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方县依托恒大集团帮扶优势,积极推进融资、保障、激励、市场机制创新,构建良种繁育、动物防疫、饲草饲料、市场营销四大畜牧养殖体系,形成“买牛不愁钱、养牛没风险、产牛有奖补、卖牛有收入”的产业扶贫路子,为大方县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大方县积极探索养牛产业扶贫路子
年以来,大方县依托恒大集团优质资源,积极推进融资、保障、激励、市场机制创新,形成了“买牛不愁钱、养牛没风险、产牛有奖补、卖牛有收入”的产业扶贫路子。截至年上半年,牛产业发展项目已覆盖全县28个乡镇92个村,建成牛交易市场9个,发展优质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56个,规模化养殖场个。
主要做法
一、构建良种繁育体系。一是品种有保障。积极改良品种,去劣存优,从澳大利亚引入纯种安格斯种母牛头,从内蒙古、吉林引进西门塔尔育成母牛头改良本地黄牛品种,淘汰劣杂公牛。建立黄牛改良点51个,淘汰劣杂公牛头,已产杂交安格斯牛犊头、纯种安格斯牛犊84头、西门塔尔牛犊头。二是输配有补助。出台《大方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广安格斯牛品种改良的通告》,用安格斯或西门塔尔冻精每输配1头母牛,补助技术员元,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产犊后(按3月龄计算)再给该技术员元奖金,给农户0元奖金,同时奖励乡镇元工作经费。截至目前,已从加拿大引进7万支安格斯牛冻精、2万支西门塔尔冻精,人工输配头,其中安格斯冻精支、西门塔尔冻精支。三是产犊有奖励。对易地搬迁安置区贫困家庭,通过冻精输配每繁殖成活一头牛犊(按3月龄统一核定),恒大集团奖励元。对非易地搬迁安置区贫困家庭,恒大集团奖励0元。
二、构建动物防疫体系。一是指导有人才。按照每农户1名防疫员的标准配齐配强村级防疫队伍人,构建县、乡、村三级疫病防控体系。从西南大学、贵州大学等高等院校招考78名畜牧、牧草、兽医专业人才充实到县疫控中心和动物监督所,将专业人才分配到各大养殖场和“牛超市”现场管理实训。选拔名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到第一育种场现场培训,从内蒙古引进高级畜牧兽医专家梁全顺、陈宝贵教授赴大方指导培训。二是技术有设备。由恒大投入资金万元,按国际领先标准建成畜禽基因控制中心1个,并配备液氮罐、德国进口显微镜、高压灭菌锅、纯水器等系列先进设备;投入资金0万元,建成动物疾病控制中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水平和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能力显著提高,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95%以上。三是监控有数据。通过畜牧业信息中生产数据、市场行情、疫病信息等海量数据汇聚,进行高效的云计算,综合进行分析预测,全面了解当前畜牧业发展前景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帮助养殖户掌握自身情况。在基因控制中心建立畜牧兽医大数据系统平台——“智慧动监”,目前已发放给相关单位电脑26台,发放给相关人员手机台。项目实施后率先将互联网商业模式应用于畜牧兽医行业的大数据采集、统计、研究和应用。
三、构建饲草饲料体系。一是种草有基地。借助恒大结对帮扶,着力打造10万头以上优质肉牛基地,配套种植10万亩以上优质牧草,做到草畜配套,草畜结合,以草定畜,以畜促草,草畜平衡。组织引导成立38家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高产牧草,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种植模式,由公司(专业合作社)提供种苗、地膜、肥料及技术指导,广泛发动群众自主种植。与省农科院合作建立了“贵州省农科院大方县人民政府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基地”、“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科技示范(大方)基地”,投入万元资金建成年产8万吨精饲料加工厂,构建了集种植、青贮、加工一体化的饲草饲料保障体系。二是饲草有补助。出台《关于鼓励贫困家庭饲养优质肉牛脱贫致富的公告》和补充公告,规定贫困户购买1头牛,县人民政府予以补助0元饲草饲料费用。组建大方县农牧林投资有限公司,搭建融资平台,打包包装农牧林项目,争取农发行、贵阳银行等产业项目贷款。截至目前,在大方县安乐乡、风山乡等11个乡镇建设的0头安格斯养殖示范基地,融资贷款用于土地流转、种子和肥料购置、劳动力投入、病虫害防治、生产加工包装,配套种植牧草亩。三是饲料有保障。年,县政府投入万元资金建成年产8万吨精饲料加工厂,构建了集种植、青贮、加工技术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针对广大养殖大户冬季饲草严重不足的情况,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秸秆氨化、微贮、饲草青贮等实用技术,充分利用农村秸秆资源,推广规模化的养殖大户采用小窑进行窑贮、一般养牛户利用大塑料袋进行青贮的模式,降低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切实解决高产牧草不能越冬的问题。
四、构建市场营销体系。一是生产有基地。实施龙头企业带动,集中饲养为主、农户散养为辅的肉牛养殖模式,建立规模2万头的纯种安格斯种牛养殖场22个;配套建设饲料厂、屠宰场、育肥场及相关设施设备,由中禾恒瑞(贵州)有限公司租赁恒大集团援建的养殖场及配套设备进行养殖经营,购买1万头澳大利亚纯种安格斯种母牛,在大方县境内养殖育肥。二是加工有企业。引进四川蓝雁集团建成屠宰加工厂1座,建有年屠宰15万头肉牛先进生产线1条。与中禾恒瑞(贵州)有限公司达成发展纯种安格斯种牛产业20年合作协议,新建清真屠宰场1个(年屠宰肉牛15万头以上)。三是销售有市场。以贵州鸿嘉农牧、贵州金凤农牧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不断完善牧草销售体系,完成年销售袋装青贮饲料、鲜草、全株玉米、黄贮玉米40万吨以上。积极拓宽农牧产品销售渠道,以屠宰、加工为主,完成年屠宰、加工、销售优质肉牛25万头以上,并销往欧美、澳洲等地,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取得成效
一、创新融资机制:买牛不愁钱。恒大集团设立1亿元的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基金,担保总额10亿元,为贫困户提供买牛贷款担保支持。贫困户可积极运用特惠贷、黔园通、税源贷、贵园信贷通、转贷通等惠民贷款项目,申请金额1万元为期3年的购牛贷款,用于购买肉牛发展养牛产业。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贷款3万,购买优质肉牛3头。
二、强化保障机制:养牛没风险。建成动物疾病控制中心,实现动物疫病免疫密度95%以上,出资元给每头牛购买0元保险。财产保险公司捐赠万元资金,为每头牛提供元再购买元的保险。结合“十万农民大培训”,开展肉牛养殖培训10期人,完成动物春防培训32期,培训人员人次,培训村动物防疫员人。种植高产牧草3.32万亩,辐射带动全县种植优质牧草13.11万亩。充分利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采取林草结合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草,提高林草结合模式补助标准完成林下退耕还林还草种植5.74万亩,可使农民每年通过种植牧草增加收入万元。皇竹草、金荞麦、甜高粱、全株青贮玉米等牧草种植,有效解决了大方县饲草严重不足的问题,以养带种的方式有效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成功争取国家农业部将大方县被列入年“粮改饲”试点县。
三、完善激励机制:产牛有奖补。建立专业合作社给贫困户代养杂交牛模式,合作社吸纳带动贫困家庭养牛在30头以上,由县政府和恒大集体出资对所需基础设施予以资助。截至目前,累计投入万元,用于安乐乡、风山乡等11个乡镇2万头安格斯养殖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输配技术人员.16万元,产牛犊补助农户.6万元。
四、用好市场机制:卖牛有收入。中禾恒瑞每年投入肉牛产业发展基金万元,可使农户每年通过种植牧草增加收入万元。专业合作社给贫困户代养一头杂交牛,贫困户每年可收益元以上。全县牛存栏头,出栏头,可带动户贫困户人通过养牛种草增收,实现户贫困户通过养牛增加收入1万元,通过种草增加收入4万元,确保户贫困户12人稳定脱贫。
经验启示
一、政企联合是关键。恒大帮大方县,获得中央及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与恒大集团一道共同打造共同推进各项工作,恒大集团不仅出资金,还出人才、出技术、出管理、出思路;贵州省明确一名省领导牵头,省、市、县三级和恒大集团共同参与、多方联动,研究恒大结对帮扶工作的重大事项,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推动帮扶工作精准落实、高效运转。大方县牛产业扶贫路子的实践表明,政企建立会商制度,建立创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就一定能集中力量攻克脱贫攻坚“硬骨头”占领“制高点”取得新成效。
二、优质品种是基础。由于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要打造专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就要不断强化这种竞争优势。本地黄牛体格较小,缺乏竞争优势,改良牛具有生长发育快,个体大、产肉率高、肉质鲜美等特点;饲草的开发利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迈出了新路子,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科学饲养的条件;健全的防疫服务体系需要较强的畜牧兽药科技队伍,大方的牛产业发展已建立了改良繁育体系,饲草供销体系、疾病防治体系、科学饲养技术指导体系使得区域品牌在异地拓展获得很大提升。
三、供销一体是根本。产品规模化生产,缺乏肉类产品企业的引领会导致肉类产品的销售缺乏科技支持,肉类的生产自农户手中依次经过加工、储藏、保鲜、运输、销售等环节所含的科技量也会比较低,使得加工后的肉类产品质量相对较低,市场占有率少,不利于肉类产品的市场化发展。大方肉牛产业的发展,引进了中禾恒瑞(贵州)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立完成产供销一体化,使利益最大化。
四、风险防控是保障。肉牛产业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的老百姓,成本高,周期长,大方在发展养牛产业上,建立了鼓励机制+贴息机制+保险机制三保险风险体系,采取有效形式把群众组织起来、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中,让贫困群众养得起牛,安心养牛。
来源:贵州政研
本期编审:杨力
本期编辑:罗洪
往期回顾
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的重要指示精神
黄海鸣出席政协第十届大方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大方县农业专家”集中会诊”深度贫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