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考大学女神沙画师作品被外交部

细沙作原料,纤手作画笔。随着音乐响起,白色的沙画台上,薄沙抛洒,指尖飞舞,一幅幅生动画作跃然而出。年轻的沙画师、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师何素丹,将中国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融入沙画创作,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十四节气”系列专题沙画作品《雨水》篇,图源:中国人物界网

缘起偶然的沙画创作

何素丹出生于湖南的一个教育世家:爸爸是美术老师,妈妈、爷爷、外婆也都是老师,自小家里的绘画材料就十分丰富,国画、油画何素丹都有涉猎。她从高中便开始接受学院派教育,学习素描。

年,15岁的何素丹考入大学学习动画专业时,国内还没有沙画这一概念。次年,韩国首尔国际动漫节开幕式上一位动画导演者的沙子作画节目,让何素丹觉得这种形式可以做成动画。恰好那段时间她经常去河边写生,发现手边的沙子和节目中画画的沙子看起来有差别,但可以用来尝试作画。

图源:中国人物界网

于是,何素丹的沙画生涯开始了。因为无人指引,如今这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在当时却是困难重重。第一次在灯光台上试验,就因为灯管光线不均匀导致光影断开,后来她在灯管上加了一层亚克力板,问题才得以解决。在之后的练习中由于沙子粗细不均,手经常被磨破,如何更好的筛选沙子,让沙子如何发光、更到位地体现造型,这些问题都经过了很多次的尝试才逐渐解决。

坚持热爱,成军旅沙画师

十六七岁时出去演出,何素丹一个人拎着三四十斤重的大箱子,里面装着沙子、沙画台,还要扛着一个支架,出行十分不便。沙画台不能带上飞机、托运时设备摔烂、沙子安检时被扣下,这些都是她在演出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但是何素丹最担心的还是遇到室外演出。下雨天沙画会变成浆糊,大风天会被吹散,如果再遇上天气冷,只能穿着吊带或者短袖(长衣袖容易扫到沙子)的她,会被冻得手、脸僵硬。

图源:中国人物界网

年,何素丹成为了一名军旅沙画师。部队服役的8年经历,培养了她的责任感,也扩充了创作题材。年,何素丹创办了海南沙曼文化传媒公司,主营沙艺术创作及教学,创办5年以来,直接带动50人就业,其中还包含10名退役军人。

年,告别军营的何素丹投身教育事业,进入海南师范大学任教。任教期间,她被评为海南省高层次人才,获第三届沙画锦标赛“中国沙画十大成就奖”等业内最高奖4项,开创了纸上固彩沙画和布面固彩沙画,成为中国沙画艺术的代表性人物,多次参加央视等媒体大型演出;她的固彩沙画作品被中国外交部收藏。她还在海南省特殊教育学校开设了自己的公益沙画教育基地,把这门艺术教授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沙子的独特触感有心理疗愈的作用,我想通过沙画艺术去帮助这群特殊的孩子。”

图源:北青网

今年月初,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在《人民日报》公布了“年度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光荣榜”,共有61名退役军人入选,何素丹荣登光荣榜。

沙画书写中国式浪漫

去年冬天,何素丹在社交平台发布了最新一期的“二十四节气”沙画作品,画作中的中国风将节气特点和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十四节气”系列专题沙画作品《寒露》篇,图源:中国人物界网

近年来,何素丹从二十四节气以及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中汲取创作灵感。年的端午节,她在短短5分钟时间内,接连画出赛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等意象,视频配上英文解读,在海内外引起共鸣。而她的沙画作品也被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汪文斌以及我国多位驻外大使转发,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

华春莹转发何素丹创作的沙画作品汪文斌转发何素丹创作的沙画作品

如今,何素丹在攻读博士学位,研究人工智能与沙画,她希望能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机器的自主表演,让沙画艺术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ere.com/sezz/191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