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运河在海淀清河汉城遗址

清河的朱房村,有一个汉代的城墙遗址,原本想既然不远,就可以随便看看,顺便怀古。没有想到的是,这是我迄今探寻的古迹中,最费周章的一个。

从3月28日第一次寻访失败,到4月19日最终找到,竟然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期间几乎用尽了所有能用到的手段:研究北京文物局发布的控建地带图,询问当地居民,看卫星图,先后实地探访了四次,最终在第四次才成功找到。之所以费这么多周章,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本身是个相对封闭的地方,没有一个正常的出入口,周边全是建筑,二是在看地图时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走访时向南偏了一个街区,三是这个遗址太不著名了,很多周边的居民都不知道,周边没有任何指示标识。

资料显示,清河汉城遗址为汉代军事城镇遗址,原始平面呈长方形,周长约米,城墙为黄土夯筑而成,现仅保留西南城的局部。

清河汉城遗址是现存距北京城区最近的汉代古城遗址。在20世纪50年代,该遗址共进行过5次发掘。其中,在年、年和年3次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兵器、农具。年,清河汉城遗址被列为北京市海淀区区级重点文保单位。年,又被列入市级文保单位。依照相关法规,文保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然而,十多年来该遗址年久失修,基本无人管理。

在第三次探访中,询问了好几个当地人,只有一个老太太介绍了情况。经她指点我才知道自己走错了方向,并告诉我正确的方位。还说在她小的时候,还是能看见城墙的大致规模的,并且还有一些石碑,曾经看到过出土的文物。

现在汉城遗址的周边,都是一些破旧的出租房,住着好多外地人,听口音好像是河南老乡居多。在遗址向南一直到五环路边上,有一个新种植的树林。估计未来是要建设一个以遗址为主题的森林公园吧。曾经研究北京市文物局颁布的建控地带,表明遗址距离京包铁路有米左右,这个距离也正好是京新高速。同时还看到别人博客里说,遗址就在京新高速隔音板边上,并且有好多树。就认准了遗址在这个树林里,所以就在这个树林里沿着京新高速找了两次。结果可想而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路朱房路边,沿着京新高速在朱房路的出口一路向南走,沿着隔音板,踏过荆棘与雷区,终于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了这一片心仪已久的城墙。在从城墙出来的时候,走的是村里小巷。为的是一定要弄清从街面上怎么走到遗址,毕竟进来的时候,走的不是一条正规的路。

如图,黑色方块地区,就是遗址的L形城墙。从黄的箭头处向西走,从黑色箭头处向南走,经过一间出租房的门口,到达遗址唯一的进出口。蓝色的区域,是曾经迷失过的地方。

上图黄色箭头的位置,也就是照片上的这个位置

由于准备施工,所以遗址入口被挡了起来。实际上,由于遗址周边全部是建筑,这个入口也是遗址唯一的出入口。

施工告示,一张A4纸

站在刚进口的城墙上,从北向南拍摄。照片右上方即是京新高速的隔音挡板。

进口从南向北拍摄

站在城墙的拐角处,从南向北拍摄

站在城墙的拐角处,从西向东拍摄

城墙南侧,向东拍摄。墙的尽头,有两块文物部门立的石碑。还有一户人家的后门,装的是个防盗门。

这是两千年以前的城墙,比保存的金中都城墙要好很多。猜测这个城池一直用了很久很久,最后的使用年代要晚于金中都的城墙。

这个遗址曾经辉煌过。今天很破败,遗址内几乎成了垃圾堆。一是保护不到位的原因,二是可能历史上文物保护指导思想的原因。以前重视的是遗址里面出土的可移动文物,对遗址的保护十分不重视,认为遗址没有什么保护价值,也没有这个意识。文物出土后,有的地方甚至就铲平了重新盖了房子。

有遗址在,那些出土的文物才能真正体现出文化内涵,才能给我们带来原汁原味的历史信息。没有遗址,这些文物就没了根基,没了源头,缺了灵气。

来源:海淀档案

《海淀杂谈》投稿邮箱:haidianzatan

.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ere.com/sesc/11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