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的二战和朝鲜战争中,有很多次成功的登陆行动载入史册,而最让人如雷贯耳的莫过于法国诺曼底和韩国的仁川两次成功的登陆。但是这其中的仁川登陆却是在一片争议声中实施的,只不过他最终获得了成功,那么在这段历史期间选择在此地登陆到底都有哪些弊端呢?下面就一起来梳理一下,看看到底有哪些弊端制约了这次行动,如果是你的话你是否也会拒绝在这里进行登陆呢!
可以说选择仁川绝对是“一场豪赌,”要么功成名就,要么功亏一篑、满盘皆输。
这里的位置距离汉城(今首尔)近在咫尺,离朝鲜的空军基地金浦约有32公里,所以在这里进行登陆是比在其它地方都更加危险的。因此地理位置使此地登陆如能成功便会顺利切断对手退路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弊端。
爬到登陆艇上的士兵如果考虑登陆条件有什么局限性的话,那么仁川便是整个半岛的海岸线上最不适合登陆的地区,因为这里只有海堤和码头,虽然这里面朝大海但我们印象中应该是美丽景色的海边却没有沙滩,弯弯折折的海岸线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配合行动的海军泥浆遍地
“用美国人当时的话来形容就是这里有5.5万码就像是快要变硬的巧克力软糖一样黏糊糊的泥浆地,非常不适合徒步靠岸,如果登陆艇错过了最佳登陆的时间,落潮以后还无法上岸的人员就会成为活靶子,要是泥沼中还埋设了地雷的话,那么情况就会更糟。
可想而知当士兵们在如此泥泞不堪的地方登陆时,一旦错过涨潮的时间便会遭到极大的体力消耗,即便他们顺利登陆想必也没有过多的体能去作战了。
众多的登陆艇而且这里的水道非常狭小、慢长,同时海水波涛汹涌,登陆艇如果挤在狭小的水道中,只要有一个被击毁那么剩下的就会互相拥挤、碰撞,连掉头的空间都没有,后果不堪设想。
登陆时间有限
如果考虑水文状况的话就会更糟,因为能够事实登陆的水文条件少得令人难以置信,在年9月和10月分别只有两次适合登陆的潮汐,一个是9月15日,另一个是10月11日,这两天的潮汐正好适合登陆行动。在第一个日子里潮汐会涨到31.2英尺的高度,第一次涨潮的最佳时间在早晨6点59分。
上岸的士兵10月11日的潮汐高度会涨到30英尺,同样适合登陆行动,只不过当时的态势不允许他们选择10月份的时机,那么9月15日就成为了最佳的时机,但这里真的适合登陆吗?
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当时几乎是除了制定者麦克阿瑟以外的所有人,都对这个计划感到了无比的震惊,除了少数人支持外,大多数人则是直接反对,就连李奇微和哈里曼甚至是杜鲁门也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位负责两栖作战的参谋开普斯少校说道:“仁川简直就是一个魔鬼制造的梦魇。”
战场上的美军太平洋舰队的高级将领斯特鲁布上将则指出这里登陆的机会少到令人无法相信,言外之意就是这是一个无法执行的计划。
不过,如今再来回想这段历史时,我们谁都知道这次行动是非常成功的,“就连麦克阿瑟也说过这次行动的胜算只有五千比一的概率,但显然他在这场赌局中赌赢了。”即便当时阻力重重、困难重重,但他还是力排众议、坚持己见,最终实施了让很多人都心惊肉跳的登陆。那么在文水、地理位置、登陆条件都不具备优势反而均是弊端的情况下换了是你,你会选择在这里登陆吗?
美国陆战一师和中国交手后,对于志愿军,留下一句话却和日本有关
志愿军会哭泣!是因为打不过美国人?不,流泪的原因让人敬佩
朝鲜打韩国,美国来帮忙,最后一次进攻时还有多少人?答案很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