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大会精神,根据《毕节市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有关内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到年,建设一批地道、大宗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培育一批中药材产业上规模企业,建设和完善中药材现代化科技服务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万亩(新增种植面积30万亩),预计总产值达36亿元左右,建成现代化的综合性中药材物流集散中心2个(分别在大方县和金海湖新区),主加工基地6个(6个重点县各建设1个),药农人均年收入预计元以上,把我市建成优质中药材种植基地。
(二)年度目标
年:新增种植面积5万亩,重点推进3个深度贫困县,同步推动其他县区中药材发展,建成主加工基地2个。
年:新增种植面积10万亩,重点推进6个中药材县区,同步推动其它非重点县区中药材发展,打造6个以上具有特色的毕节医药优势品种,建成现代化的综合性中药材物流集散中心1个和主加工基地2个。
年:新增种植面积15万亩,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品牌,建成现代化的综合性中药材物流集散中心1个和主加工基地2个。
(三)扶贫目标。重点推进6个中药材重点县、优先推进3个深度贫困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积极调动贫困农户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完善“中药企业+种植大户+农户”、“中药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三变模式”等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订单联合种植、保底收购等方式,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提高中药材产业发展脱贫效应。到年,全市中药材产业带动5万人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二、产业布局
(一)品种规划布局。对天麻等21个重点发展药材,结合品种的生长适应性进行种植基地的科学规划布局。天麻核心种植区布局在大方、纳雍、威宁、赫章、织金等地,半夏核心种植区布局在赫章、威宁、大方等地;党参核心种植区布局在威宁,刺梨核心种植区布局在七星关、大方、黔西等地,猪苓核心种植区布局在赫章、大方、纳雍等地,续断核心种植区布局在赫章、织金、威宁等地,前胡核心种植区布局在大方,百合核心种植区布局在威宁、黔西等地,金荞麦核心种植区布局在织金、纳雍、赫章、大方等地,鱼腥草核心种植区布局在威宁、赫章等地,黄柏核心种植区布局在织金、金沙、黔西、大方等地,白芷核心种植区布局在大方、黔西等地,皂角核心种植区布局在黔西、七星关、金海湖等地,头花蓼核心种植区布局在织金,丹参核心种植区布局在大方、七星关、威宁等地,花椒核心种植区布局在金沙、黔西、织金等地,生姜核心种植区布局在威宁等地,魔芋核心种植区布局在赫章、威宁、大方等地,玫瑰核心种植区布局在金海湖、七星关、黔西、纳雍等地,竹荪核心种植区布局在织金,冬荪核心种植区布局在大方和百里杜鹃管理区。
(二)县区发展重点。按照主要种植中药材品种的生长习性,结合各县区实际情况制定重点发展品种。七星关以刺梨、皂角等为重点发展优势中药材品种,建中药材主加工基地1个;大方以天麻、半夏、魔芋、苦参、玫瑰等为重点发展优势中药材品种,建设天麻野生抚育基地1个,现代综合性中药材物流基地1个,中药材主加工基地1个;黔西县以皂角、花椒、白芷等作为重点发展优势中药材品种;金沙以皂角、黄柏等为重点发展优势中药材品种;织金县以竹荪、黄柏、续断等为重点发展优势中药材品种,建设中药材主加工基地1个;纳雍以天麻、珙桐、玫瑰等为重点发展优势中药材品种,建珙桐野生抚育基地1个,中药材主加工基地1个;威宁以党参、半夏、鱼腥草、百合等作为重点发展优势中药材品种,建设濒危药材金铁锁野生抚育基地1个,中药材主加工基地1个;赫章以半夏、天麻等作为重点发展优势中药材品种,建设多星韭野生抚育基地1个,中药材主加工基地1个;百里杜鹃以天麻、冬荪等作为重点发展优势中药材品种;金海湖以刺梨、天麻、皂角、玫瑰等为作为重点发展优势中药材品种,建现代化的综合性中药材物流基地1个。
三、市场拓展
(一)建立全产链的发展模式。从原小农生产→单家独户→初级产品直接销售给二手贩子的模式,变成直接面对医药公司的生产模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确保药农的经济收入利益最大化。重点依托市内大方九龙天麻公司等企业大力发展种植基地,积极争取省内百灵、信邦、神奇、益佰、同济堂等知名医药企业到贫困县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医院优先采购以“定制药园”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药品,开展多形式的产销对接。
(二)建立品牌效应。重点围绕“三品一标”和“三品战略”,把毕节中药材建成全国无公害、绿色、有机的中药材重要集散中心,引导贫困地区建立中药材产业全过程溯源体系,增强品牌效应在市场中的占有率,提高销售的附加值,增加药农的收入。各县区要结合自身产业发展优势,注重打造1—2个主打品牌,结合资源禀赋、小区域因素等,多品种共生。
(三)建立营销渠道。建立中药材产业联盟,整合中药材产业相关资源,致力打造产、学、研、流通与应用的全产业链,利用大数据资源,建立中药材电商营销渠道,线上线下共同发展,搭建信息服务平台。
(四)培育一批市场主体。建立相对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培育一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药农经纪人、药农带头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引导医药企业在贫困县设立“扶贫车间”,开展产地初加工、仓储物流等,吸纳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在市内建设2个现代化中药材专业物流集散中心,扶持有条件的中药材流通企业做大做强。
四、投资概算
按照到年中药材新增面积达到30万亩,建成现代化的综合性中药材物流集散中心2个和主加工基地6个目标的要求,三年预计总投资12亿元。其中,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亿元,种植投入4.3亿元,种子种苗基地的建设投入(含部分品种种质资源保护)1.5亿元,综合性中药材物流集散中心(含主加工厂)建设投入约3.2亿元。资金由市、县两级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帮助生产经营单位通过申请扶贫产业子基金和引入社会资本解决。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体制机制。把中药材产业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各职能部门抽调一批骨干人员组建中药材专班,抓好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宣传动员。
(二)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充分运用好涉农资金整合政策,撬动更多资金投入中药材产业发展。积极运用好贴息等金融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户、企业运用信贷资金投入,参与中药产业化经营。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毕节投资中药材产业,全方位参与毕节中药产业开发。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批栽培技术研究、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治研究、质量控制、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科技人才队伍。通过各民主党派中央和毕节市专家顾问组,聘请国内外医药界和相关学科的专家,建立毕节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专家顾问组,指导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通过专家顾问组加大宣传和推介毕节市道地药材资源优势,推进全市中药材产业与省内外、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人才、技术、信息和资金,促进中药材产业跨越式发展。
(四)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及运用。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借鉴和利用国内外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经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中药材品种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制定相应的药材质量控制标准,避免特有独有药材资源、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民间民族单验方、制药企业中药配方、制药生产工艺、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等的流失,加强中药创新力度,繁荣中药产业。
附表:中药材产业脱贫计划表
序号
重点县
适宜重点发展品种
新增面积(万亩)
覆盖农户数(人)
带动贫困人口(人)
1
七星关区
以刺梨、皂角、苦参、丹参、党参、天麻、灯盏细辛、玫瑰等为重点发展优势中药材品种。
3
2
大方县
以天麻、半夏、刺梨、猪苓、前胡、金荞麦、黄柏、白芷、丹参、魔芋、牡丹等为重点发展优势中药材品种。
4
3
织金县
以竹荪、桔梗、天麻、续断、金荞麦、黄柏、头花蓼、花椒等为重点发展优势中药材品种。
3
4
赫章县
以半夏、苦参、天麻、猪苓、续断、金荞麦、鱼腥草、魔芋等作为重点发展优势中药材品种。
4
5
纳雍县
以天麻、玫瑰、珙桐、金荞麦等为重点发展优势中药材品种。
4
6
威宁县
以党参、半夏、天麻、续断、百合、鱼腥草、丹参、生姜、魔芋、万寿菊等作为重点发展优势中药材品种。
6
1
合计
24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