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主治荨麻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日韩贸易摩擦对日韩两国经济影响分析
——《东北亚学刊》论文选编
田正
摘要:年G20大阪峰会结束后,日本随即宣布对韩加强半导体原材料出口管制,并将韩国从出口对象国“白名单”中剔除。日韩贸易摩擦的发生既有劳工索赔引发的近因,也有深层次历史导致的远因。日韩贸易摩擦走过了从突发到激化再到缓和的过程,对日韩两国的经济、经贸关系、经贸合作等方面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日韩两国的贸易摩擦或不会持续扩大,中国应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
关键词:日韩关系贸易摩擦经贸关系半导体产业
本文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
年7月日本对出口韩国的3种半导体原材料出口实施管制措施,引发新一轮的日韩贸易摩擦,导致发源于历史问题的政治对立矛盾扩大到经济贸易领域。年日韩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此后日韩两国致力于发展经济,日韩两国经济结构互补性强、产业链高度融合,逐渐形成了紧密的经济贸易关系。但是日韩双方在强征劳工、慰安妇、领土争端等问题上长期龃龉不断,成为日韩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隐患。年以来,日韩两国在强制征用劳工以及慰安妇问题上再次发生冲突。本文在梳理日韩贸易摩擦的原因和进程的基础上,集中分析日韩贸易摩擦对日韩两国经济、经贸关系影响,探究日韩贸易摩擦的未来走向。
一、日韩贸易摩擦原因分析
日韩两国在劳工、慰安妇、领土等诸多历史问题的认识上,始终存在争端和分歧。韩国法院对劳工索赔案的判决结果是引发此次日韩贸易摩擦的导火索,而日美韩三国间的国际关系变化也成为此次摩擦的诱因之一。
(一)近因:劳工索赔问题引发两国矛盾
日韩贸易摩擦发生的近因在于,年末韩国最高法院对劳工索赔问题给出的判决结果及其相关措施。早在时,4名韩国强征劳工受害者在首尔地方法院起诉日本新日铁住金公司,要求补偿强制劳役所造成的损失,但遭到了法院驳回。在年,劳工索赔问题发生了重要转折。韩国最高法院认定,劳工的个人索赔权并没有因《日韩请求权协定》的存在而消失。年文在寅总统上台以来,对日本态度更加强硬,日韩关系变得愈发紧张。年10月,韩国最高法院支持4名二战时期遭日本强征的韩国劳工的索赔权,判决涉事日本新日铁住金公司向每名原告赔偿1亿韩元(约8.8万美元)。参照这一判例,韩国最高法院也对日本三菱重工株式会社给出了同样判决。日本企业拒绝执行韩国法院的判决结果,为此韩国法院在年扣押了日本企业在韩国资产,并执行拍卖。
韩国法院针对劳工问题的判决结果及其后续措施引发日本政府的强烈不满,日本政府坚决反对判决结果。首先,日本政府认为,根据年日本与韩国签订的《日韩请求权协定》,原劳工征用的赔偿问题已经通过该协议得到全部解决,韩国法院的判决结果违反国际法。其次,日本政府还认为这一判决结果相当于否定了《日韩请求权协定》,从而颠覆了日韩邦交正常化以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法律基础。最后,日本政府指出,韩国法院扣押和接收日本企业在韩资产的行为损害了日本企业的经济利益,要求开展双边协商和国际仲裁,同时表示考虑对韩国实施报复手段。由此可见,年末韩国法院的判决结果是引发日韩贸易摩擦的最直接原因。
(二)远因:慰安妇问题等深层次历史问题
日韩贸易摩擦的发生还有其深层次的历史问题影响。首先,日韩两国之间就“慰安妇问题”存在长期争议。20世纪90年代以来,“慰安妇问题”开始浮出水面,日韩两国在处理“慰安妇”问题上争执不休。朴槿惠政府上台后,在美国的斡旋下,日韩两国就慰安妇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日韩两国政府签署了《日韩慰安妇协议》,双方同意“最终且不可逆的解决慰安妇问题。这份协议虽然在政治和外交层面充分考虑了日美韩三国的利益,但是却缺乏韩国民众的民意支持基础,为日后的争端再起埋下了隐患。协议签署后,日本政府对慰安妇罪行公开致歉,并拨款帮助韩国成立支援慰安妇的基金会,即“和解与治愈基金会”。日本政府为该基金会拨款10亿日元(约合万美元),并由该基金会提供给“慰安妇”受害者。年文在寅出任韩国总统后,韩国政府多次就该协议表达不满,认为协议没有被多数韩国民众接受,并成立专门的《日韩慰安妇协议》调查组,认为该协议不符合韩国宪法,不具有效力。年韩国政府宣布将解散“和解与治愈基金会”,这相当于在事实上否定了该协议,引发日本政府的强烈反对。
其次,日韩两国还存在领土争端的矛盾。日韩两国围绕竹岛(韩方称“独岛”)的领土主权存在长期纠纷,其深刻程度近乎无解,成为日韩关系的“死结”。岛屿争端涉及自然资源、海洋主权、军事地位等现实利益问题,而实际被韩国政府所控制的竹岛(韩方称“独岛”)对日本政府而言如鲠在喉。日韩两国在领土问题上的分歧和对立进一步激化了两国矛盾。总之,日韩两国间的慰安妇问题、领土争端等深层次历史问题迟迟无法化解,成为日韩贸易摩擦发生的重要因素。
二、日韩贸易摩擦进程探析
年7月1日,日本政府突然宣布对韩国出口的三种半导体原材料实施限制,日韩贸易摩擦就此发生。日韩贸易摩擦的进程走过了突起、激化和缓和三个阶段,体现出从强到弱的变化。
(一)日韩贸易摩擦从发生走向激化
第一,年7月日本对出口韩国的半导体原材料加强管制,标志着日韩贸易摩擦的突起。年6月份的二十国集团(G20)大阪峰会刚刚结束,日本随即宣布加强对韩国半导体原材料出口管制,即将“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氟聚酰亚胺”等三种半导体原材料对韩国的出口方式从原来的“一揽子许可”调整为“个别许可”。日本实施上述措施的原因在于:一是日韩两国间的信赖关系严重受损;二是这些材料具有军民两用性质,由于韩国管理不力可能被出口至第三国,同时日本政府还公布了总计项“韩国违法出口半导体原材料”案例。日本是“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氟聚酰亚胺”等三种半导体原材料主要生产国,这三种原材料对于韩国的半导体企业而言均为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对其生产经营活动有重要影响。韩国政府对日本政府的举措表示强烈不满,指责日本此举是对韩国最高法院判处日本企业赔偿强征劳工案的“经济报复”。韩国政府认为日本政府违反了自由贸易和国际法原则,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起诉日本加强对韩管制,日韩贸易摩擦急剧升级。
第二,年8月日本将韩国从享受最惠国待遇的“白色清单国家”中移除,标志着日韩贸易摩擦全面激化,两国关系陷入历史低点。在对出口韩国半导体原材料加强管制一个月后,日本政府又将将韩国从适用于较为宽松管制的“白色清单国家”中删除。这意味着韩国此后从日本进口受到清单管理的商品和技术时,将不再享受宽松待遇,每项进口产品均需要受到日本政府的审查。受此影响,日本对韩国的出口的工业品中或有更多品类的产品面临需要接受日本政府审查的可能性。日本政府的这一项措施引发了韩国政府一系列激烈反应。首先,韩国也宣布计划将日本从韩国的贸易白名单中除名。其次,日韩贸易摩擦的争端扩大到国际安全战略领域,韩国在年8月单方面宣布决定废止《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日韩贸易摩擦进入全面激化阶段,日韩两国关系走到了历史低点。
(二)日韩贸易摩擦从激化走向缓和
日韩贸易摩擦发生后,韩国半导体企业损失惨重,韩国内部出现了要求改善日韩两国关系的声音。半导体产业是韩国支柱产业,但韩国的半导体企业对日本的原材料存在深度依赖,需要依靠从日本进口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从事生产。此次日本对韩实施出口管制的三种原材料均具有难以长期保存的特性,韩国企业的库存不足以维持长期生产所需,韩国的半导体产业供应链出现“断链”危机。为此,韩国国内的企业呼吁韩国政府改善对日关系,韩国政府面临着来自韩国内部的压力。另一方面,如果放任日韩关系持续恶化,将会对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利益造成负面影响,为此美国政府从中斡旋,促进日韩关系改善。虽然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奉行“美国优先”策略,缺乏积极调解、斡旋的动力,但是日韩贸易摩擦持续升级激化,甚至扩大到了国际安全战略领域。韩国政府要求退出《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的行为,更是直接影响了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影响了美日韩三国安全合作,美国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基于此,美国努力协调日韩关系,以确保日韩关系不至完全破裂。
在上述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近期日韩贸易摩擦逐渐走向缓和。首先,韩国政府推迟发布将日本移出贸易“白名单”的具体方案和日程,放缓了对日采取贸易管制措施。其次,在美国的压力之下,韩国政府在距离《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失效前的最后关头,决定推迟终止该协议,继续留在该协议内。由此可见,韩国在内部和外部压力之下,对日政策的强硬态度有所改观,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韩国总统文在寅于年的新年演说中称,如果日本重新审视对韩的出口管制措施,将会成为两国关系向好的起点。与此同时,日本对韩国的出口管制措施也有所缓解。年末,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简化“光刻胶”这一半导体原材料的对韩出口手续,日本的出口商不必再实施个别申报,而是修改为一次性申请,时效为3年。由此可见,近期日韩贸易摩擦出现了趋缓的态势。
三、日韩贸易摩擦影响探析
日韩贸易摩擦的发生不仅使得两国关系日趋紧张,而且也对两国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对日韩两国的经贸关系、中日韩经贸合作等产生不利影响。
(一)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日韩贸易摩擦的发生对韩国半导体企业经营业绩带来负面影响。三星、SK海力士、LG等半导体企业在韩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日韩贸易摩擦发生后,韩国半导体企业的营业利润迅速下滑。年第三季度,SK海力士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88%,三星公司的营业利润则同比下降56%。此外,韩国半导体企业的设备投资也受到负面影响。例如,三星公司推迟了增设平泽第二工厂的计划。
其次,日韩贸易摩擦影响了韩国半导体产业供应链的稳定性。日韩两国的半导体产业链高度融合,日本在半导体产业的产业链中处于上游,而韩国则处于中下游。韩国半导体产品的生产离不开从日本进口的半导体原材料以及半导体制造设备。日本对韩国采取的两项管制措施,直接针对的是韩国对日依赖程度较高的三种半导体原材料产品。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统计数据,年1-5月,韩国半导体企业从日本进口上述三种材料的金额达1.4亿美元,韩国半导体企业对日本“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氟聚酰亚胺”等三种原材料依赖度分别达到91.9%、46.3%和93.7%。这三种原材料在半导体生产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光刻胶”用于形成集成电路,“高纯度氟化氢”应用于芯片清洗,“氟聚酰亚胺”用于生产有机发光显示屏(OLED)。与此同时,这些原材料产品还具有不能长期保存的特性,韩国企业的库存量仅能维持1个月左右的使用。日本对韩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引起了韩国半导体企业供应链的短期波动,波动涉及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多家手机和家电工厂,影响了韩国半导体企业经营的稳定性。由此可见,日本政府的管制措施可谓是对韩国半导体企业实施了精准打击,对韩国半导体产业链的稳定性造成了巨大影响。
第三,日韩贸易摩擦的发生对韩国宏观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在韩国的出口贸易中,半导体产品的出口占据了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年10月韩国的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其中半导体产品的出口额达到亿美元,占据韩国出口总额的24%。日本对韩的管制措施在短时间内冲击了韩国半导体企业的产业链,影响了企业出口和设备投资,从而对韩国的宏观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年韩国的实际GDP增速为2.0%,与年的2.7%相比下降了0.7%,为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最低值。企业设备投资和出口的下滑是韩国经济增速下滑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出口下降0.6%,设备投资下降8.1%。
第四,日韩贸易摩擦发生后,韩国企业在积极寻找日本原材料的替代品,但短时间内这一目标很难实现。日本对韩国半导体原材料出口限制后,韩国企业积极寻找替代进口原料,修复受到冲击的供应链。由此,韩国从日本的半导体原材料进口出现下降。如表1所示,年韩国从日本进口金额为.7亿美元,同比下降7.3%。特别是韩国从日本进口的3种原材料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光刻胶”年从日本进口金额为2.68亿美元,同比下降10.2%;“高纯度氟化氢”从日本进口金额为万美元,同比下降45.7%;而“氟聚酰亚胺”从日本的进口金额为万美元,同比上涨59.5%。这说明韩国在积极寻找半导体原材料的可替代供货商,并在两种产品上实现了对日进口下降。但是,氟聚酰亚胺”从日进口上升说明仍有一些日本半导体原材料产品很难被替代。这是因为,这些半导体原材料的研发,经过了日本的企业家与研究者付出了长时间的努力和试错,虽然韩国企业在推动这些材料的国产化进程,但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摆脱依赖日本的现状。
表1韩国半导体原材料进口来源地及数额变化
单位:千美元、%
光刻胶
国家和地区
年
年
同比变化
日本
-10.2
美国
13.7
比利时
.7
中国台湾地区
10
合计
-5.2
高纯度氟化氢
国家和地区
年
年
同比变化
中国
-30.3
日本
-45.7
中国台湾地区
96.8
美国
.5
合计
-29.2
氟聚酰亚胺
国家和地区
年
年
同比变化
日本
59.5
中国台湾地区
4.3
中国
-56.6
美国
89
41.8
合计
44.9
资料来源: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年の輸出、半導体などの不振で前年比10%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