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程少为 http://news.39.net/bjzkhbzy/200921/8231879.html
作者简介:
张桃林,生于年,西安市未央区汉城街道办扬善村农民。爱好鼓艺,心手相学,心手相传,心手相承。喜爱文字,调理心情。岁月静好,喜交朋友。平凡人生,共享国梦。
汉城记忆·四
作者/张桃林
(十一)横门
诵读/茉莉
横门是西汉北城墙西侧最后一道大门,它正南面对未央宫,附近为商业经济中心。此门临咸阳古渡,依渭河横桥(即中渭桥),北通渭北秦故都咸阳宫殿区和咸阳原上汉五陵区(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泱泱秦地,地茂形胜,渭水涛涛,蔚为壮观。横门遗址在今未央区六村堡乡关庙村与相家巷一带。
西汉城墙共十二道门,每面城墙三道门。每道门有三个城洞,中间是皇道,由天子和君臣专用,两边则是百姓和普通通道。西汉城之雄伟壮美享誉华夏,闻名世界。
这正是: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横门也是汉兵征讨匈奴的出兵处,后因匈奴逐渐衰弱而渐成汉城对外经贸文化交流的出入之门。
汉城人民通过横门,和渭北的人民在生产技术,种子交换,农具、农产品交易,人员流动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
渭北大地地广粮丰,渭北儿女勤劳谆厚。当年,我们汉城人经常赶着三套大车去兴平、杨陵一带兑换优良小麦品种,粮食不接时还经常骑单车到那里购买小麦,玉米等粮食应急。到户县、高陵、窖店一带购买菜籽油,购买牲口,羊仔猪仔等调剂不足。农忙时西府甘省的乡党麦客都来支援我们的三夏三秋。平常也有河北的木工瓦工来这里打工。在艰苦火红的年月,汉城人不分昼夜,苦干实干加巧干;平整土地,兴修水利;为改良土壤,顶烈日在李下壕水库库底挖汚泥作肥料,用架子车拉回农田改良土壤;河滩一带的客户人家由于没有大牲口,由几个大汉轮流驭辕,十多个妇女拉套绳,从十几公里的西安城拉回尿粪肥田……当年的秦女最能吃苦耐劳,勇挑重担,被称为“铁姑娘”。
这正是:
铿锵玫瑰不简单,
干活不输男子汉。
艰苦奋斗志刚强,
妇女能顶半边天。
这些幸苦耕耘,改天换地,科学种田之举,为以后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大包干积累和打下了良好的地利条件和技术基础。
秦人的勤劳,艰苦奋斗使我们共同度过了当年经济困难时期,使汉城内外成为地肥田壮,五谷丰登的美好家园。
今曰,国逢盛世,三秦儿女正携手并进,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团结奋进,勇往直前!
有诗云:
大汉雄风过横门,
渭水激浪唱秦韵。
黄土大地齐奋斗,
丰收之歌响三秦。
(十二)现代与历史交汇的取水遗存
诵读/梦笔生花
八十年代初,在汉长安城长乐宫附近发现一处“汉冰凌遗址”,古人从吸水、排水到制冰,充分体现了先民们对水的重视,开发利用。《诗经.大雅.公刘》歌颂公刘“观其流泉”,“彻田为粮”。《大雅.皇矣》篇里也有这样的诗句:“我池我泉,度其鲜原”。
在离“汉冰凌遗址”不到一公里处,有一座占地面积2.5亩,高8.5米的土冢,土冢被绿茵复盖,郁郁葱葱的松树、柏树、石榴等树木环绕其间,沿着曲径通幽的台阶拾阶而上,就会看到一个钢混结构的圆形水塔,它就是始建于六十年代,闻名汉城的西安市北郊第一供水站。
年8月1日市城建局下发了(66)市城建字3o5号关于“请迅速办理西北地区汚水灌区生活用水工程设计委托手续的通知”,由市测量局测绘,市设计院设计,市建四公司承担施工。市政府拨款14.9万,当地群众集资5.7万元,以民办公助、土洋结合的方式建立了西安市北郊第一个供水站,打有深水井(米以上)两眼。年5月1日正式通水。解决了汉城公社、末央宫公社两个公社,十五个自然村,一万多人,八百多头大牲畜的生活用水。
汉城南片有:三查(东、中、西查),三寨(雷寨、樊寨、罗寨),东、西扬善,南北玉丰村。未央宫公社有东唐、西唐、张家巷、讲武殿南、北村。本站建设一直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