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李成桂在即位之后就考虑迁都,最后选定汉城,这次迁都和明朝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年11月29日,朝鲜王朝第一任国王李成桂在结束高丽王朝的统治之后,将都城从开京(今开城)迁到汉阳(后改为汉城,今首尔)。虽然此前汉城也曾做过首都,但是李氏朝鲜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建设,使汉城成为东方恢宏的都城,后来汉城也一直是朝鲜半岛的政治权力中心。 结束后,首尔经济迅速发展,被称为汉江奇迹,之后还举办了年奥运会和年足球世界杯。如今以首尔为核心的韩国首都圈是世界第五大城市群。
首尔汉江夜景
高丽王朝原先的首都在开京,李成桂也是在开京寿昌宫即位的,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把都城迁到汉城去呢?
因为李成桂这个国王的合法性有点问题。
第一,明朝建国以后准备统治辽东,在原属高丽的双城总管府设置了铁岭卫。当时的高丽王朝决定给明朝一点颜色看看,派了当时还是守门下侍中的李成桂领兵去进攻辽东。李成桂原本就反对出兵,但是迫不得已还是出发了。部队来到了鸭绿江的威化岛,士兵们都不愿打战,士气不高。而且加上天气不好,李成桂就索性带兵回开京去了,史称威化岛回军。李成桂在开京发动了军事政变,控制了高丽政权,后来自立为王,建立了朝鲜王朝。换句话说,李成桂的王位是谋朝篡位得来的,得位不正。
第二,高丽王朝在年就和明朝确立了宗藩关系。后来在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之后,明朝虽然承认了新的国号“朝鲜”,但是李成桂的国王身份却一直没有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册封。所以李成桂在上书明朝时还是自称“权知高丽国事”,更改国号后则使用“权知朝鲜国事”,一直不敢以朝鲜国王自居。作为明朝的藩属国,朝鲜国王没有得到宗主国的承认,李成桂的国王只能说是名不正言不顺。永乐年间明朝的另一个藩属国安南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胡季犛随意废立君主引起了明太祖的不满,明朝屡次拒绝了安南的朝贡。后来明成祖更是出兵讨伐安南,推翻了胡朝。由此可见,没有宗主国的承认,藩属国的合法性得不到真正的确立。直到建文帝时期,李成桂之子李芳远才被明朝封为朝鲜国王,朝鲜全国上下都为之振奋。
所以面对统治合法性的问题,李成桂采取了一些措施,迁都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其原因就在于:
第一,在政变之后李成桂虽然夺取了政权,但是国内仍然存在一些反对势力,比如以李稿、郑梦周等为首的高丽旧臣总是试图恢复高丽王室的权威。所以李成桂想要离开旧都,将都城迁往汉城,这样能够减少新政权的阻力。武则天在称帝之后迁都洛阳,明成祖在靖难之后迁都北京,都有类似的考虑。
第二,李成桂想在汉城确立朝鲜王朝新的法统。李成桂决定迁都之后,就开始在汉城修建宫殿城池和宗庙社稷。宗庙和社稷都是朝鲜从中国引进的,典出《周礼·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
李成桂这样做就是想告诉世人,高丽王朝已经灭亡,朝鲜王朝是唯一的正统,他就是朝鲜唯一合法的国王,天命所归。
首尔光化门广场
那为什么新的都城要选在汉城呢?
第一,汉城建城的历史悠久。朝鲜三国时期就是百济王国的都城,高丽王朝时期是王京(开城)之外的“小三京”之一,也做过都城,一直都有很高的政治地位。
第二,汉城的地形条件比较优越。汉城周围有群山环抱,并且还有汉江流经。汉江河道宽广,流量也比较大,河流附近的冲击平原也相当肥沃。不过也有人说汉城这样的地形是上好的风水格局。汉城的船只还可以经由汉江进入黄海,进行海外贸易。也正是因为如此,近代年朝鲜签订《江华条约》之后被迫对外开放,汉城开港和开市,受到西方国家和日本的影响,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第三,汉城的地理位置位于朝鲜八道的中心。道是朝鲜王朝的一级行政区域规划,朝鲜在半岛上的统治区域可以划分为八个道。而汉城就位于这八个道的中心位置,作为行政中心的汉城能够对全国实行有效管辖。不仅如此,汉城地处朝鲜内河航线和陆路交通的结合部,交通便利,方便与其他地方的往来。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都城的迁移并不是政府换一个地方办公这么简单而已,而是关系到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力的再分配。
历代评价
东、南、北为大江环绕,西通海潮,各方水路云集,白岳山(北岳山)居其间,乃全国山水精气汇集之地
——朝鲜地理学家李重焕《择里志》
小编为你精选好物
.
.
.
.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