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9日黄昏,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正式打响,四野精锐39军师承担了突破临津江的重任。为了打敌人一个出其不意,师师长汪洋将突破点选在了临津江对岸易守难攻、弯向敌方的地段,并提前一天将人潜伏在了距敌人前沿阵地不足米的地段。这个作战方案上报后,把惯出奇招的军长吴信泉给吓了一跳:人潜伏,这也太冒险了!
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后,吴信泉拍板同意了师的作战方案。果然,战斗一打响,防守此处的南朝鲜伪1师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师名将士从空无一人的雪原上忽然跃起,仅用5分钟就突破了临津江,敌人的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与此同时,38军、40军、42军、50军和66军也纷纷向当面之敌发起了猛攻,仅用一个小时就全面突破了被李奇微吹嘘为“铜墙铁壁”的临津江防线。
这次战役企图的隐蔽性和中国军队出色的伪装能力,在世界军事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连李奇微都不得不沮丧地承认:“真没想到中国军队在这片毫无生机的荒原上发起了元旦攻势。”在志愿军的猛攻下,联合国军全线溃败,这让雄心勃勃的李奇微大为恼怒,他亲自乘车赶到前线,试图阻止溃军,把他们赶回前线去。
很快李奇微就发现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他后来回忆说:“在元旦拂晓,我乘车去找这支溃退的部队,我想阻止它一个劲儿冲到后方去。在汉城北面我碰上了第一批败兵,他们想尽快逃到汉城去。他们把武器丢掉了,只有几个人还带着步枪。我把吉普车横在路中心,阻止这条人流,然后设法找出他们的长官来。以前我从来没有这种经验,我希望以后再也不做这种傻事,因为要设法拦住一支败军,就等于拦一次雪崩一样。”
联合国军一路溃败,志愿军迅速向前挺进,并于年1月4日傍晚占领了汉城。志愿军轻取汉城的消息传回国内,全国人民沸腾了,人们自发走上街头,热烈欢呼。按说战役进展的如此顺利,我军应该乘胜追击,继续扩大战果,但出人意料的是,彭总却在1月8日下令全线停止追击。
不仅如此,几天后彭总还给上级发了一封电报,主要内容为:鉴于目前的困难,我准备暂时放弃仁川及桥头阵地,是否可行?志愿军兵不血刃,轻取汉城,彭总不仅下令停止追击,现在还要放弃仁川后撤,这是为啥呢?原来志愿军此时遇到了严重的困难,由于战线的不断拉长加上敌机不分昼夜的轰炸,志愿军的后勤补给供应不上了,一线部队缺粮缺弹成了普遍现象。
同时由于御寒衣物不足,部队中还出现了许多冻伤。第三次战役虽然进展顺利,但大都是击溃战,敌人的主力并没有受到歼灭性打击,而且三七线以南地区多为平原,便于敌人的机械化部队活动,李奇微和麦克阿瑟正准备积极发起反扑。考虑到面临的实际困难,彭总才下令停止追击,并打算放弃仁川,让部队后撤休整。
很快上级就回电了,电文内容让彭总大吃一惊:“立即准备发起第四次战役,歼灭2至3万美李军,打到三六线,占领大田、安东线以北地区”。同时电文中还说:“我军没有补充弹药虽然困难很大,但集中全力向原州打下去,歼灭部分美军和四五个南朝鲜师的力量还是有的!”上级不但不同意后撤,而且还要求立即发动第四次战役,这让彭总深感为难。
正在彭总考虑如何给上级回电的时候,李奇微指挥联合国军从东西两线向志愿军发起了全面进攻,我军被迫停止休整,奋起迎战。彭总制定了西顶东放的作战方案,让韩先楚指挥38军和50军在汉江南岸阻敌,邓华率其余4个军在东线对敌人进行反击,力争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随后彭总将这个作战方针上报上级,并详细阐述了志愿军目前遇到的实际困难,以及无法越过三七线的理由。
电报发出后,彭总心中多少有些忐忑,上级的命令是打到三六线,自己的回电却是只能守住三八线,这和上级的要求相差太多,上级会同意吗?三天后,上级回电,同意了彭总的作战方案,彭总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后来的结果也印证了彭总的预判,志愿军虽然在横城反击战中大胜,但由于粮弹供应不上,攻击砥平里失利,之后被迫放弃汉城,退守三八线。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阅读
他是三野的军长,过去却劣迹斑斑,解放后主动辞职,没有参与授衔!
彭德怀犹豫、邓华韩先楚互吼,李奇微大骂韩国,横城一战美军怂了
朝鲜战争中美军几次惨败是真是假?看看四星上将李奇微如何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