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评论家郭汉城老先生为高翠英晋剧旦角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89675.html
戏曲评论家郭汉城老先生为《高翠英晋剧旦角表演艺术》作序郭汉城

戏曲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荣誉委员、第一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戏曲研究所所长。

《三晋第一刀马高翠英》

今年高翠英从艺60多年。60多年来的她,可以用8个字概括:爱戏如命,练功拼命。她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第五届梅花奖获得者,中国香港年“世界华人艺术大奖”得主,享有“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她是三晋第一刀马旦。回顾她所走过的坎坷不平的艺术道路,对如今梨园后辈来说,颇有借鉴之处。01

高翠英,山西省汾阳市肖家庄人。从小在有戏必看的“戏迷”母亲的影响下,接受戏曲的熏陶,逐渐爱上了戏曲这一行。

年,11岁的高翠英以一段“摘花花”“逮蝴蝶”的即兴表演,被主考晋剧名家牛桂英看中,顺利地考入了太原市新新晋剧团随团训练班。年,该班与太原市人民剧团晋剧训练班合并,成立了太原市戏剧学校,高翠英转入该校学。

在该校,高翠英工刀马、花旦,是出类拔萃的学生之一。在太原市副市长刘舒侠、太原市文化局副局长兼市戏校校长张焕的关心下,高翠英先后受教于李芳茹(李世芳之母)、刘顺年、牛桂英、王少楼等名师,练就了扎实的功底,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在戏校,她除得益于本校老师外,还从阳友鹤、曾荣华等川剧名家那里学到了扇子功、水袖功等技巧;听了京剧四大名旦的课程,并于年亲睹了梅兰芳大师的精湛表演;接受了歌唱家郭兰英和名家王玉罄的辅导,使她的技艺大有提高。

年5月25日,高翠英随太原市戏剧学校实习演出团一行80余人,赴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6省区实习演出一年有余,“负笈远游,满载而归。”(刘舒侠语)

年高翠英拜尚小云为师。翌年,她赴西安1个月,尚先生给她亲传了自己的拿手戏《汉明妃·昭君出塞》,使她领略了尚派艺术的美妙高深,为她后来在艺术上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尚先生还谆谆嘱咐她,一定要坚持腰腿功和各种身段动作,以备日后运用。

在唱功上,高翠英曾向山大艺术系声乐老师学习,掌握了“深气息、高位置”的科学发声方法,即歌唱时运用戏曲传统的“丹田”运气法,并打开各种共鸣腔体,使她的唱腔在长期的实践中,做到了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在练功上,她是校中有名的“要戏不要命”的练功者,她有一种“硬骨头”的执着学艺精神,号“钢筋棍”。除了学校规定的天不亮就起床,一日三练功,没完没了地踢腿、下腰、拿顶、撕腿、跑圆场外,她还练“私功”。等同学一个个就寝后,她一个人将铁砂袋绑在腿上,身上扎上大靠,肩上放两只装满清水的木碗,在月光下照着身影跑圆场,终于练就了她跑起来滴水不漏的真功夫。

特别是一次走“桌子前桥”,她从桌上翻下时因用力过猛,腰重重地撞在桌角上,致使腰椎损伤,然而第二天她又一声不吭地忍着剧烈的疼痛,出现在集体练功场上。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

02

年12月,高翠英从太原市戏剧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太原市实验晋剧团工作。她随团上山下乡,经过60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为广大人民群众塑造了众多古代和现代的妇女形象。这些形象性格迥异,身份殊同,但高翠英演来都能传人物之神,抒人物之情,绝无雷同之处。而她最擅长的还是扮演那些能征惯战、智勇双全的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她已具有了丰富的演出经验。在演出时,她出于对生活而入角色,力求人物表演的生活化和性格化。因而观众反应说:“高翠英的演出,我们越看越爱看,越听越想听,真是百看不厌,百听不烦。”

年,在文化部主办的“中年演员讲习”上,经过阿甲、李紫贵等戏剧家的理论指导及一批戏曲名家的技术、经验传授,高翠英创造角色的能力有了飞跃性进步。年,李万春、袁世海、厉慧良、魏喜奎等名家赴并讲学,她认真地听课,使她的演艺又有所提高。

有了以上实力,到:年,在全国摘梅演员强手如林的情况下,45岁的她,毅然决然地决定上京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桂冠。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注定了她要自强不息,力争坐上这梅花奖演员年龄上限在45岁的末班车。

她选择的上演剧目是一文一武,即《赠剑》与《凤台关》。

《凤台关》原剧是晋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筱吉仙”张宝魁于年对高翠英的师传之作。学得此剧后。高翠英进行了纵向继承、横向借鉴,在继承本剧种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又向川剧艺术家阳友鹤、京剧名家班世超、以及恩师尚小云学习,还有京剧大家关肃霜也在云南指导她排练过《七星庙》,使她博采众长,吸取了兄弟剧种的长处,使之在角色创造上得到了升华。

在改编本《凤台关》(娄一叟一山西省委宣传原部长刘舒侠改编)中,高翠英仍饰张秀英(主帅二娘子),为了塑造好这个典型环境中的“这一个”典型人物,她苦心孤诣地创造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表现方法和表演技巧。

如“巡城”一场,主帅病重,张秀英代夫守城,她把对郭彦威的矛盾和对三娘的疑虑、慕容彦超的担心等多重心理矛盾,融汇在她行云流水似的圆场表演和“巡城”身段中,把一个身受内忧外患,内心忐忑不安的巾帼英雄的沉着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翠英的圆场功汇集了各家之长。其基本动作中的帅和冲的特点是老校长张宝魁在世时亲自传授的;她又吸收了晋剧四大名旦之一的“水上飘”王玉山圆场功中俏和轻的长处;同时,还运用了尚小云先生教她的稳、猛的前胸贴近台毯、大起大落的“云鹰展翅”动作。她又融汇了尚派“上马”的二次翻身;大蹲大起大幅度的甩靠旗等身段动作,使其舞台形象更增光彩。

在“酣战”一场,“火光四起帅旗倒,杀声震天哭嚎啕”激昂奔放的唱腔,把张秀英悲壮凄怆的心理世界刻画得栩栩如生;当丈夫慕容将军带病御敌,摔下马来时,她立即翻身下马,跑步上前,将战马让于丈夫,把奄奄一息的丈夫扶上马来,将张秀英在患难之中对丈夫的情真意切的感情和盘托出,让人看了,觉得非常优美,光彩照人。最后的“靠旗打出手”,高翠英在师法京剧大家关肃霜的基础上,独出心裁地化出了“鲤鱼跳龙门”的高难动作,不禁令人叫绝。结尾处,高翠英又创造了张秀英“卧鱼上桌”、二次大跳后上桌子自杀死去的动作,凸现了剧中人悲壮豪烈之死,使该剧熠熠生辉,更加感人,成为晋剧代代相传的精品。怪不得杨秋玲同志看戏后曾称赞说:“《凤台关》是刀马戏的《挑滑车》。”

在《青萍剑·赠剑》(我与寒声改编)一折抒情戏中,高翠英饰百花公主。通过剧中人最初发现有人深藏于自己的百花亭中而剑刺搏杀的壮美表演,进而以识人眼力与海俊成就纯真的爱情的柔情似水的优美表演,充分显示了这出戏惊人的正义感和道德力量。这是由于高翠英在戏校时就懂得了道德同情是审美同情的条件,她通过表演,使观众对悲剧人物海俊产生了道德同情,从而对他寄予了审美同情的结果。

由于如上震撼人心的表演,高翠英顺理成章地荣获中国戏剧第五届梅花奖。她何以能如此呢?除了上述言及的原因之外,与她的梨园伴侣齐天寿的格外关心是密不可分的,正如曹禺同志看戏后对天寿所说:“你有这么一个好妻子,真自豪!这功劳有她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啊!”如今,为培养造就晋剧后继人才,高翠英正在发挥园丁精神,有教无类,悉心传艺。

往期链接:

《走进名家》晋剧筱派传人-高翠英(一)

《走进名家》晋剧筱派传人-高翠英(二)

《走进名家》晋剧筱派传人-高翠英(三)

End

金玉米《走进名家》访谈《走进名家》栏目——访蒲剧泰斗王秀兰:(1)与戏结缘《走进名家》栏目——访蒲剧泰斗王秀兰:(2)谈艺术表演精髓《走进名家》栏目——访蒲剧泰斗王秀兰:(3)谈拍蒲剧电影《窦娥冤》趣事《走进名家》栏目——访晋剧花派创始人:花艳君(一)《走进名家》栏目——访晋剧花派创始人:花艳君(二)《走进名家》栏目——访晋剧花派创始人:花艳君(三)《走进名家》晋剧冀派传人-冀萍(三)《走进名家》晋剧冀派传人-冀萍(二)《走进名家》晋剧冀派传人-冀萍(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ere.com/sezz/133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