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
重慶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戰國秦漢史研究室
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心
中國·重慶
年10月19-21
會議地點:重慶市沙坪壩區西永西園北街6號國賓酒店
會議議程
開幕式
時間:年10月20日上午08:30—9:00
地點:3樓宴會廳
主持人
鄔文玲
內容
1.重慶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院長、教授常雲平先生致辭
2.重慶市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楊清明先生致辭
3.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卜憲群先生致辭
合影09:00-09:20
謝桂華先生誕辰八十周年紀念座談會
時間:年10月20日上午09:20—10:20
主持人
卜憲群、戴衛紅
內容
1.鄔文玲:謝桂華先生生平簡介
2.劉樂賢:略述謝桂華先生在西北漢簡考釋方面的成就
3.孫家洲:追憶謝桂華先生二三事
4.陳朝雲:謝桂華先生與《鄭州大學學報》
5.宋少華:臨場發言
6.張德芳:臨場發言
7.盧瑞琴:臨場發言
8.自由發言
大會發言
時間:年10月20日上午10:20—12:00
主持人
王素、楊振紅
內容
1.張春龍: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七號井出土簡牘整理概況
2.馮鋼:山西太原恒大悦龍台M6發掘情况簡介
3.柳長華:天回醫簡的學術源流與核心思想
4.李均明:五一廣場東漢簡“摻驗”解
5.楊華:三峽考古發現對早期巴文化研究的新認識
午餐12:00
第一組:簡帛學理論、方法與實踐
第一場
時間:14:00—15:40
地點:3樓宴會廳
第一場主持人:何雙全、張顯成
第一場發言人:每人10分鐘
1
王素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
簡牘學的學科歸屬與理論建構——簡牘學的理論與實踐斷想之一
2
蔡万進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出土簡帛整理的若干理論問題
3
劉少剛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關於出土文獻再整理的幾點思考
4
邢文
美國达慕思大学、西南交大
認知簡帛學導論
5
何雙全
甘肅省文物保護研究所
居延漢簡整理與研究的思考
6
楊小亮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銀雀山漢簡《孫子兵法》再次整理中的一些問題
7
蘇俊林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嶽麓秦簡奏讞文書的文書構成——文書學的視角
8
張顯成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
談馬王堆醫書中“蠃”及相關詞語的解讀——兼談大型語文辭書訓釋之失
9
郭永秉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莫道庫吏不能書
10
周琦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
天回醫簡中的刮削痕跡淺析
休息10分鐘
第二場
時間:15:50—17:30
地點:3樓宴會廳
第二場主持人:陳文豪、尹在碩
第二場發言人:每人10分鐘
11
陳文豪
台湾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簡帛研究目錄編輯過程中的編目取拾
12
尹在碩
韓國慶北大學史學科
韓國秦漢簡帛學科發展的回顧與反思
13
裴永亮
渤海大學東北亞走廊研究院
漢代絲綢之路開通後的安全保障探究
——論河西漢簡所見邊塞地區漢匈戰事及其特點
14
孫慧
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
曾侯乙墓出土竹簡A類簡系統復原方法芻議
15
鄧瑋光
江蘇第二師範學院
从許迪案試析孫吳嘉禾年間的財政危机
16
李真真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
美國簡帛《老子》文獻研究述評
17
馬克冬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人文學院
簡帛兵書軍事學研究價值考論
18
楊煜婷
西南交通大學
傳世與出土文獻所見“慎獨”的認知語言學考察
19
李重蓉
中國國家博物館
兩漢龍虎組合圖像的演變及涵義
小組成員
20
卜憲群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21
張春龍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2
馮鋼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3
計亞男
《光明日報》評論部
24
盧瑞琴
台灣蘭臺出版社
第一組匯報人:楊小亮
第二組:簡帛文字與文本研究
第一場
時間:14:00—15:40
地點:3樓C區
第一場主持人:陳松長、趙平安
第一場發言人:每人10分鐘
1
趙平安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甲骨文巴方新釋
2
蘇建洲
臺灣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讀慈利楚簡《逸周書·大武》三題
3
程少軒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關於馬王堆帛書“朱縣”的一個推測
4
劉麗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保訓》性質、體裁與年代試析
5
李锐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史學研究所
郭店簡《緇衣》第五章再釋
6
鄔可晶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帛書《周易》剝卦六五爻辭新解
7
曹旅寧
華南師範大學法學院
新出秦簡與睡虎地秦人家書考釋
8
張忠煒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
里耶秦殘牘10-15補釋——兼論睡虎地漢簡所見功勞文書
9
李世持
贵州師範大學文學院
里耶秦簡貳“受令”簡人名稱芻議
10
陳松長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
嶽麓秦簡中的“爲符官”、“致所官”考論
11
魯家亮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岳麓書院藏秦簡(伍)》零拾一則
休息10分鐘
第二場
時間:15:50—17:30
地點:3樓C區
第二場主持人:黎明釗、金慶浩
第二場發言人:每人10分鐘
12
金慶浩
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研究所
西漢時期《論語》的普及與《齊論語》的發現——以海昏侯劉賀墓出土《論語》竹簡爲中心
13
劉陽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
天回醫簡中的量詞
14
陳松梅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
史語所《居延漢簡》新釋文訂正四則
15
李迎春
西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玉門花海出土漢代簡牘校訂及相關問題研究
16
張麗萍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
“椄楪”再考——兼論“椎”的所指和作用
17
鄔文玲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一枚新莽時期的文書殘簡
18
黎明釗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研究
19
王彬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湖南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J1③:-32考釋
20
杜鋒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
出土文獻中所見“心悸”相關病名補釋
小組成員
21
卞殊鎮
韓國慶北大學史學科
22
李均明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23
彭成剛
湖南省龍山縣里耶秦簡博物館
24
柳長華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
25
孫久龍
吉林大學《史學集刊》編輯部
第二組匯報人:王彬
第三組:簡帛與秦漢法制、行政、思想文化研究
第一場
時間:14:00—15:40
地點:六樓會議室1
第一場主持人:徐世虹、陶安
第一場發言人:每人10分鐘
1
徐世虹
中國政法大學
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疏義六則
2
陶安
日本明治大學法學系
嶽麓秦簡《爲獄等狀四種》案例五〈多小未能與謀案〉吏議窺見
——秦律未成年刑事責任能力與受刑能力
3
周海鋒
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嶽麓秦簡所見懲治官員受賄令文試析
4
賈麗英
石家莊學院歷史文化學院
秦漢簡牘材料中的司寇
5
宋潔
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秦及漢初腐刑、宮刑非肉刑辨
6
李力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
關於《二年律令》號簡律文解讀的討論
7
曾磊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肩水金關漢簡所見《廄律》遺文續探
8
楊振紅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
嶽麓秦簡中的“作功上”與秦王朝大興土木
9
沈剛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徭使與秦帝國統治:以簡牘資料爲中心的探討
10
鄒水杰
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秦簡“蜀巴郡”考
休息10分鐘
第二場
時間:15:50—17:30
地點:六樓會議室1
第二場主持人:趙昆生、史黨社
第二場發言人:每人10分鐘
11
史黨社
西北大學歷史學院
秦漢“蜀徼”及其歷史意義——從出土簡牘談起
12
單印飛
西北大學歷史學院
秦及漢初的縣行政職能——以行政運作爲視角
13
广瀨薰雄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談小方盤城出土漢簡中的“詣府”簿與“詣府”文書
14
劉軍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
金關簡所見致書與傳雜談
15
柿沼陽平
日本帝京大學文學部史學科
秦漢時期的戰果報告
16
孫聞博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兵符與信璽:秦君軍事角色的制度史考察
17
王天然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蜀石經《毛詩》碑制考
18
王化平
西南大學漢语言文獻研究所
從出土簡帛看先秦秦漢易學與陰陽五行學說
19
楊博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劉髆、賀父子所見“六藝”典籍
20
徐暢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長沙簡所見東漢至三國臨湘縣轄鄉與分部再探
21
戴衛紅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出土文獻所見百济官品冠服制
22
趙昆生
重慶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
晉因襲漢“以孝治天下”損益研究
小組成員
23
張德芳
甘肅簡牘博物館
24
陳昆
四川大學歷史學院
25
王超
四川大學歷史學院
26
宋少華
長沙簡牘博物館
27
吕冠軍
故宮博物院研究室
第三組匯報人:曾磊
第四組:簡帛與秦漢社會、經濟史研究
第一場
時間:14:00—15:40
地點:六樓會議室2
第一場主持人:金秉駿、張榮強
第一場發言人:每人10分鐘
1
張榮強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中國古代諸依附人身的再認識
2
椎名一雄
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
“庶人”連接中國古代社會與國家——秦汉时代设定”庶人”的意义
3
袁延勝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睡虎地漢簡《戶律》簡論
4
石洋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秦簡日書所見占盜、占亡之异同
5
金秉駿
韓國首爾大學人文學院東洋歷史系
秦漢之際的亡人:起因、現象、對策
6
鈡良燦
重慶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
簡牘資料所見秦及漢初的“亡人”
7
崔向東
渤海大學東北亞走廊研究院
出土簡牘与漢代豪族研究
8
尤佳
雲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
漢代女性與爵位獲得——以置“後”爲中心
9
樊森
重慶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
淺析先秦銅劍隨葬位置及其禮用意義
10
董濤
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高等研究院
秦漢簡牘日廷圖的綜合研究
休息10分鐘
第二場
時間:15:50—17:30
地點:六樓會議室2
第二場主持人:徐衛民、張俊民
第三場發言人:每人10分鐘
11
徐衛民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
秦封泥與秦苑囿研究
12
汪桂海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建初四年“序寧”簡試探
13
符奎
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
自然、家庭與帝國:人性視角下的秦始皇
14
李勉
重慶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
秦始皇的長臂猿——以里耶秦簡爲中心的研究
15
李周炫
韓國首爾大學人文學院東洋歷史系
秦漢時期的“傭”及其利用——以對“傭”認識爲中心
16
凌文超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秦“訾稅”平議
17
慕容浩
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高等研究院
出土文獻所見秦至西漢田租制度的變遷
18
張俊民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簡牘文書“交錢”應爲“文錢”之誤——漢代錢幣之稱謂“文錢”小議
19
宋艷萍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漢代畫像與漢代人的農本觀念
小組成員
20
劉樂賢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21
孫家洲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
22
陳朝雲
《鄭州大學學報》編輯部
23
吳然
文物出版社《文物》編輯部
第四組匯報人:石洋
閉幕式
時間:年10月20日下午17:40—18:10
地點:3樓宴會廳
主持人
戴衛紅
内容
1.第一組匯報:楊小亮
2.第二組匯報:王彬
3.第三組匯報:曾磊
4.第四組匯報:石洋
5.會議總結暨閉幕辭:鄔文玲
信息來源:“先秦秦漢史”公眾號
微刊小編:淳于無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