染。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EB病毒感染包括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多数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迁延,发展为慢性感染及肿瘤。

常见EB病毒感染表现为: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大、扁桃体大。

(1)发热:约1周,重者2周或更久,50%伴眼睛浮肿,服退热药效果不好。

(2)淋巴结大:其中颈部淋巴结大最常见;咽喉痛,表现为咽峡炎,约50%有白色渗出物。

(3)皮疹或呕吐:10%患者可出现皮疹,如红斑、斑丘疹或麻疹等,部分患儿伴有呕吐。

(4)脾大:50%的病例可伴脾大,持续2~3周。

(5)肝大:发生率为10%~15%。

对于EB病毒的感染,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病毒感染初期多采用抗病毒,合并细菌感染加用抗生素,对于严重病变短期采用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

中医的治疗当然是坚持个性化的辨证论治,但针对对于EB病毒侵犯人体出现的共同症状特征,在处方用药上也有一些可以参考的治疗方案。以下从流感侵犯的病位、病因、主要症状特点及并发症几方面简略探讨中医药如何对治EB病毒感染。

1、从病位上看,EB病毒侵犯人体淋巴系统,累及全身淋巴结,尤其是颈部淋巴结;造成肝脾肿大。对于淋巴的病变,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有《论三焦即淋巴腺》的论述,三焦在六经辨证中属于少阳区块,当以柴胡剂调和半表半里之邪,正好柴胡剂有对治发热和缓解咽部不利的作用,可作为主方。

2、EB病毒感染的病因是以病毒为主或合并细菌,在中药的使用上,可在辨证上加入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射干等兼具抗病毒和抗菌双重功效的中药,又可利咽,缓解咽峡部的炎症反应。

3、对于发热重者,尤其是表现里热盛,可配合加用生石膏,取石膏清解阳明之热,石膏的药性特点是辛凉,不仅能清热,还可以将热透发于肌表。

4、EB病毒造成咽峡感染并伴有脓点或鼻部浓鼻涕增多,需要在清热解毒的同时选用可以消肿排脓的中药,如桔梗、天花粉、金荞麦、鱼腥草、蒲公英、白芷等。

5、EB病毒感染伴剧烈咳嗽,酌情配合清肺热化痰止咳药,如浙贝、桑白皮、地骨皮、芦根、竹茹、瓜蒌、天竺黄等。

其实,EB病毒需要重视,但并不可怕。如果没有症状,就不需要做治疗,因为病毒感染的特性决定其感染后在某些时间段内可以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候用药没有什么益处,就象乙肝病毒非活动期一样。

人体的病毒就像是社会中的贼,它作不作恶与社会环境的好坏(身体的内环境)很有关系。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社会环境好,贼就少,即便作乱也形成不了气候,影响不了社会和谐;同样地,只要正气足,抵抗力强,病毒也无法集结于身体的某处造成症状反应。

所以,EB病毒有可能会伴随一生,但只要病毒没有快速复制打破原有健康的平衡,就不必过于担心,谈之色变。当然了,如果身体抵抗力下降,病毒活跃并开始作恶造成身体不适,我们才需要药物干预。在药物的使用方面,中医药在抗病毒方面始终着眼于人体正气恢复,值得大家重视!

王鼎









































怎么诊断是白癜风
求治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ere.com/sesc/11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