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年的过去,我县迎来了“十二五”的圆满收官。
五年的时间里,我县克服重重困难,走过了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发展,事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气象。
1:中央和省、市领导亲切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对贵州发展提出了要求、对毕节试验区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充分肯定了毕节的精准扶贫,对试验区扶贫开发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3次提到毕节,对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寄予殷切期望。
胡锦涛在大方县穿岩村农户家
(摄影陈德峰)
胡锦涛、温家宝、俞正声、刘云山、赵乐际、栗战书、汪洋、陈竺、万鄂湘、沈跃跃、刘晓峰、陈元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大方视察工作,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对大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重视,对大方人民的关怀和牵挂。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大方调研指导工作。
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为大方发展指明了航向、增强了动力,这是“十二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前所未有成就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2: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十二五”期间,我县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切实抓好贵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的落实,按照市委“决战贫困、提速超越、同步小康”的决策部署,结合大方实际,重点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花大力气、下苦功夫,不惜一切代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县突出扶贫的精准化,全面推进“六个到村到户”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制定“1+7”方案工作格局,按照“”结对帮扶工作计划,对贫困农户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全县共识别贫困农户户,贫困人口18.16万人,扎实推进扶贫开发。
全县贫困人口从年的44.73万人降至年的12.3万人,全县31个乡(镇、街道)中有13个达到省级“减贫摘帽”标准,净减少贫困人口32.43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元提高到年的元,在对全省50个贫困县的综合考评中,大方获“A”等次,并达到重点县“摘帽”标准,完成“减贫摘帽”重点县目标任务。
3:工业经济成为发展引擎
向山要地,规划建设了大方经济开发区,年8月被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含一区三园。目前,累计引进企业89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亿元、工业增加值70.63亿元、提供税收17.8亿元、解决余人就业。
大方县雪榕食用菌产业园
(摄影柴启军)
“十二五”期间,先后建成大方电厂一期、五凤煤矿、小屯煤矿、绿塘煤矿、蓝雁农牧、永贵建材、雪榕生物、海美斯陶瓷以及术汇科技等一批优强企业。年3月,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华润集团签约在大方建立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大方经济开发区已纳入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年10月,大方电厂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县工业增加值从年的23.27亿元发展到年的53.6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由年的47.78%增加到年的71.67%,工业实现由弱渐强,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4:立体交通网络形成
“十二五”期间,我县累计投入亿元,是“十一五”完成投资的10倍,公路通车里程从年的.7公里增加到.16公里。
大方县“法启站”火车站
(摄影彭佑林)
年6月,毕节飞雄机场建成通航,实现了毕节人民的飞天梦,目前已开通15条航线;年12月,杭瑞高速毕遵段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县没有高速路的历史。同时,黔大高速、小瓦高速、机场高速也相继建成通车;织毕铁路完成铺轨,即将通车;开通城市公交6条路线;实施国省干道改造.5公里;实现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城市公交零的突破,结束了大方地无寸“公”、地无寸“铁”的历史,为大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县乡公路改造.6公里;实施通村油路(水泥路)条.25公里;连户路硬化公里;实现%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行政村开通农村客运的目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5: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县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实现了全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大方三中军训
(摄影安迎春)
继续巩固好九年义务教育这个基础,突破学前教育得到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义务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以特色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成效显著,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强弱学校捆绑管理尝试初见成效,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夯实。
累计投入教育经费41.95亿元,校园占地面积从年的万平方米增加到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从77.5万平方米增加到万平方米,在职教职工数从名增加到名,在校生人数达人,高考累计录取人数达人。
全县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生9.81万人,开餐率和就餐率均达%;从年开始,每年拿出0万元奖励教育工作,表彰各类优秀教育工作者和贫困学生。
6:水利建设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我县累计投入7.9亿元,解决了42.3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了双龙洞、敞口龙潭、天星龙潭、折溪河提水工程,县城告别吃水难的历史,基本建成城乡供水体系和工业园区供水体系,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年8月28日,被列为贵州省年首批启动实施的14个骨干水源工程之一的大方岔河水库灌溉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即将下闸蓄水。岔河水库灌溉工程预计总投资2.47亿元,建成后年供水量可达万立方米,是以灌溉、农村人畜饮水为主,兼顾县城供水的一项综合性水利工程。
岔河水库
(摄影陈庆方)
流经我县的六冲河中游的夹岩水利枢纽工程于年10月动工建设,是贵州省水利建设“三大会战”的龙头项目,是迄今为止我省最大的水资源综合配置工程,是黔西北地区重要供水工程,目前已累计实现投资20多亿元。
年10月,长征水库开工建设。长征水库是全国抗旱规划中央补助的贵州省81座小型水库项目之一,是贵州省水利建设“三大会战”战略部署的座骨干水源工程之一,是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中的座水利工程之一。
7:医疗卫生事业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在农工党中央的悉心帮扶和关心指导下,突出抓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机制建设,实现了全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岔河水库
(统战部供图)
抓住农工民主党中央帮扶机遇,大力实施“同心助医工程”。县医院一期、二期、传染病院建成投入使用;中医院一期主体完工;全面实施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医疗救护车。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率先在全省实行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并轨管理,实施%补偿,建立“医疗保险、大病医疗、医疗救助”的基本医保体系。公共卫生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得到有效防止。
《人民日报》以《一个贫困县的医改探索》进行报道。中央群众路线教育巡回督导组组长张维庆专门给中央领导写信,建议总结推广我县“三为主三结合”“四位一体”的做法,引起习近平、李克强、汪洋、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
8:文化旅游产业蒸蒸日上
我县坚持生态、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旅游景区建设;以产业融合互动为依托,着力培育旅游发展新业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着力抓好乡村休闲避暑旅游,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态势良好。
电视剧《奢香夫人》荣膺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凤凰台》在全国公映并获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水西谣》获全国“最佳县(市、区)旅游歌曲”称号;《美丽大方》被文化部当代音乐艺术院授予“全国最佳县区形象歌曲”称号。
油杉河景区、慕俄格古城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油杉河大峡谷获国家级森林公园称号,贵州宣慰府被评为“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全国藏羌彝文化示范基地”;中国航空第一发动机制造厂旧址对外开放;奢香九驿水利风景区成功获批水利部第十五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奢香花谷生态旅游景区入选全省个旅游景区项目。
9:民生改善提升幸福指数
“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贯穿“着眼民生抓改革,抓好改革惠民生”这一主题,深入实施“民生工程”。
社会保障方面,我县进一步扩展城镇职工“五险”覆盖面,参保人员呈逐年成倍增长趋势,参保覆盖范围扩大至全县各类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者。此外,我县着力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切实解决城乡居民老有所养问题。同时,着力健全“七有体系”,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近期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县不断提高再就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累计劳务输出20余万人,就地就业人。扶持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社会群体人员创业人,带动余人就业。
“十二五”期间,我县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日臻完善,社会救助水平逐步提高,切实推动了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农村低保“减量提标”,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我县社会福利工作坚持“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主体、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10: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牢固树立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扶贫开发的关系。努力打造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县,坚持生态重建与经济开发相结合、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穿岩村退耕还林
(摄影:颜亨祥)
“十二五”期间,我县累计投资5亿元,完成工程造林79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84.64平方公里,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42平方公里。同时,实施绿色大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力争到年使全县宜林荒山28.88万亩得到造林绿化,到年达到成林标准,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2%以上。
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空气污染指数优良天数比例达%。森林覆盖率从年的38.9%提高到年的45.98%,年均提高1.41个百分点。汪洋副总理连续两次到大方调研,对我县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的做法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这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去年5月以来,广西、云南、湖南、安徽、江西、河北等11个兄弟省(市、县、区)党政考察团累计46批次人陆续到我县考察。
11: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狠刹“四风”、狠抓作风,扎实开展“四下基层”、全面启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堂”活动、实施万名干部大学习大练兵等活动,开展项目观摩述职测评干部、“媒体问政”鞭策干部,全县各级干部、各族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极大提振。
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党员干部脱颖而出,先后涌现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彭练基”、“无怨无悔在山区寻找幸福真谛”的支教志愿者孙影,“教育愚公”刘开忠、折射道德光芒和传承家风的退休干部李光忠夫妇、退休不退热远居深山植树造林的刘安国、格里河保护神“山寨王”罗光贤、全国见义勇为出租车司机李德举等一批先进人物,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充分体现大方人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壮歌。五年来县委县政府共累计表彰各类先进余人次。
12: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
在我县扶贫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年12月18日至19日,全国政协常委、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一行到我县考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许家印与我县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恒大集团将在三年投入扶贫资金30亿元,帮助我县三年实现全县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产业组金荞麦育苗现场培训
(摄影:颜亨祥)
根据《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恒大集团组建专门队伍、抽派专职人员,立足大方贫困实际,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实实在在,稳扎稳打,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吸纳就业扶贫、发展教育扶贫和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扶贫等一揽子综合措施,确保我县年年底实现整县脱贫目标。
文/大方报陈忠友整理
编辑/彭佑林
大方县广播电视台|大方手机台重庆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