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2中药临床应用笔记

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是清热药里面最大一宗的药物,在自然界的植物中占据一多半的都是清热解毒药。教科书上收录的也比较多,这还是其他分类放不下的

清热解毒药的这个“毒”字,意义很广泛,首先肯定是热毒,寒毒不能用这些药。而一般的热不会成毒,一般的热比如白虎汤证那样,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这不算毒,因为没有导致实质性的伤害

毒是指已经导致了机体实质性的伤害,也就是组织结构不可逆转的损伤,而且伴随或气滞或血瘀或痰阻或结节等实质性的病变,这一类的疾病。

这种清热解毒药主要适用于痈肿疔疮,斑疹丹毒,瘟毒痄腮,喉咙肿痛,热毒下痢,虫蛇咬伤等疾病

在临床上,不应当把清热解毒药绝对的从清热药中分离出来,很多清热药都是能够同时隶属于不同的类别。另外就是,辩证需要观察是否兼气滞血瘀痰阻,如果有就需要搭配其他药物来配合治疗

另外,清热解毒药太多了,需要讲求择优录用,选择最有优势的药物,因此需要熟悉每一个药物的优点是什么,而不用熟悉这个药物能够治疗的所有的疾病有什么。

那么多药,为什么要选择这一个,这就像找对象一样,必须能说出哪里好来,而不是随便选择一个。

连翘

入药的就是干的果实,好像棉花桃一样的这种。

看药的名字是不是很形象?果实头翘开两片,下半部分连在一起。

入药的时候不能等开口了,一般青绿色的时候就要采摘,这样才能保留种子在里面。这种的叫做“青翘”。如果等开口了再采摘,就是“老翘”,或者叫“黄翘”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连翘这个药足够放在清热解表药中的,它完全具备清热解表的作用。同时具有清热解毒药常用的作用。

一般认为,煮的时间短了入表,当做解表药用,煮的时间长了入里,当清热解毒药用。

有几个是这样的药,除了连翘以外,金银花、牛蒡子、菊花也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性质

比较知名的用连翘的方子有几个,一个是伤寒论的麻黄连翘赤豆汤,治疗湿热在表的皮肤痒,一个是温病学的银翘散,治疗外感风热表证。因此连翘的主要作用首先就是表证,以及和表证相关的疾病。

这和连翘的性味有关系,连翘本身就是一个果壳,里面很多种子,有点类似于莲蓬,因此在质地上是很轻的,符合温病学所说的用轻清之物治疗上焦疾病,也就是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连翘还有清香的气味,也符合芳宣药物的特点。

因此想到连翘,就是看到了表证,当然了,这个表证不一定就是外感病,也可以是皮肤上的病,或者头面疾病。

比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治的身痒,爱美痘痘病,斑疹,等属于浅表性质的热毒症状。

这是连翘的第一个作用。

连翘果壳有个尖,因此有人认为像心脏的样子,加上连翘主上焦轻扬,因此又说连翘入心

虽然心也在上焦,但是连翘入心就是入里了,可以清心火。

在黄帝内经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连翘能清心热,因此也被认为是疮家之圣药,可以用于各种痈肿疮毒,红肿热痛。

解表的药大都能利小便,连翘也能利尿消肿,治疗热淋尿闭,肢体湿肿

利尿这方面应该说不是主要作用

在珍珠囊说:连翘之用有三,泻心经客热,去上焦诸热,为疮家圣药。在这三个方面中,热毒而偏于表的,希望大家能够想起用连翘。

在这之前还有一个药,热毒而偏于燥的用知母。

这个就是特点,有特点就有用武之地,遇到这方面就应该首先想到它。

在炮制方面,如果是出血证,比如用于治疗紫癜,可以用连翘炭,生用连翘也能止血退癜

在剂量上,清热解毒药大都是多多益善,只要是不说限制的,就没有限制。清热解毒药很多也都是通过大剂量才能实现的。

金银花

金银花甘、寒,归肺、胃、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金银花是一个非常好的清热解毒药,药味芳香,既可以作为辛凉解表药透解表热,疏散风热,也可以清泄里热。是一个两用的药物。

金银花有着芳香的味道,不像是青蒿那样说是芳香辟秽,实际上是臭烘烘的味道。金银花的口感也不错,甘淡,余味有点点苦味,也不重。

因此古人经常用金银花做成银花露,可以清解暑热,清利头目。

金银花的药效很好,口感也不难喝,因此在很多古籍方子里都有使用,主要也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治疗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再就是治疗里热蕴毒的比如热毒痢疾,喉痹咽痛,肠痈肺痈;其三就是治疗疮痈肿痛。

如果对比连翘的话,银花清芳,连翘轻扬,两个药都是上焦热毒的主要用药,因此在风温表证中经常联合使用,比如银翘散。

但是连翘的味苦,形状似心,因此和心的亲和力更强,更长于清心热,泻心火。而银花甘寒,不容易伤胃,而且芳香辟秽,更擅长清解暑热,清利头面。

金银花这个药古人很喜欢用,但是现在伴随着药物价格的升高,有一些作用能够用其他药替代的,也就被替代了,用的比较少一些,主要还是集中在表证的范围

对了,需要补充一下,如果是用于治疗表证,煮三五分钟就可以,煮的时间久了,香味耗散,剩下没有香味的药汤就是清热解毒的了

如果是用于治疗里证,可以煮的久一些,不过这样就和蒲公英紫花地丁没什么区别,也就不合适用金银花了。

另外,金银花还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虽然入药有些舍不得,但是做保健品还算是比较便宜,因此也有人会用。当然必须是热体质的人才可以服用。

现在需要用金银花的时候,常用忍冬藤替代,忍冬藤就是金银花的茎叶。

忍冬藤和金银花相比,没有金银花芳香辟秽的作用,忍冬藤是做不了银花露的。而且忍冬藤清热解毒的作用比较弱,用于替代金银花的时候需要加大剂量。

忍冬藤具有通经络的作用,这是金银花所不具备的

这是两者之间的区别

忍冬藤的清热通经络的作用,也是一个常用药,经常被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情况。用于治疗关节热,忍冬藤可以祛风清热通经络,而且和其他祛风湿清热药对比,忍冬藤甘寒,不燥,在清热的同时不会导致关节液受损,更适合风热导致的关节干涩受损。

在炮制上,除了银花露,还有银花炭,用于治疗出血证

在剂量上来说,金银花和忍冬藤都没有什么限制,只是金银花的价格比较高,如果用大剂量的,一般就是用忍冬藤了。

蒲公英

蒲公英也叫做黄花地丁。地丁这个名词也就是没有茎的植物,叶子都是平铺在地上,根直立向下,就像图钉那样的。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通淋。

蒲公英、紫花地丁这种苦,都是微苦,只有当几百克药煮了浓缩的时候,才能尝出苦味。如果单从苦味来说,我宁可喝克蒲公英,也不会喝5克黄连。

蒲公英的甘味,还真没尝出来,我觉得应该是淡味,就是没多少味道。我们这边有人用蒲公英代替茶叶来喝,有点淡淡的苦味,仅仅是对舌尖的刺激,不像是黄连黄柏那样整个喉咙都是苦的。

蒲公英和紫花地丁都是用来消痈肿的药。如果说金银花和连翘更适合表证,那么蒲公英和紫花地丁就更适合里证。

虽然作用部位不一样,但是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还有很多清热解毒药,以及很多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田间野草,在杀菌消炎方面都有非常优秀的作用。

我曾经得到过一本书,是一家人用来夹鞋样的一个本子,我用了一些别的杂志做了交换。医院内部的交流资料,其中包括部分人体试验的资料。就是在这本书中,有这么一个试验,大家可以做一下试试。

用琼脂快,中间接种菌群,包括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一些菌种,然后用各种抗生素和药用植物来杀菌,完了放到显微镜下检测剩余细菌数量,从而给这些药物打分。

没有琼脂块可以用肉冻子来做,效果一样。

青霉素是+++,蒲公英,紫花地丁,以及其他的一些野草,都是++++,四个加号,在杀菌力上高于青霉素一个等级。

而且这两个药的杀菌谱非常广,还专门能够消灭耐药菌,完全没有抗药性。

因此,不要总觉得高科技就是好的,其实还远没有几千年前的水平高。

返回头再说蒲公英,蒲公英的主要作用就是消痈散结,治疗的就是红肿热痛,属于热毒范围的基本上都能用,这方面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其中比较强调的就是治疗乳痈,也就是乳腺增生的作用,另外就是抗癌性。

蒲公英治疗乳腺增生,不仅仅能够具有类似西药消炎的作用,还有通畅乳腺经络的作用,这方面也被用来通乳,特别是治疗产妇有热而乳不下的情况。

通乳也被认为是蒲公英归肝经的一个表现,其实蒲公英其他经的热毒也可以治疗,只是表证不会选择它。

还可以治疗肝炎和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很多老胃病,通过喝蒲公英就能够痊愈,当然是指胃热的,蒲公英抗幽门螺旋杆菌的能力能完爆很多西药。

蒲公英能够治疗癌症,又擅长治疗乳痈,对于乳癌来说,这可是一个双料的优势,特别适合。

其他的癌症如果是热毒类型的,也可以选择蒲公英。坊间就有很多传闻,医院治不了,吃野草痊愈了。这种情况不少。

蒲公英可以治疗疮痈肿痛,特别是对于疔疮有比较好的效果。疔疮是指竖直向下的疮疡,很难治疗的一种

还可以治疗骨髓炎。竖直向下的疮疡,如果太深,也就等于是骨髓炎了,蒲公英治疗骨髓炎效果优于所有西药,常配伍紫花地丁、半枝莲、鸭跖草、等其他清热解毒药物来使用,单用也有效。蒲公英所适合的骨髓炎是红肿热痛的那一种。

一般在骨髓炎的急性发作期使用效果比较好。

另外,蒲公英还有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的作用,可以用于小便涩痛,湿热黄疸

总结蒲公英的作用,首先是清热消肿,其次是散结通滞,第三是利水湿。因此蒲公英的作用不仅是清热,还具有行气血的一个侧面,能够疏散疮痈肿毒等实质结块的气血,消除结节。还能够通乳和利尿,通乳和利尿都是畅通阴液。

因此蒲公英具有清热的这个侧面和行气血,通阴液的这个侧面,这么这个药的两个作用方向。

蒲公英这个药,寒凉肯定不能服用,虽然书上说蒲公英不伤胃,但是吃多了也能造成胃寒,这方面需要注意。另外,蒲公英具有通泄的侧面,在用量大的时候,会导致缓泻。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紫花地丁我给别人开过,但是我自己没有服用过。我这么有同属植物犁头草,我曾经服用过最起码十斤以上。

作用效果和紫花地丁基本差不多,只是在部分作用上有所偏向。

紫花地丁这个草,我看百度说喜光、喜潮湿,其实不是,我看到过的野生紫花地丁都是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在潮湿的地方长的很大一团,而在比较干燥的地方只是一小棵。越是干燥的地方,紫花地丁开花产子也就越多。

紫花地丁鲜草煮熟以后,会有黏糊的感觉,不耐久煮。大家也应该知道,性质黏糊的植物多偏于补阴,比如山药。相比于蒲公英利尿祛湿的作用,这是第一个区别。

我很喜欢吃这种草的叶子,基本不苦,可以焯了做菜,煮水也不苦,如果浓煎的话会有一些苦味。

总的来说没有蒲公英苦。

浓煎一碗蒲公英来喝,喝完了会打个寒颤,苦寒药大都是这个样子。而浓煎一碗紫花地丁来喝,喝完了不会寒颤,反而会出汗,这应该也是辛寒药和苦寒药的区别

另外,紫花地丁是紫花的植物,以花命名,紫花本身是暖色调的。生于寒湿,花色暖,服用有汗而不寒,茎叶含有黏性物质,这是紫花地丁和蒲公英的一些区别。

而蒲公英喜欢阳光明媚的地方,网上有的是这样的画,阳明明媚的春天,一个美女拿着一朵蒲公英吹散绒毛。

对了,这个产生种子的方式也不一样,蒲公英的种子质地轻,随风飘扬。而紫花地丁的种子很小,质地重,落地以后伴随雨水冲走,然后被蚂蚁搬回窝里,再生根发芽。

所以蒲公英能够通利水道,而紫花地丁专解痈疮。

紫花地丁这个药在使用上比蒲公英少很多,我能够看到的资料甚至不如我对这个药的理解更多。

紫花地丁能够治疗疮痈肿毒,这个就不必说了,在这个方面,蒲公英是清热散结,而紫花地丁是清热托排,也就是兼顾解毒药和辛凉解表药的方式,能够外托疮疡,这是在同一种疾病上的不同表现。

紫花地丁的解毒能力要优于蒲公英,虽然它的寒性不如蒲公英。紫花地丁可以用于毒蛇咬伤,可以配伍半边莲等植物。

蛇毒应该是毒性比较强的了。

紫花地丁还可以治疗骨髓炎。虽然蒲公英也可以治疗骨髓炎,但是多是在急性发作期使用。而紫花地丁作用深,服药后能够出汗,因此能够汗解骨髓炎的热毒,不局限于急性发作期,慢性期也一样使用。

骨髓炎很多都是热毒性质的疾病,但是骨髓对寒也非常敏感,典型代表就是牙齿如果有虫洞,遇到寒凉会急性疼痛,我把它称之为激惹骨髓邪气。激惹骨髓炎邪气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双氧水,用了马上加重。

紫花地丁虽然是清热药,服用后不会有寒颤感觉,而且会出汗,自感体热,这是原来郁热外透的表现,因此更适合骨髓炎。

紫花地丁还可以治疗白血病。资料上没有这方面的介绍,但是它可以治疗。

我反而没有看到紫花地丁治疗癌症怎么样,我也没有见过用紫花地丁治疗癌症的病例。这主要是因为紫花地丁偏于散邪,而蒲公英偏于散结气,对于癌症这种有形实邪,蒲公英的作用更好。

而对于毒蛇咬伤、骨髓炎、白血病这种没有具体肿块的毒热,没有郁结成一个疙瘩的这种,紫花地丁更适合。

紫花地丁这个药,如果用的好还真是一味好药。更特别的是,这个药虽然不喜欢阳光暴晒,却喜欢青霉素等抗生素,在有抗生素类医疗垃圾的地方生长的紫花地丁,长得粗大壮实,效果特别好。

可惜的是,药农种植紫花地丁,没有人会施用抗生素,而是都施用化肥,大水大肥高阳光,这样催生出来的紫花地丁效果也就是野草了,没多少作用。不像蒲公英那样,自然生长就会很壮实,种植的虽然效果差一些还算是有用。

这应该也是没几个人喜欢紫花地丁的原因吧。

紫花地丁和蒲公英这两个药,用量都可以达到几百克,紫花地丁我自己服用都是煮满一锅来喝,剂量不需要纠结。

重楼

重楼也叫蚤休、草河车、七叶一枝花

重楼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

重楼是一个南方药,而且是比较有名的,南方的草医基本上都认识这个药。

在南方,清热解毒的药非常多,多到数不清,能够让大家熟知的一般都是效果比较好的,用的多才能记住。

我以前还吃过重楼的咸菜,完全不觉得苦,反而是脆生生的好像是洋姜一样。重楼这个药苦味很小,寒性也没那么重。因为我本身是寒体质,比如黄瓜咸菜我就不敢吃,而重楼的咸菜我就不需要顾忌。

重楼是一个肝经的药物,治疗肝炎经常会选用它,而且有的医生为了保密还写草河车。但是重楼不仅仅能够治疗肝病,也能够治疗其他疾病。之所以说重楼入肝经,是因为这个药能够息风定惊

我们看重楼的作用,首先说息风定惊,重楼可以治疗小儿惊风、手足抽搐、摇头弄舌、癫痫、等抽搐性的疾病,还可以治疗慢性气管炎,那个也算是痉挛性的吧。

其次就是清热解毒,可以用于痈肿疔疮,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瘰疬,还有抗癌作用。但是重楼的作用一般集中在肝、胃、肺,主要也就是用于这几个部位的癌症。

第三就是消肿止痛,重楼主入肝经血分,能够治肝病的多是能够行气血的药物,要不然也就不能撼动肝病,因此可以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

肝主升,重楼也有升清的作用,之所以重楼的主治主要在肝、肺、胃,也是和重楼主升的性质有关系。

《本草求原》:"益脾汁,升胃之清气,上行于肺,以益血行气壮精益肾,已痨嗽内伤。活血,止血,消肿,解毒。"

这句话肯定有问题,脾哪有汁啊,脾汁也就是胃液。胃哪能升清啊,胃升清就吐了,因此升胃的清气实际说的是升脾。但是这句话也描述了重楼主升的特点。

因此重楼可以治疗脱肛

另外,重楼还有止血的作用和利尿的作用,这两个方面都是它性质的延伸,因此我就不多解释了。

需要注意的是,重楼入肝而清热解毒,而解毒的作用非常好。重楼本身是一个蛇药,能够治疗毒蛇咬伤,这一点足见它的解毒作用。因此重楼也常用于治疗肝炎,特别是乙肝。刚才已经提到过了。

可是重楼在现代研究中有杀精子的作用,而肝病多伴有肾病,如果患者是求子嗣的,就应该慎用重楼。

虽然说重楼主升,但是也能治疗妇科病,因为妇科是肝经所过,重楼是清热解毒的好药,对于妇科的炎症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还可以用于治疗乳房肿块,这个也是肝经所过。

总结重楼的作用,第一是解毒,效果很好,可以用于治疗毒蛇咬伤。第二是息风,可以用于治疗抽搐痉挛。第三是升清,可以用于治疗脱肛。第四是活气血,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第五是止血,可以用于治疗静脉炎。第六是利小便消肿,可以用于治疗疮痈肿痛。第七是止咳平喘,可以用于治疗气管炎。

清热解毒药一般作用比较宽,作为一些主治病,重楼可以用于毒蛇咬伤、结核性疾病、癌症、疟疾、乙型脑炎、小儿惊痫抽搐、乳腺增生、妇科炎症、咽喉炎症、慢性气管炎、疮痈肿痛、脱肛、跌打损伤等多种疾病。

重楼有小毒,生品重楼在吃的时候会麻口,这是它毒性的表现。但是重楼也是一个效果比较好的药物,对于多种重症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这个药寒性小,不像苦参那样的难用。这也是这个药深受好评的原因。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紫花地丁能够解蛇毒,而蒲公英能够治疗肿块。而重楼具有了这两个药共同的特点,因此适用性和更广。

在现代研究中,重楼还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因此在一些古籍中说重楼能够补血。只是用重楼补血的这方面现在研究不够,没有多少运用。

重楼具有行气血的作用,因此气虚禁用,孕妇也忌服。

由于重楼的作用良好,而且有小毒,因此在用量上一般比较保守,很难看到大剂量运用的方子。但是重楼的小毒主要是指生品口尝有麻口的感觉,也就是生品具有一定的毒性,这种毒性会被加热破坏,因此煎剂并不会表现毒性

这个问题也很受重视,有人专门用重楼煎剂喂小白鼠,每千克体重给煎剂30-60克并没有发生死亡,减小剂量连续灌服也没有发现死亡,因此煎剂的毒性非常低,比一些无毒药的毒性都低。

当然了,没把小白鼠弄死不代表就能够无限制的使用,毕竟人的使用是用来治病的,能够刚好治好病,而不会弄出一堆副作用才是最好的。

大青叶和板蓝根、青黛

大青叶和板蓝根是一种植物,也就是菘蓝。大青叶是菘蓝的叶子,板蓝根是菘蓝的根。而青黛是菘蓝的茎叶经过加工以后的色素提取物,古时候做青蓝色的颜色用的。

大青叶苦、大寒,归心、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

这三个药同出于一种植物,都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因此可以对比来说。

大青叶的叶子很大,叶片脆,气味小,味道酸涩而咸。板蓝根是实心的,但是比重比较轻,也是比较容易折断,味道先有点甜味,然后转涩,有点像生菜的味道。青黛就是蓝颜料,细粉状的,有点草腥味,味道比较淡。

由此可见,这三个药都不怎么苦,而寒是真的

我们先来说大青叶的作用。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这几个字应该已经非常熟悉了,很多药都具有这个作用。

大青叶能够治疗热入营血,温病发斑。和喉痹口疮,痄腮丹毒。教科书上收录的大体就是这些作用吧。

除此之外,大青叶还可以用于治疗胃肠热毒的泻痢,解狼毒的毒性,以及疮痈肿毒等症状,还可以杀虫,抗白血病、乳腺癌、软巢癌等多种癌症,治疗带状疱疹、尖锐湿疣、手足口病,止烦闷,治疗蜂毒、蝎毒等。

狼毒应该还记得是什么东西吧?十九畏之一,狼毒最怕密陀僧。

大青叶作为一种清热解毒药,属于肝、肺、胃经的热毒都能够使用。但是作为从众多清热解毒药中的必选项,大青叶的优势还是治疗温病时疫,也就是它的寒性所主宰。

大青叶作为一种植物的叶子,和其他叶子相比具有青色的特点,而提炼的青黛作为古代青衣布料的主要染色剂。青色是冷色调,因此大青叶这种植物也充斥着寒气,寒性足够,因此更适合一些比较重的热毒。

现在西医还常用大青叶的针剂,用来退烧。再比如3年非典,板蓝根就脱销,就它抗非典效果最好。

广谱性、效果好,西医都知道大青叶和板蓝根

而它的主要作用还是治疗时疫热毒,比如斑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肺炎、咽喉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肝炎、丹毒、痄腮等疾病。西医的话就是抗病毒、抗菌、消炎的效果好。

板蓝根是以根入药,治疗范围大体和大青叶差不多。两者的区别在于,大青叶作为叶子类的药物入药,质地轻扬,而偏于治疗表证,而板蓝根以根入药,解表的效果不如大青叶,而更偏于解毒利咽

板蓝根治疗咽喉肿痛的效果比大青叶要好。

现代西医也有区别,大青叶主要用于退烧,而板蓝根主要用于抗病毒

青黛就是大青叶的提取物,经过了一些加工,因此更偏于凉血,作用更深。这样就不适合于解表用,而更多的是用于凉血定惊。

青黛主要用于暑热惊痫,目赤咽痛。或者是肝胆火盛导致的惊悸抽搐。也用于瘟毒发斑、血热吐衄,以及肺热导致的咳嗽胸痛、痰中带血,还有咽喉肿痛、疮疡湿疹,口腔溃疡等疾病

综合来看,这三个药同出于同一种植物,都具有清瘟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但是大青叶更善于凉血消斑,以及表证发热。而板蓝根更善于解毒利咽。青黛更善于清泻肝火,治疗惊痫。

这是这三个药的区别

在用量上来说,这三个药都没有大的毒性,理论上支持大剂量使用。但是这三个药都是非常寒凉的药物,需要考虑患者胃的承受能力。

败酱草

败酱草一种植物两个药材,全草叫败酱草,根叫墓头回

败酱草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败酱草在古书常用,包括伤寒论也会用到。但是古书提到的败酱草有腐败气息,是药用植物黄花败酱草和白花败酱草。而现在北方经常用苦荬菜来替代败酱草,而南方常用菥蓂作为败酱草,这两个药都没有腐败的气息,但是在作用上可以替代败酱草。

入药是以植物名的败酱草为正品。

败酱草的主要用途是治疗内痈,比如肺痈、肠痈,肠痈还包括阑尾炎。败酱草既能清热解毒,还能消痈排脓,又有活血作用,属于内痈性质的疾病一般会首先想到这个药。

在使用上经常和薏苡仁配伍,比如薏苡附子败酱散。还会和冬瓜仁配伍,增加消痈排脓的作用。

肺痈咳吐脓血的,金匮要略经常提到

败酱草还可以治疗痈肿疮毒,不管是已经溃破还是没有溃破的,都可以使用。

这算是败酱草的主要作用

另外败酱草还有祛瘀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产后瘀阻,腹中刺痛,这也是一个常用的作用。

中药清热药很多,会用到败酱草的主要就是这两个方面,一般也就是化脓性疾病会想到败酱草,产后瘀阻虽然不是化脓性的,但是也是有形实邪,因此也用了败酱草。

除了这些常用的作用以外,败酱草还有一些其他的用途。比如它也有抗癌的作用。败酱草能清热解毒,能化瘀止痛,当然就能够用于癌症。

另外败酱草也被用于治疗新生儿毒性的红斑,新生儿脓包疹以及痱子。还有人用来治疗失眠,部分患者也会有效。

总之,败酱草这个药是以治疗实性疾病为主,夹带脓血甚至瘀血的。

墓头回的作用和用量和败酱草差不多,而兼有止血和止带的作用。临床多用于崩漏下血、赤白带下等疾病。

败酱草基本上都是生用,偶尔遇到没有墓头回的时候用于止血可以炒炭用。

用量我就不说了,可以大量的。

土茯苓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土茯苓用水浸湿以后有黏滑感,有点韧性。没有什么气味,口感上平淡偏涩。

土茯苓也是一个比较有特点的药,首先就在于它的解毒。土茯苓可以治疗杨梅毒疮,可以解水银、轻粉毒。

水银和轻粉都是汞制剂,因此现代说土茯苓能够解汞毒

整个一本中药学从头到尾都翻一遍,能够解汞毒的也没几个,虽然说绿豆也能解毒,生甘草也能解毒,但是对于汞毒来说,土茯苓的效果更好,也算是首选药物

能够治疗杨梅疮的药有几个,土茯苓解毒而能治杨梅疮,因此被认为是能克梅毒

土茯苓还可以治疗淋病、丹毒

由于土茯苓是入肝的,而且解毒性好,因此在现代经常被用于治疗乙肝,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杀乙肝病毒。

土茯苓这个药比较平淡,书上标注的是平,但是这个药放到清热解毒药里面,总的来说还是偏凉,只是凉性比较弱。用于乙肝的时候,特别是慢性乙肝,阳亢性质表现不明显的,土茯苓会更合适。

还有人用土茯苓治疗牛皮癣,具体方法是:土茯苓30克,生槐花30克,生甘草15克,水煎服。效果也不错。

土茯苓的第二个作用是通利关节,适合于关节湿热,也是比较擅长,特别是用于治疗痛风证。痛风证多肝实,因此用土茯苓合适,比如说用土茯苓两份,萆薢一份来服用。

当然还有别的方子

当然了,土茯苓不止是用于治疗痛风,还可以用于治疗筋骨疼痛。而且土茯苓入肝清湿热,因此还可以解痉,治疗关节痛伴随拘挛的,比如治疗湿热性的关节拘急疼痛

土茯苓还有除湿的作用,这方面可以用来治疗热淋,湿热带下,湿疹瘙痒等情况,还可以治疗痈肿和溃疡性的疾病。土茯苓的除湿作用相对来说没其他作用那么重要。

土茯苓还有抗肿瘤和抗结核的作用,结核应该也算是一种大毒吧,甚至超过乙肝病毒。土茯苓可以治疗结核性的瘰疬和溃疡等情况。

土茯苓还有利尿的作用,利尿也算是除湿的延续吧,可以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等疾病。

利尿药往往通过排除身体的水分,而有止泻的作用,因此土茯苓能够治疗湿热泄泻。

另外还有记载用土茯苓治疗小儿疳积的

总结土茯苓的作用,首先是解毒,解水银毒,治疗梅毒,这些病虽然不容易碰到,但是这种解毒的作用也被用于治疗慢性细菌/病毒性疾病,特别是用于治疗乙肝和结核。

其次是通利关节的作用,特别是治疗痛风,还可以治疗湿热性的关节炎。

再次就是除湿的作用,可以用于淋浊带下,湿疹瘙痒,肾炎膀胱炎等,这方面可以选择的药物比较多,记不住也没关系。

关于土茯苓的剂量,无论是用于解毒,还是用于通利关节,都需要大剂量。比如说用土茯苓解汞毒,病人中了水银毒,你给患者开10克土茯苓,别着急,慢慢治。这样绝对不可以的。必须大剂量的使用。

用于通利关节也是这样,通利关节类似于通经络。想想武侠小说中要打通任督二脉是多么的困难,要想打通一个已经闭塞的关节,绝不是开几克药能解决的,也必须要用很大的剂量。

当用于这两个方面的时候,土茯苓的用量是用百克甚至斤来计算的,经常会用到半斤甚至一斤。用一斤土茯苓来治疗汞中毒,应该心里还能有点底气吧。

当然了,不是药用的越多越好,有的疾病就不能多用,比如用于除湿,就可以缓治,用太多土茯苓只能利尿,也不能一下子把湿去掉。

半边莲和半枝莲

这两个药容易混,教科书上收录的是半边莲,实际运用中两个都会用到,好像半枝莲的作用更好一些

半边莲和半枝莲都有抗癌的作用,在一些效果上也比较接近,而且很多时候弄不清楚是哪个莲,在治疗癌症的时候,使用最多的应该就是这两个莲。

先说半边莲

半边莲甘、淡、寒,有小毒。归心、小肠、肺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半边莲这个药药味淡,没啥味道,性质也比较平和,有点凉,算不上大寒,也有的说它药性平。

基层的中医,药店的销售人员,在谈到这两个药的时候,就是说这是治疗癌症用的,不会提这个药还有利水消肿的作用。而在药店里,一般也是把这两个药当做近似药,在进货的时候只进一个,大部分都是有半边莲。

我们先看一下半边莲的功效。首先说它的利尿消肿的作用,这个作用不仅是像车前草那样的刺激尿量,而且还可以治疗很多难治的肿病

比如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大腹臌胀,以及黄疸,跌打造成的肿痛,头面四肢水肿,湿热泄泻等疾病

因此半边莲所治疗的水肿,不仅包括增加肾的排水作用,也治疗组织细胞间的水液潴留。

这个还是很不错的,中药学在稍后会有一章峻下逐水药,里面收录的大部分都是剧毒药物,有半枝莲这样一个低毒的药物,在处方考虑的时候就会多一个选项。

然后是半边莲的清热解毒作用,半边莲可以解蛇毒以及蜂蝎等毒虫咬伤,能够治疗痈肿疔疮,可以治疗乳腺肿痛,咽喉肿痛,水火烫伤,恶疮,肠炎、阑尾炎等炎症和肿块。

半边莲没有标注辛味,也没尝出辛味,但是这个药能够治疗湿疹和顽癣。当然了,很多清热药都能够治疗这些病,可是半边莲还有催吐的作用,说明它的药性是偏于升浮的。

半边莲催吐的作用我刚翻了一下,也没有找到。这方面的作用不稳定,就是部分人服用后容易呕吐,其他的人就没有这种反应。因此多呕者尽量不要用半边莲,而催吐也不会选择这个药。

因为半边莲有升浮的性质,所以还可以用于治疗头晕。

半边莲这个药有一定的毒性,属于“有小毒”。半死亡率折合到人大约是克。虽然这个剂量很大,但是也需要注意它的毒副作用。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半边莲,食多量引起流涎,恶心,头痛,腹泻,血压增高,脉搏先缓后速,严重者痉挛,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先催吐,洗胃,后饮浓茶,注射葡萄糖液。对症治疗:如出现惊厥,可给解痉剂,针刺人中、合谷、涌泉等穴位;呼吸麻痹时给以强心剂

再说半枝莲吧

半枝莲辛、苦、寒,归肺、肝、肾经。功效清热解毒,化瘀利尿,抗癌止痛。

半枝莲味辛,有点腥味,药性也比较平淡,不是大寒药,有的药书就是说它性平。

半枝莲利尿的作用古书并没有治疗肝硬化腹水、吸血虫腹水等情况,只是进来也应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应该是受到半边莲的启发。

在这方面半枝莲没有半边莲强。

半枝莲入肝,这个入肝,是能够治疗肝炎、黄疸、肝肿大,能够治疗这些肝病,当然对肝硬化腹水也有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和半边莲专治腹水有明显区别。

由此可见半枝莲在肝炎这方面要优于半边莲。

除了治疗肝炎,半枝莲还可以治疗咽喉疼痛,肺痈,肺脓肿,疔疮,痈疽,背痈,瘰疬,疮毒,癌肿,毒蛇咬伤,阑尾炎,以及无名肿毒。半枝莲具备活血、止血、解痉、消肿、止痛、散风、通络的作用,在疮痈肿毒方面是全方面的作用。

这些大部分都是比较难治疗的,因此可见半枝莲的解毒作用要优于半边莲。

这样对比下来,应该说半枝莲解毒散结的作用好,而半边莲的消水肿臌胀的作用好。对于治疗癌症来说,用的是解毒散结的作用,因此用半枝莲更好一些。

半枝莲还有治疗骨髓炎和白血病的作用。

说起抗癌的作用,用半枝莲50克煮水,治疗肺癌和食道癌,都有改善作用,但是不能根治。在运用上应该再配合其他药物,或者用更大的剂量。

我没有找到半枝莲有毒的说法,而且这个药的用量明显偏大,30-60克是很常用的剂量,也算是起手剂量。对于半枝莲所主治的这些疾病来说,用量小了实在是不起作用。

半边莲和半枝莲都生活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因此都有利水的作用,只是半边莲的利水作用更强,而半枝莲的解毒作用更好。这两者名字相近,容易混淆,在实际运用中也会相互替代,但是在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还是需要分清楚这两个药的区别。

白花舌草蛇

白花蛇舌草,甘、微苦、寒。归胃、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消痈,活血止痛。

白花蛇舌草以叶型瘦小作为药的名字,这个药也是没什么苦味,也没多么寒凉。

白花蛇舌草首先是解毒的作用。这个药叫蛇舌草,也能解蛇毒。

蛇药大多能治疗痈疮和癌症,白花蛇舌草也可以治疗痈肿疮毒和癌症,以及各种炎症,比如肠炎、痢疾、黄疸、咽喉肿痛、肺炎、阑尾炎、肝炎、盆腔炎等。

作为清热解毒类的作用,白花蛇舌草并不突出,可以治疗,但在清热解毒药中不占优势

白花蛇舌草还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治疗膀胱湿热、小便淋漓涩痛。

白花蛇舌草资料上能看到的作用大概就这些,另外还能治疗小儿疳积,睾丸郁积等疾病。

总结白花蛇舌草这个药,首先是清热解毒,然后是利水,活血化瘀,消肿块,大概就是这些作用。

在实际使用中,白花蛇舌草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化喉间黏痰。这个作用很好,好到会让人忘了书本上还介绍了它的很多其他功效。

如果说治疗喉间黏痰,白花蛇舌草的作用甚至优于化痰药。

可惜的是这个作用没有被载入书中。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白花蛇舌草这个药,不如蒲公英紫花地丁等药好用,这个药阴虚不宜,脾胃虚寒也不适合用。

白花蛇舌草这个药,在一些疾病上效果还是很好的,虽然说清热解毒药很多,往往会记不起这个药。但是有的时候,它还是最优选择。

鱼腥草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鱼腥草用的是地上部分,茎叶质地疏松,揉碎后有鱼腥味,味道辛涩。由于这个草的味道不咋地,因此最初入药的时候就是被列为下品。

鱼腥草和金荞麦都是治疗肺痈吐脓,痰热咳嗽的药物,放到清热解毒药里面太亏了,应该放到清热化痰药里面,整个清热化痰药就那么几个,这两个药的作用甚至比标准的清热化痰药效果更好,更常用,不放那边亏了。

我们看鱼腥草的作用,首先是治疗痰热咳喘,肺痈吐脓血。

这是鱼腥草的主要作用,想起鱼腥草就是能想到这些作用。

首先说痰热咳嗽,鱼腥草能清肺热,肺中的痰能化,脓也能化,因此适合肺热的症状,初起的痰热咳喘可以用,老慢支属于痰热的也可以用,肺结核,肺脓肿这些属于溃疡性的疾病也可以用。但是必须是实证的,正邪交争比较激烈的,鱼腥草不嫌事大,越是正邪交争激烈,就越用的上它。当然,也必须是热性的咳喘,如果已经是阳虚寒咳,鱼腥草就不合适了。

气虚性的咳喘也不适合它。

肺主行水,肺主魄,也主魄门。因此鱼腥草也可以治疗膀胱湿热导致的小便淋漓涩痛,以及大肠湿热导致的痢疾泄泻。

这是鱼腥草的第二个作用,也可以理解为第一个作用的延伸。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因此还可以治疗痈肿疔疮,也能治疗一些皮肤病,比如带状疱疹、瘾疹、水痘、牛皮癣等疾病。

还有人用鱼腥草的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用于治疗软巢囊肿、盆腔炎、输卵管阻塞、急性肾炎、?白带病、化脓性关节炎、乳腺炎、中耳炎等疾病。

鱼腥草的主要作用大体就是这些。

鱼腥草和芦根都有祛痰排脓的作用,而且经常配合使用,这两者相对比,芦根更偏于肺热初起,而鱼腥草更偏于痈肿已成的正邪交争状态。

金荞麦

金荞麦苦、涩,凉。归肺、脾、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清肺化痰,健脾消食。

就这个功效就能看出来鱼腥草和金荞麦的区别,鱼腥草是武将,金荞麦是文官。

金荞麦也可以治疗肺痈吐脓,肺痨咳喘,能够用于各种肺热肺病,比如肺热咳喘,支气管哮喘,咽喉肿痛,肺痈,肺结核,肺癌等疾病,这方面多配合鱼腥草来使用。

金荞麦总归是比较文的一个药,而且它总算也是荞麦,带有一定的滋养特征,因此不仅仅实证可以用,虚证也可以用

金荞麦也可以用于疮疡痈肿,相比于鱼腥草消除痈肿的作用,金荞麦更偏于扶正祛邪,生肌填肉。

金荞麦也可以治疗赤白带下,痢疾等疾病

金荞麦还有健脾消食的作用,可以用于腹胀食少,疳积消瘦。这方面的运用不太多,但是也需要注意。

健胃消食药不少,焦三仙、鸡内金、木香砂仁、能数出一堆,但是大都是平性或者温性,凉性的不多,偏凉性的能想到的可能就是莱菔子。

但是莱菔子这个药破气显著,能破人参的补性,还沉重性降,适合开胃气,用多了也容易腹泻。容易泄泻的偏于湿热的体质就不适合用莱菔子。

金荞麦性质有的书说是平,教科书就是说的平,有的书就说凉,应该说,用于治疗肺痈咳喘的时候偏寒凉,只能用于肺热咳喘。而用于入脾胃的时候性平,比如治疗泻痢,寒热都能用。消食也是一样,这方面的作用又是一个偏于平的。

一个药在不同疾病中所表现的不同的性质,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这是因为这个药含有多种复合成分,而人体的疾病对于不同成分之间的感受也不一样。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熟地黄,熟地黄在中药的标注是温性的,这是因为熟地黄填精养血,能够助血热,所以六味地黄丸要用丹皮来制约这种血热。而当熟地用于寒湿患者的时候,由于熟地助湿气,而湿气增加在人体的感觉是更加寒凉,因此对于寒湿患者来说,熟地黄的感觉就是凉的。

金荞麦也是存在这样的情况。它能消痈排脓,所治疗的都是热性的疾病,这是因为麦科的植物都偏于寒凉,包括小麦,大家可以去查,也是寒性的,但是平时吃馒头又感觉不到它的寒凉,所以说人体感觉来说它是平性的

所以说金荞麦健脾消食,脾胃热积可以用,没有热也可以用。

具体到这方面,金荞麦可以健脾运,消腹胀,除疳积,增食欲。

它还止泻,不像莱菔子那样用不好就会致泻,还破气。因此金荞麦在健胃消食方面也是一个好药。

如果在健胃消食方面和莱菔子对比的话,金荞麦是治疗偏于虚的脾不运化,而莱菔子是治疗偏于实的胃不收纳。这是两者之间的区别。

另外还有人用金荞麦来治疗跌打损伤和风湿性关节痛。跌打损伤也是虚症,需要填骨生髓,而偏于热的补骨脂、骨碎补在填骨生髓的同时,它们的温性也会耗散骨的钙质,偏于凉性的金荞麦,就没有这种弊病。而且跌打损伤多红肿热痛,这种偏凉性的药反而更有用。

只是很少有人用金荞麦来治疗跌打损伤,选择更多的是陆英。

金荞麦和鱼腥草,一文一武,经常配合使用,在肺热咳喘中有着很好的效果,对于肺热咳痰来说,除了贝母和竹沥以外,剩下的药可能都很难选择一个合适的,而金荞麦和鱼腥草用的反而更多。

白头翁

白头翁苦,寒。归胃、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白头翁以伤寒论的白头翁汤而出名,治疗热毒痢疾,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症状。伤寒论的白头翁汤是配合了黄连、黄柏和秦皮,如果单独使用白头翁也可以治疗热毒痢疾。

白头翁的苦寒更类似于三黄,在作用上以清泄里热,凉血止痢为主

三黄主要入气分而清气分热,兼能燥湿。而白头翁兼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可以治疗血热出血证。而一些书上说白头翁入血分,主要是指它能治疗疟疾寒热

因此一般的痢疾会三黄来治疗,有的开葛根芩连汤,如果是遇到血痢,就需要换成是白头翁汤。因此看的出,白头翁和三黄都能治痢疾,而白头翁更偏向于血痢

一般的泄泻,特别是偏脾虚的腹泻,慢性的,可以考虑用黄连,甚至有的人就是经常吃黄连素,却不会想用到白头翁。这种慢性的泄泻虽然属于湿热性质,但是它不是血热,一旦遇到寒凉,就会立刻转变成寒泻。用凉血药病人反而受不了。

白头翁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但是伴随着中医的断层,以及现代中药的普遍化,这个药已经用的比较少,主要就是局限于伤寒论中的一些方子。

我们也大体上总结一下,很多方面不一定用到,但是你知道它有这方面的作用,在遇到多面兼证的时候,选药的视野会更宽广。有时候之前用很多常用药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不常用的药反而能够解决,就是因为这个药能够更好的照顾了兼证。

比如用白头翁凉血止血的性质来治疗出血性痔疮、金创、痈疖、鼻衄、牙痛、结核。癌症、风湿热、眼睛赤痛、治疣、咽喉肿痛、湿疹、带下病、妇科感染、消化道溃疡等。还有消赘、消肠垢积滞等。

其中大部分都是清热凉血的延伸。

关于白头翁的用量,这毕竟是个苦寒药,不太可能无限制的使用,患者的胃也受不了。一般30克常用,再大点就是按照伤寒论的原方剂量,更大的剂量恐怕也很少有人尝试。

在临床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白头翁的地上部分是毛莨科的植物,具有毒性,不要掺和了。

另外就是白头翁有杀精子的作用

体虚的泄泻和寒泻不宜使用,这个相信不用细说。

马齿笕

这个药相信大家都认识,需要注意它长的跟死不了差不多,别弄混了

马齿苋酸、寒、归大肠、肝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散血消肿,清热通淋,止血杀虫。

马齿苋作为农村的一个常见植物,在春季嫩苗期可以用开水淖一下凉拌来吃,因此它虽然有一些酸味,但味道不是太大

马齿苋这个植物和死不了差不多,茎叶里面都是黏的拔丝的汁液,很难晒死,生长能力很强。

马齿苋这个药,也可以治疗热毒痢疾,它能清热凉血止血,因此也可以用于治疗血痢。而马齿苋是酸味的,酸味具有收敛止痛的作用,因此马齿苋治疗热毒痢疾既能够清理热毒,而又能够收敛止泻。

这样的话就不仅仅是用于治疗热毒痢疾,还可以治疗普通的热泻。

但是马齿苋这个药是汁液黏腻的药物,绝不是苦寒燥湿的那种感觉,而是偏于阴柔滑利的这个侧面,因此有的药书说马齿苋滑利。

这个滑利,如果是肠滑泄泻就不能用,滑泻也就是没感觉的拉裤子。

因此这个药的两面性就可见,既有酸性收敛的一面,又有黏性滑利的一面,可以收中有泻,涩中有疏。这种双面性的疾病很多,比如湿热性质的疾病,既阻滞气血,又导致泄泻、带下病、以及一些皮肤疾病,都是湿热双方面的作用。

马齿笕在收敛和滑利方面有双面性,它在利水和保湿方面也有双面性。马齿苋汁液黏糊稠多丝,就好像藕和山药一样,这种黏稠汁液本身具有保水养阴的性质,而马齿苋也是一种死不了,晒都晒不死,可见它保水的性质又多么的强。同时,马齿苋的汁液黏滑,表皮也黏滑,又具有通利开窍的作用,而能够利尿通淋,这也是一个双面性。

它自个就阴阳具备了,所以马齿苋也叫做五行草、长命草。

马齿苋第三个两面性就是止血和活血的两面性,既能止血,也能活血。这方面的药物不少,马齿苋只能算是其中之一了。

这么一个两面派,幸亏没成精,如果真成了精,估计到台湾都够领导人的材料了。

我们看马齿苋的具体作用,首先能够治疗热毒痢疾,湿热泄泻。其次是滑泄利湿的运用,治疗带下病、小便淋漓涩痛,尿闭,还有滑胎的作用。

第二个就是凉血止血,可以用于各种出血证,比如金创流血、产后出血、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痢疾脓血、血尿、痔疮出血等。

第三个就是清热解毒,散血消痈,用于疮疡丹毒,疔疮、瘰疬、淋病结核溃烂、急性阑尾炎、化脓性疾病、积年恶疮、臁疮、肛门肿痛等。

第四个就是杀虫的作用,一般是指消化道的小型寄生虫,也有说是杀寸白虫,就是线头虫。

第五个就是入肝而凉肝,能治疗白内障。

其他还有治疗带状疱疹、寻常疣、白秃、还有记载说马齿苋能够治疗呕逆。

看中药很多都很难整理,特别是马齿苋这种的,药性作用本身就存在相反的两个方面,就更觉得它的难用,不知道该用它治疗出血还是止血、还是出血和止血都用。既然能止泻,又性滑致泻,腹泻了到底该不该用它啊?这些问题反而导致不会用这个药。

看这种药,首先看共性,马齿苋所有的作用都是清热的,寒证不宜。另外就是这些症状基本上都是身体下部的,除了白内障以外,因此知道马齿苋主下半身的疾病。这样范围就缩小了。

特别是在正邪交争,疾病表现在两方面的相反症状不能适从的时候,就更应该想起马齿苋,这样一个本身具有两面性的药物,用两面性的药物来治疗两面性的疾病,更为合适。

当然了,有一些疾病本身很简单,比如泄泻,就知道是热泻,用黄连就可以了。或者是寒泻,用桂枝生姜也成,就没必要选择到马齿苋这种复杂的药物。现在毕竟是一个中药可选性很多的年代,没必要用一个药当做万能药,有更合适的就不用它。

用药就是这样

在现代的研究中,马齿苋有调节高血脂症和高血糖症的作用,还有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以及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硬化和抗衰老的作用,还有抗肿瘤、抗炎镇痛等作用。即便是在现代研究中,马齿苋也是表现为双向调节性,因此不说是降血压、降血脂,而说是调节

双向调节,就是马齿苋两面性的体现。抗衰老、抗肿瘤、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硬化这都是延长寿命的体现,也是符合马齿苋长命草的名称。

拳参

拳参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凉血止血,祛湿止痢,散结消肿。

拳参也叫红蚤休,草河车。而重楼也叫蚤休,草河车,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药物,在命名上混淆不清,在实际运用的时候需要注意。

拳参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治疗湿热泄泻,赤痢脓血,里急后重等症状。我手里的教科书还是82年版的,拳参都没有写归经,功效和应用也不一致,不知道后续的版本有没有改进。

在治疗痢疾方面,白头翁也是治疗湿热痢疾,泻下脓血的,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而拳参也具有清热、凉血止血、涩痢的作用,但是拳参的寒性明显不如白头翁,而更偏燥性。

或者说,拳参更接近于三黄,而比三黄更有涩味

当然了,用于血痢的话,可以单独用拳参,也可以用拳参和黄连、秦皮、白头翁等药同用。

不是血痢的湿热泄泻,拳参也可以治疗,拳参毕竟是一个清热燥湿性质的药物,更接近于三黄,当然也能够治疗三黄所治疗的湿热泄泻。

因此在泄泻和痢疾方面,拳参是介于三黄和白头翁之间的一个药物。兼具黄连的燥湿止泻和白头翁的凉血止泻。

但是拳参苦燥不如黄连,凉血不如白头翁,就因为这一点,用的反而比较少,较少有人开这个药,开了也不一定能买到。

拳参的第二个作用是清热解毒,这方面也是比较好的,能够治疗痈肿瘰疬,毒蛇咬伤。瘰疬是结核,看一个药的清热解毒的作用是否良好,首先看是不是能够解毒蛇毒,然后就是看能不能治疗瘰疬和肝炎、癌症。如果这些都能治疗,就算是这个药不怎么苦寒,也是一个清热解毒类的好药。

除了治疗毒蛇咬伤和瘰疬,拳参还可以治疗疮痈肿痛,但是仅限于实证,虚证内陷的不宜使用。

拳参能治疗瘰疬,也就能治疗慢性气管炎,还可以治疗肺热咳嗽。

另外拳参还有息风止痉的作用,能够用来治疗热惊风,比如手足抽搐,破伤风,拳参能够治疗咳喘和痢疾泄泻,也和它息风止痉的作用有关系,既能够平息气管痉挛,也能够消除泻痢导致的肠道痉挛

拳参的止血可以用于鼻衄、吐血、痔疮出血等出血证。另外在南方部分地区,还在产后用拳参作为养血的药物。拳参毕竟也是参,具备一定的补养性质

拳参这个药不是常用药,研究的也比较少,作为一个熟悉药物就可以了。

另外在剂量上,有的书说拳参有毒,教科书在剂量上写的也比较小,因此在剂量上需要保守一些。

地锦草

地锦草辛、平。归肝、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利湿通乳。

地锦草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治疗热毒痢疾,便下脓血。我们看看它和前面几个有什么不同。

地锦草的口味偏于辛涩,和拳参的苦涩、白头翁的苦、马齿苋的酸味有所不同,或者说和马齿苋的味道更像一点,毕竟涩味也算是酸味的一种,都具有收敛性质。

而地锦草又偏于辛味,收敛中又有行散,收敛而不滞留气血。

但是地锦草既不苦,也不寒,在清热凉血的方面肯定不及白头翁和拳参,而更偏于宣散透热、行血涩肠方面。

这是从性味上来理解

我们再看地锦草的其他作用,主要也就是在凉血止血、和活血散血这两个方面。

首先是凉血止血,可以治疗金刃扑损出血,血痢,尿血,子宫出血,痔疮出血,咳血,吐血,等出血类疾病,具有凉血散瘀,止血不留瘀的特点。

同时具有凉血止血行血的药物不少,这个不用奇怪,到止血药再仔细分析这个。

再就是活血散血,疏通气机,调和气血,可以用于女子阴疝血结,还可以用于下乳。下乳药比如王不留行、穿山甲,都是活血方面很好的药,能够行气血而不停滞,气血通畅了才能下乳。

地锦草还可以治疗跌打肿痛,胃部痞满疼痛,小儿疳积。这应该也是疏通气血的表现吧。

地锦草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治疗痈肿恶疮,臁疮懒疮,带状疱疹,咽喉肿痛等疾病,以及急慢性乙肝,毒蛇咬伤等情况。

地锦草还可以利小便,治疗湿热黄疸等疾病。

地锦草还有辛散的一面,可以治疗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还可以治疗泌尿系统介绍,应该是利尿作用的表现吧。

因此总结地锦草这个药物,首先就是作用在血分,这个药的性质平淡,说它凉血,肯定凉性不如赤芍丹皮生地黄,但是它能止血而不留瘀,另外它还有很好的行气血的作用,能够通利血管,还能通乳。

其次就是这个药有辛散酸收的两面作用,辛散酸收,那是桂枝汤的作用,桂枝和芍药配合起来才有这样的作用,地锦草一个药就解决了,当然它的作用肯定不如桂枝汤。

作为辛散酸收的方面,可以止泻而不留后患,可以平衡肺气,治疗咳喘,但是肯定是偏于肺热性质的。地锦草虽然说性质平淡,总归还是一个偏凉的药物,肺寒不宜。

再就是作为清热解毒的方面,也能治疗一些传统清热解毒药的疾病,但是这方面作用不突出。

还有就是利小便祛湿的方面。

地锦草的作用主要就是这四个方面吧,主要的作用就是前两个方面。

马鞭草

马鞭草苦,凉,归肝、脾经。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截疟。

马鞭草主要的作用还是治疗妇科病

马鞭草入肝经血分,能够活血消癥,凉血通经,治疗月经不调、闭经、痛经、月经腹胀、癥瘕肿瘤、慢性盆腔炎、乳腺肿痛等疾病

入肝经血分当然也能治疗下焦的一些疾病,马鞭草还可以治疗痢疾、男子阴囊肿大、水肿病、小便肿痛尿血、淋病、腹水、腹中恶血、痔疮等下焦的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能够清热而通月经的药,大都具有滑利而通经络的作用,比如这个马鞭草,既能通月经,还能通乳腺,还能通小便,甚至于一些难治的癥瘕积聚和腹水、腹中恶血都能够治疗,这个药作用到下焦的滑利程度还是比较强的。对于这样一个药,肯定也会通肠胃,只有通肠胃才能治疗腹水和腹中恶血。所以马鞭草有滑泻的一个侧面,泄泻体质不宜。

痢疾是痢疾,泄泻是泄泻,痢疾是实证,泄泻是虚证,两个病不一样。在使用马鞭草的时候需要注意。

当然了,有那么多药呢,也不一定能够用的到马鞭草,即便是想用马鞭草,也不一定能够买到,这个药用的不多。

另外马鞭草还可以入肝,预防或治疗肝炎、治疗黄疸,还有杀虫的作用,能够治疗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等

马鞭草清热解毒的这一面,可以治疗疮痈肿毒、喉痹、白喉、跌打损伤、赤眼病、伤风感冒、牙周炎、寻常疣和偏头疼等疾病。

总结马鞭草这个药,通利性很强,能破死血、破积水、而擅长于治疗肝经妇科病和腹部病变。下焦病变,以下焦病和肝经病见长。

马鞭草破瘀血的作用很强,因此孕妇禁用。

马鞭草还能杀虫,寄生虫病也是导致血瘀水肿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其他的一些作用,清热解毒之类的,做一般了解就可以。

马鞭草这个药不算是常用药,很多药店估计买不到,但是它的通利性,能够打开一面窗子,很多平时看起来很难治疗的疾病,用上马鞭草一通百通,连治疗思路都会清晰起来。

[清热解毒药未完待续,下期请继续







































怎样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白癜风好治疗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ere.com/sedl/3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