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专科 http://pf.39.net/bdfyy/xwdt/
医院放射科腹部组访学见闻及感想
河南中医院磁共振科张岚
年的最后一天,在AOSR(亚洲大洋洲放射学会)的再三催促下,终于来到韩国首尔,作为AOSR的fellow,开始了我在医院(SNHU)三个多月fellowship的学习生活。一起参加面试拿到这个项目的另外两个小伙伴均选择去了医院,只有我要求的医院--医院,导师是Prof.JeongMinLee,亚洲最著名的腹部放射专家。国内诸多的腹部影像教授和ProfLee很熟悉,在学术上的交流也很多。非常感谢国内腹部影像大咖宋彬教授的推荐以及韩国磁共振学会秘书Prof.Geon-HoJahng的引荐,有幸于年苏州CCR上与JeongMinLee教授见面畅聊了一次。时隔一年多,考虑到自己在腹部影像方面欠缺很多,终于来到SNUH放射科腹部影像组学习。
见闻
SNUH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各种研究所等等组成。医院的情况就不详细介绍,大家可以百度了解。Prof.Lee的腹组影像人员工作医院和医院。腹组医生一般是上午做腹部彩超,中午回到读片室写报告,一直写到晚上。有时候写完报告,晚上还在科室查阅文献,写文章、改文章。每天如此,除了周六日和节假日休息(但周六常常来科里加班)。中午一点左右是他们开始热火朝天投入工作的时间,对于我这种北方城市出来的,中午一点到两点是午休时刻,这种作息很难适应。不得已就像韩国医生一样,早上一杯咖啡中午一杯茶,硬撑着到下午四、五点时就感觉头蒙、困乏,何况还要一直工作到晚上。我曾经问过他们这种作息方式觉得累吗,他们说挺累的,但是习惯了。无奈,短时间内我也适应不了,一周五天硬扛三天,剩下两天中午1点到2点之间回宿舍睡觉。
韩国的医生培养制度和美国是一样的,就是之前余水莲教授文章中提到的那样(南佛医院访学见闻---余水莲)。第一年internship就是实习医生阶段,在临床科室轮转;residency住院医阶段为4年,在放射科各个组轮转,他们叫做“section”,一共有10个section,他们的放射科包括超声、介入、PET-CT等等(医院都为另外单独的科室);fellowship亚专科培训阶段为1年到2年,就是将来打算从事哪个系统的影像就在这个section继续培训。Fellowship结束以后就可以正式独立工作了。留在SNUH工作不是太容易,主要是看这个section的负责人对你的认可程度,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没有空缺岗位。
SNUH的医生晋升制度和国内相似,必须有相关的研究和文章才能晋升,所以腹部section规定一周五天工作日可以休息一天,而这一天必须用来做科研,写文章,可以不用写报告。我还问他们,有没有不想做科研写文章的。他们说这种是强迫性的,必须做,否则无法晋升。感觉他们的自律性和自我要求都很高。大环境如此,所以韩国医生的科研产量非常高。但他们的科研全部来源于临床病人,没有医生去做基础实验。就MRI而言,每个病人扫描的序列包括常规序列和科研序列,由医生制定好protocol,技师只负责按照这个protocol全部扫完。比如肝脏的MRI序列,一个病人大概有30多个序列,扫描时间将近50分钟,增强对比剂全部采用普美显,这在国内是不敢想象的。神经方面,有针对帕金森病人、痴呆病人、外伤病人等设定的专属科研protocol,这些病人检查包括所有序列的扫描。所以他们的科研完全来源于临床,不需要医生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叫病人来单独扫描科研序列。SNUH医院MRI中心有十几台MRI,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都在运转,病人非常多,加上每个病人的扫描时间长,每天运行16个小时也在情理之中。MRI检查实行预约制,每天每个MRI扫描间都有打印好的今日预约检查病人的资料,同时还配备的有登记、读片的PACS电脑,方便扫描与登记、诊断同步进行。在MRI扫描间,我还发现了一个保护病人隐私的小细节。操作间技师前面的玻璃是可以变换的,如果病人进到扫描间后需要脱衣服,比如检查乳腺等隐私部位,技师按下切换按钮,面前的玻璃自动变为不透明的,操作间所有人都看不到里面的病人。等病人摆好体位以后,再将玻璃切换为透明状态。技师还跟我说,这个玻璃应该很昂贵。
每天早上7点半开始有针对住院医师的casepresentation,全体住院医师都必须参加,每天是不同系统的病例,一般由在section轮转的低年资住院医汇报,然后由这个section的高年资医生或教授对病例进行点评。他们汇报的病例全部是已有病理证实的,图像包括超声、CT、MRI、PET、穿刺等等,内容包括影像学报告、手术过程和病理结果,最后是诊断与鉴别诊断。韩国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相似,肺癌、肝癌、乳腺癌、心脑血管疾病等等这些常见病很多见,但是少见病、罕见病每天都能见到。这个可能和他们%穿刺率有关,穿刺可以在超声引导下、CT引导下、内镜引导下等等,在决定治疗方案之前,无论影像学给出多么肯定的结果,一定要有穿刺病理结果。所以,每天早上7点半的病例讨论能够见到各个系统丰富的病种和病例,我没有缺席过一次。美中不足的是他们的casepresentation基本是以韩语为主,但是PPT是全英文,听不懂总是可以看懂文字和图片的。每天下午还有针对住院医师的一对一讲课,一般由一个高年资医生针对一个住院医进行本系统常见病的培训,讲课时间约2个小时。
除此之外,SNUH的放射科腹组每周还有一次和肝胆外科、病理科联合会诊和讨论的biliaryconference,大部分是经过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肝胆胰脾病例,每次约20个病例,由放射科腹组的fellow进行汇报,三个科室的教授、高年资与低年资医生都来参加,进行影像、临床和病理的多学科探讨。这种形式非常好,放射科展示术前的影像图片,病理科展示大体标本和镜下图片,肝胆外科进行点评。可惜全程韩语这一点比较遗憾,不过可以把病例讲义拿回科室,在PACS上继续学习。另外,由于SNUH的肝移植成功率非常高,肝移植病人手术量非常高,全世界慕名来学肝移植的外科医生很多。他们每周两次的TPLconference(transplantation)由放射科腹组医生与肝移植科的医生组成,对术前、术后的肝移植病例进行会诊、讨论。因为TPL会有很多外国医生参加,会议全程为英语,同样由放射科腹组的fellow汇报病例,教授们进行讨论。教授们和医生们的口语相当流畅,这和他们很多人都有在美国留学或访学的经历有关。譬如我的导师Prof.Lee英语相当好,口语的流利程度如同英语国家的教授,他告诉我他曾在美国学习过两次,每次一年以上。
感想
虽然才来SNUH学习了一个月,但已经深刻感受到与韩国医生的一些差距。首先是语言方面,韩国医生从刚毕业的实习生和住院医都能用英语比较流利的进行交流和正式的发言,而对专业英语更是精通,可能与他们英文教材有很大关系。我自认英语(尤其是口语)还是不错的,但对于专业英语还常常需要google翻译,有的是认识,但是讲不出来,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在国内这种专业英语口语训练的机会比较少。其实是吃苦耐劳方面,韩国的医生工作绝对是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加班是家常便饭,除了临床工作对科研也是比较自觉主动,但大多数并无抱怨。而且住院医师更是非常辛苦,承担了大部分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没有任何的休闲娱乐时间,甚至睡眠时间都不足。和我邻桌的Dr.You在腹组轮转的一个月来基本都是晚上9点后回家,早上7点前就到科室了。这种生活我才过了一个月,已经苦不堪言。以至于导师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太累了太辛苦了。第三则是临床与科研的紧密性。Prof.Lee一再强调,他们的科研都是为了解决临床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发文章,不是为了文章而做科研,这样大家才有做科研的兴趣。听完这话,我想国内很多医生跟我一样,十分地赞同啊!可是,我们的国情这里就不再说了。
还想说一点,作为访问学者在国外学习,想不想好好学习,想怎么学习全看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刚到SNUH的第三天,Prof.Lee就找我谈话,问我是想轻松悠闲的度过仨月还是取得一些实际成绩。然后他就举自己的例子,两次美国留学都抱着明确的目标,第二次是去学习射频消融(RFA),所以平时一周有3次亲自做肝脏的RFA。听完这话我觉得很是羞愧。所以在第一月时间,他给了我一个罕见病,我不分白天黑夜的写完交给他。作为行程异常繁忙的教授(中间有10天在欧洲出差),竟亲自给我修改了一下讨论部分,还告诉我讨论的思路是什么,让我继续完善。然后我又抓紧时间写了第二篇,他告诉我只要通过SNUH的IRB,文章均可以署我为第一作者和第一单位,真的是又感动又惭愧!惭愧的是,相比导师这么敬业觉得自己以前在国内太荒废时光了,在国内吭哧一篇文章恨不得半年,在这里重压之下两周内就能完成。进入第二个月,Prof.Lee告诉我会给我一个小的课题让我亲自做,会让他的科研助理教我如何使用后处理软件。他告诉我思路之后,我查了pubmed上竟然没有相关文章,他说当然是都没做过的。如果照这个速度培养科研人才,我觉得Prof.Lee能让任何一个科研小白迅速成长起来。
最后,还想谈一点自己访学在外的亲身感受。韩国是我第二次访学的国家,同样也是非英语国家(第一次是德国),在这些国家不像是在美国、澳洲这样的英语国家,语言不通,在医院里听不懂大家在说什么,在外面既听不懂又看不懂妥妥的一文盲,无法与人交流是必然的(韩国普通老百姓的英语和我们差不多)。加上又是一个人身在异国他乡没有同行和同伴(SNUH竟然一个中国医生或者中国的访问学者都没见到),所以孤独感和寂寞感是可想而知的。那么,怎么战胜孤独寂寞冷呢?只能靠自己强大的内心和精神力量了。同时也加速了自己与人交流与外界打交道的能力。譬如,在TPLconference我主动和一个缅甸外科女医生聊天,虽然每周只能见两次,但是也感觉很温馨。另外,科里大部分医生都忙于日常工作,没有人会主动和你说话,而我每天会在他们稍微闲暇的时候主动和他们聊几句。而且,也锻炼了自己的独立生存能力。想想10年前在北京转地铁时都能坐错方向,而今一个人在满眼的窗户文国家里也能地铁来去自如,在首尔任我行。
所以,我相信,每一次的访学经历,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和最珍贵的记忆。无悔青春,不忘初心!愿每一个在外求学的莘莘学子都能收获满满!
每天早上7点半的casepresentation,照片中的背影就是Prof.Lee,正在聆听resident的汇报,然后进行点评、总结。
每周2次的TPL讨论会,由放射科腹组的教授和肝移植科的教授组成,全程英语进行讨论。每次都对肝移植科教授的英语佩服的五体投地,流利清晰没有一点口音。
每周一次的biliaryconference,放射科腹组医生和肝胆外科教授全程参与,病理报告全部为英语。
每天下午由教授对住院医师一对一的讲课和培训。
到现在也没机会找人给我拍一张在SNUH的照片,只好给大家看看我在SNUH的胸卡。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