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蜿蜒,穿乡过镇,从安顺市区出发,行程两小时,来到关岭自治县普利乡。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3年前的普利:作为安顺的一类贫困乡镇,普利地处偏远,高低海拔跨度千余米。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导产业。还坐拥下瓜面条、东关茶叶、纸皮核桃等名特产品,却自认为“先天不足”……
记者更听到、看到了今天的普利:致力于改变贫困面貌,坚定“工业强乡、产业富乡、生态立乡、科技兴乡、旅游助乡”发展思路,着力转变干部作风、优化产业发展、办好为民实事,去年顺利实现了全市第一个一类贫困乡镇“减贫摘帽”……
政通人和、百废正兴,劣势变为优势,普利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路子,实现“华丽转身”。
转作风营造干事良好环境普利乡投入20余万元用于改善办公条件,对乡政府办公楼及周边环境开展整治,配备机关食堂,免除干部后顾之忧;对于服务基层的“终端”村级组织,普利乡累计投入超过余万元,除改善办公条件外,更为村民组织活动提供便利。
立足为民办实事
几年间,普利乡通过整合各类资金,修建硬化道路近90公里,实现%“村村通”和96.5%的自然寨通硬化路,预计年实现%通畅目标;投资.15万元基本解决全乡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兴建村级社区服务站,推行“微笑”服务,一站式办结,群众切身利益得到有力保障。
“党委、政府要帮助群众‘找正事做’,没有正事做,群众就会‘找歪事’给政府做。”走访中,普利的干部们纷纷表示,近年来普利全心全意谋发展,想方设法让群众致富,干群关系日益加深,乡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与日俱增。
找准发力点念好“山”字经普利乡着力念好“山”字经,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突破,走在全市前列,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寻找到“发力点”。
依托山地综合农业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普利乡逐渐形成中药材、烤烟、核桃、精品水果、草地生态畜牧业等多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通过帮助协调土地流转、运用扶贫资金对农户进行专项补助等方式,普利乡与贵州百灵集团合作种植桔梗余亩,计划将普利发展成贵州百灵集团重要的中草药供货基地。此外,还推广种植金荞麦、白术、葛根等名贵中草药,万亩中草药种植格局已形成。
通过采取“核桃+烤烟”套种模式,在全乡范围内种植亩烤烟,为农民增收播下丰收的希望。在核桃生长周期内,用周期较短的烤烟实现收入“补位”,最终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长短相宜”目的。
通过示范种植车厘子为代表的精品水果、茶叶,引导更多农民把眼光转向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并在种植过程中注重对作物保护,让土地里“既长出真金白银,更长出优美景观”。
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牛、羊养殖成为普利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常态”;随着形势发展,普利乡“农牧结合、饲草分离”模式逐渐成熟,拓宽了村民收入渠道。据统计,仅年,普利乡通过合作社及养殖场周边农户种植草料达吨,实现利润万元。
有别于石漠化严重的关岭其它地方,普利山青水秀、绿树成荫;坐拥青山绿水,好比背靠金山银山,一条思路明晰的发展路子已在脚下!(江富全段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