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人民日报公布的这个数字比限购限贷刺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长时间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3.html

[导读]

年轻人最没风险的事就是投资自己

几天前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现实太骨感,48%的95后选择不就业」。出于职业的本能,初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脑海里忽闪的是:「接盘侠们不就业?那将来改善型需求的房子谁来买?没工作+工资流水,银行贷款怎么办的下来?」

但仔细往下读,发现这篇文章有点标题党的意味,原文是这么说的:「只有52%的95后在毕业后选择找工作,而选择不就业的比例更是高达48%,这些选择不就业的毕业生去向更是五花八门,学习深造、创业、上直播当网红、回家结婚生子等不一而足,其毕业去向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网络化、娱乐化的三大新趋势,可谓迷之就业观。」

感情只要不是正规的投简历面试获得的工作都叫「不就业」。在原文的48%「不就业」95后中间,只有1.2%选择待业,4.8%的间隔年,其余的45.1%的人分别选择学习深造、创业和新型职业(原文的数据加起来不等于48%,也不等于%,原谅一个咨询顾问的职业病)。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暂时不就业也只有6%,所以我个人是不赞成这份报告里对不就业的界定的,社会在发展,新型职业出现,年轻人选择创业、当网红怎么就被归到不就业这类了,我不明白,不知道您怎么看。

但再往后看,发现还是蛮有意思的,这些「不就业」的95后们大多集中在北上广一线城市,原文的句式是这样的,「大城市的包容性和多元化给95后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其中北京上海两个城市就有接近七成的「不就业」95后(原文的数据加起来也不等于%)。

很难确定这部分95后是不是一线城市的本地居民,如果是,那他们就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幸运儿,一出生就手握高价资产。如果不是,在限购限贷之后,这些「不就业」的95后们将来很有可能踏上回不去的家乡,到不了的北上广之路。

所以当我读到「大城市的包容性」这几个字时,心里是五味杂陈的,今天无论是大城市的房价本身,还是政策的限定,又或是其他社会资源的分配上,大城市都谈不上包容二字。

最近闹的比较火的网约车需要京户京牌了,而不久前北京刚刚在为自己发出了第一张居住证还在吹牛,现在又拿出户籍说事,实在是打脸,北京2多万人口中,没有户籍的外来常住人口就多万,这些人在北京工作、纳税,常住,在已经推行居住证制度的今天,把这些人排除在网约车之外,我不知道大城市的包容在哪里。

再来看多元化,大城市的确能给人多元的人文环境,创新、创业、网红、声优、Coser、游戏评测师,但这些似乎也只在大城市出现,回一些弱一点的二线城市,都很少有人谈什么创新创业,更不要说三四线城市了,在大城市工作生活惯了的人,退回家乡,恐怕也是一件十分需要勇气的事。

谈及城市和房价,后面必然跟着人口、货币、资金、政策等等,我们很容易把一些社会问题和房价问题混为一谈,比如年之前,中国房价的行情是普涨,一二三四线大家一起,因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前进,因为供需矛盾,因为货币超发,那时的房价问题可以说是全社会的问题。

但近两年情况变化了,温州、鄂尔多斯在年前,都是涨价的典范,这两年似乎听到鄂尔多斯就等于鬼城,为什么一二线已经暴涨到这个地步,三四线还是难以去库存,又是为什么非常不起眼的嘉兴和廊坊,房价甚至超过一些省会城市。

分化,是笔者近两年在圈内听到最多的词之一,无论是从开发商投资意向的趋同,还是同级别城市市场反应的相似,又或是大城市客户外溢,卫星城迎来的发展机遇,都在暗示着这一点。

无论你承不承认,二八法则正在这个社会愈演愈烈,我看了那么多关于房价的分析文章,没有一篇文章说北上深的房价会跌,大家提到最多的都是早买早好,因为这些城市正在向国际一流水平的房价看齐,北上深的房价不是由本地居民决定的,上海的房价是整个华东区域决定的,甚至整个中国或世界范围上财富金字塔顶尖的人决定的。

更多的社会资源集中在大城市,你想要的学校、医疗、养老多数都在一二线城市,而不是三四线城市,与其说大家再疯狂炒作一二线的房价,还不如说大家对社会资源配置认知的趋同。更多的人想进入,来分摊有限的社会资源,竞争更加残酷和激烈。

事实已是如此,是不是我们就该骂政府、骂这个世界不公平、骂分化太严重,当然不可以。城市发展过程中,总是要兼顾效率和公平的,随随便便在大城市就能买得起房子,也没几个人努力工作了。

正如原首尔市长李明博说的:“政策如同不精明的猎人,为打一只野猪满山瞎跑,结果祸害了山里其他动物。”请相信当权者并不如外界传言那般,坐视房价暴涨不管,也不要怀疑调控的初心。房价暴涨让很多人苦不堪言,但如果房价暴跌,相信我,这事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最后特别想用我从世联陈劲松先生那里听到的故事和他的话结尾。机会的窗口会一扇一扇的打开,即使是在房价非常高的纽约,也有新的年轻人的社区正在迅速崛起。新区是年轻人的聚居地,他跟老的豪宅区形成鲜明对比。纽约一些新区聚集了大量年轻人,非常有活力,比如翠贝卡区、布鲁克林区,以前是屠宰场、平民区,现在最时髦的公司在那里,比如谷歌;最好的艺术馆在那里,比如惠特尼;最漂亮的餐厅也在那里,现在房价也逐渐涨起来了。

同时我们看老区,比如上东区中央公园附近,陈先生认为衰败得一塌糊涂了,里面就是一些老人,房子的格调,大理石、罗马柱完全过时了,年轻人都不愿意去。这就是一代人有一代人城市的观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城市新区。

不论大城市、小城市,不论房价高、房价低,毋庸置疑的一点是世界不是平的,房地产更不是平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一切才有希望。年轻时最没风险的事,就是要好好地学习,努力上进,投资你自己,找一个好爱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ere.com/sezz/12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