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广告投放运营招聘QQ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700.html
9月3日至6日
我院学子与老师
满怀激动,远赴韩国首尔
参加UIA首尔南山设计竞赛颁奖典礼
建院战绩
在UIA首尔世界建筑师大会国际学生和青年设计师概念设计竞赛中,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荣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荣誉提名奖四项!
带队老师
朴勋、耿雪川、徐翀、张洪恩
出行同学
董智勇(二等奖)
冯潇逸(三等奖)
吴文珂陈伟东张详麟(荣誉提名)
邹雪朱笛(荣誉提名)
张旭宋易(荣誉提名)
王天颖叶婧冯佳璐(荣誉提名)
我院师生于首尔合影
想了解学长学姐们
优秀作品的详细解析么
戳这里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见证建院学子
此次首尔行的所感所想
三天光阴,匆匆逝去
留下的,却是不可磨灭的回忆
王天颖(城规)此次我有幸受邀赴韩国UIA国际建筑大会之旅,这兴许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了。在韩国的日子,我们参加会议、聆听大师讲座、观赏建筑展、游逛于韩国购物街、以及在首尔塔上赏夜景……不仅亲身体验了国际级大场面,还在闲暇之余吃喝玩乐,体验韩国独特文化,收获满满。
颁奖那日,我们在大厅等候,在众多展出的图纸中,一眼便看到了我们的作品,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伸手触碰它,心里仿佛有个小小的我们在尖叫“看,这是我们的图!我们的图在这里!”导师和我们一起喜悦着。
韩国之行,我结识了新朋友,也有幸和同行分享自己的专业见地。在这里,感谢可爱的老师们与我们同行,还有这个可爱的灵魂城市——首尔,?????~
叶婧(城规)韩国之行收获颇丰,不仅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让我对建筑、对规划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此次的获奖,我明白了团结和坚持的重要性。一根棍子是脆弱的,但是当多根棍子捆绑在一起的时候,产生的力量是不可撼动的。在听大师演讲的过程中思考了许多,和他们一起坐在演讲厅中的感觉是奇妙的,不仅坚定了自己要努力学习,争取以后能站在舞台上的信念,同时也给予了我勇气去质疑大师的理论。是台下的问答让我对建筑、对建筑师、对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
以前总觉得大师就是对的,就算自己不喜欢,也要在心里由衷地觉得其存在的必然性,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大师也是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有其对建筑的理解和热爱,合理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可每个人对“合理”的理解又不尽相同。唯一能肯定的是,不合理的设计是一定不会因冠上名人头衔而变得合理。我们应保持自己的理性和观点,敢于质疑大师的作品。
最后谈谈首尔行的感受。先从首尔的建筑说起吧,首尔的建筑尺度相对中国较小,三角形空间多,建筑因地形空间感较强,房间功能多,不单一。首尔的街道坡度大,但正是因为高低起伏的街道剖面,才造就了首尔错落有致的建筑空间形态。首尔因为土地私有允许售卖,建筑才具有多样性的特征,站在每个十字路口环顾四周,周边每个建筑的风格都不尽相同。首尔市厅前的轴线感弱,多样性的建筑群体组合削弱了中轴线的庄严和神圣。再者,景观设计精致,但是却没能让人感受到园林的细腻和景观的层次感。地铁站的导向标识差。但是,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比如首尔的无障碍设计和对养老的重视,以及首尔人较高的素质等,都是我国需要虚心学习的。
冯佳璐(城规)飞机降落在流亭机场的一瞬间,整个人仿佛从梦中惊醒,虽然韩国UIA之行只有短短三天,但是和老师同学一起度过的这段难忘时光,为我的成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初到韩国,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坐上了去宾馆的大巴车。当时在我看来,除了街道两旁不同语言的招牌,车窗外的首尔与国内并没有多大的不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然而下车后,行走在街巷中,才深刻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
第一站是首尔艺术博物馆,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参加了主办方举办的小宴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汇聚一堂,或站着寒暄,或一起喝茶。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建筑师对学术的追求与热爱。身份是有国籍的,但知识却是无国界的,言语的交流触发了新的灵感,思想的碰撞逐渐形成学科进步的力量。
第二天,我们参加了正式的世界建协大会,会场上建筑大师济济一堂。这一天里,我了解到PEPONIS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组织;学习了MUNIZ对历史遗址保护的主张;认识了KIM对与城市资源不平等的看法;感受了WANG,Wilfried对社区多样性的尝试。这些大师不仅仅考虑了建筑方面的问题,还放开眼界探讨了规划给城市带来的未来性与可能性。
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看问题要有开放的思想和更高的格局。建筑的作用不仅仅是服务人类,同样,规划也不应止于社会,而是对自然,对多样性的公平看待。
除了内容丰富的讲座,此次访问交流最振奋人心的莫过于UIA竞赛颁奖仪式。下午,我们在展厅和世界各地的获奖者交流理念想法,合影留念。期间,有厦门的同学问我是哪个学校的,听到校名后,她发出由衷的赞叹,“哇,你们学校这次获奖有好多呢”,当时心里真的很自豪,希望我们学校越来越好。
最后一天是自由行,带着一丝不舍与留恋,漫步在韩屋村幽雅静谧的小巷,这里保留着最原始的建筑风格,回眸间就是那时光流转的惊鸿一瞥。旁边是现代化的摩天大厦,村子里却是古朴的庭院窗檐,梦境与现实的交错,时光与空间的编织,教堂与寺庙,宫殿与古迹,一点点描绘出首尔的历史长河。行走在景福宫,斑驳的城墙,陈年的古砖,一片片青瓦,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痕迹在每一道裂缝中悠然弥散。
三天的时光匆匆流逝,首尔的魅力开阔了我的眼界,UIA大会丰富了我的思想,团队活动加深了我和同学老师的友谊,出国之行获益匪浅。飞机缓缓上升,我不是旅人,只是个过客。
董智勇(建学)当知道竞赛获奖时很激动
我为这个竞赛付出了许多
收到主办方八月二十三号通知
需要上台汇报,内心很忐忑
然后开始准备稿子和PPT
直到九月三号那一天
还在和冯潇逸学长在房间里背稿子
UIA开幕,见到了知名建筑师
很激动,虽然他们都不认识我
演讲相对平稳完成,感觉终于结束了
然后听见主持人一本正经地夸奖了一番
心里很满足
颁奖时
UIA主席ESAMOHAMED握着我的手
宣读“deardzy,I’m………”
很是激动
在那个蓝色的锦囊中
有万奖金的正确打开方法
我兴高采烈地取了钱
嗯,二百五十万——韩元
当晚,四位美丽的老师为我们庆功
感谢朴勋老师没有为我们调制一杯倒
虽然很激动,但我们也没喝多
最后我们亲眼看到了许多建筑大师
并观看了高质量展览,受益良多
张旭(建本)1.准备
当时是学姐拉我入伙,并没有经验,所以算是第一次参加竞赛。因为是建本专业,解题时直接找了我的任课专业老师——金晏英老师。老师从韩国文化,社会现状等等方面给我们做了详细的分析,使我们对基地的理解更近了一步。
2.Concept
因为题目提到了——后人类。所以,强调的是生态的和谐,和生态生物的自我发展,而不是现在以人类为中心的社会。那是一种平等的、自由的、自发性的机制或者说是社会。
3.基础模型
因为是中韩合作的关系,对韩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提到韩国,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泡菜,然后进一步延伸,可不可以利用韩国街边随处可见的泡菜缸(Dok)作为一个媒体?通过他连接人类和自然,打破我们现在的隐形的界限,让我们自然的融合到一起。
所以,根据之前的concept和泡菜缸(Dok)做了一个融合,确定了我们的方向Do-kology=Dok+Ecology
4.出图
就是赶图,平时也是出展板。竞赛图不需要cad平立剖,而是要那种直观的,一眼就能看出效果的作品。另外,分析图要多,能用图的尽量不用文字。
5.得奖
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毕竟是国际竞赛,能得奖也是十分难得的。
6.领奖
首尔对本次国际大会尤其重视。深感英语的重要性,以及韩语也很重要。
一个城市对建筑的重视展现于此刻。第一次看建筑展览,第一次看到大师在台上给我们讲课,(虽然全英语我没听懂,也木有中文同传,只能听韩语翻译了。虽然韩语匮乏,不能完全地表达发表者的意思,但至少能听懂一些。再次强调英语的重要性!)
7.反思
我们这次做的是一个整体规划,想用制作的机制,通过周边环境的改变,而形成一个自然而然的影响,非人为造成的僵硬改变。
但最后,当看了得奖方案,发现作者还是对周边做了改动,分出了不同的功能区。这可能是建筑师必须要做的吧——要有一些实在的东西。这可能正是我们组不足的地方。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专业老师,金老师。如果没有她给我们领路,给我们开拓思路,就可能得不到奖。深刻体会到了导师的重要性。再次感谢老师和组员。
宋易(建学)初到首尔,明媚的阳光打在脸上,拖着行李箱走在大街上,满心好奇地、贪婪地欣赏着首尔的大街小巷,高大并特别的建筑以及城市细节的暖心设计,惊喜地发现UIA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宣传海报竟充斥在各处,街上,地铁上,商店外……心里不禁对大会又多了一丝期待。
当晚的欢迎宴会在首尔历史博物馆举行,大家有秩序地观展等待宴会的开始。展览的内容设置很有心,由韩国古建筑的历史讲到韩国现当代建筑设计,每个细节都呈现得很用心。欢迎宴会上,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不同人种,不同肤色,却又都因建筑汇聚在一个厅堂里,产生共鸣。此时,文化的差异已然不再是障碍,大家彼此尊重,相谈甚欢。
夜晚的奉恩寺着实令人震撼,穿过莲花丛,一座韩国古寺庙就呈现在你的眼前,心中立刻起了肃穆沉静之感。
第二天,UIA大会正式开始,盛大的会场让我满心激动,有眼界大开之感,UIA大会主席和著名大师依次发表讲座,我吃力的听着全英文讲座,还是很有收获,大师对于扎哈建筑的理解很深入,通过把扎哈不同时期的作品放在一起做比较找到共性;还有美国知名高校教授发表了自己对于所在城市规划项目的分析和设计理念等,都使我受益匪浅。午饭匆匆吃过,便去参加我们的UIA竞赛获奖颁奖仪式了,听了一二三等奖同学的设计理念,和自己的设计做了对比,发展不足,引发思考。观看了所有获奖作品,仔细分析别人优秀的点。
第三天,我们乘坐索道登上南山,观赏了首尔塔,看到了我们竞赛所在的基地,景色很美,基地也如谷歌地球上所展示的一样。之后还欣赏扎哈的现代艺术中心,我永远无法忘记,初入艺术中心,那空间带给我的强烈的震撼,充满未来感的空间让我浮躁的心瞬间安静,注意力迅速被带入到展品上和建筑的空间上。
最后一天,景福宫,韩屋村,亲身感受韩国古建筑,体会其精髓。
首尔之行匆匆,短短的几天里,我收获了友谊,获得了知识,意识到建筑要用心感受才能听到它的诉说,看到它的美,意识到做建筑眼光要宽广,不要拘泥于小小的角落,要多看多思考,世界各地如此多的建筑师,来自不同的文化,建筑的解释当然没有唯一性,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冯潇逸(建学)赶上三年一届的UIA国际建协大会名下的学生设计竞赛,对本科四年级阶段要学习城市设计课程的建筑学子,可以说是一次绝佳的设计比赛,以及检验专业能力的机会。我们在老师的鼓励下满怀憧憬地参加了这次设计竞赛,并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去解读题目要求,解决场地问题,为南山解放村构想一种生物合成的可持续前景。
设计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次方案交流及汇报,吸取了大量经验教训,在激烈讨论和老师指导下先后否定了多个不成熟、激进的方案,才逐步确定了正确的解题方向——保证村落的基本形态和社区联系,并适当改造建筑组团形态,有序引导生物介入,提出新的可持续建设和产业复兴方案。在方案深化及成果表现阶段,我们刻苦工作,保证了完成度较高的设计成果。但是图纸和方案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曾以为获奖机会渺茫,本着碰运气的心态向UIA竞赛委员会提交了作品,没想到最后能获得三等奖,可以说是意外的惊喜。
获奖后,学院对我们的努力非常认可,并随后组织了获奖学生奔赴韩国首尔,参加今年九月的国际建协大会,由几位年轻老师带队,我们准备了充分的材料。在首尔COEX及现代美术馆的大会及展览中,收获了丰富的建筑设计经验。在颁奖典礼前,应主办方要求,我制作了幻灯片图纸陈述,并在汇报厅用英语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了演讲陈述,得到了台下师生的肯定;颁奖典礼中,我们与本次竞赛的主办方的几位知名建筑师亲切握手与合影,并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外校获奖学生,深入交流了设计思路。在随后行程中,我们参观了本次竞赛的设计场地——南山社区,然后又参观了朝鲜皇宫景福宫、扎哈团队创作的ddp东大门设计中心,学习了许多的建筑相关知识,收获颇丰。最后,感谢导师组老师们在竞赛中的悉心指导,也感谢赴韩带队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在此次国际建筑师盛宴中满载而归!
朱笛(建学)这次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赶在大四学习城市设计的时候参加一个这么好的比赛。通过这个比赛我们认识到了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之间的不同,也学会了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考虑思考题目,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提升。
竞赛准备阶段是比较纠结的,导师组的老师十分负责,在我们每一次的汇报后都会提出针对性意见,对于我们方案的前进方向十分有帮助的。前后一共换了三个方案,最终的方案是在一步步地讨论中,基于基地现状与当地文化特色确立的主题与概念,也正是由于基于基地本身的分析,使得我们在后期的深入与分析方面都比较得心应手和顺理成章。对于竞赛结果不是没有憧憬过,但也秉持着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三个组员都觉得既然已经尽了最大努力,那么结果就随遇而安吧。而真正知道获奖以后,也是既激动又欣慰着。
虽然只是荣誉提名奖,我们也有幸被邀请参加这次的国际建协大会,也十分感谢学校学院带队前往韩国。这次的城市设计竞赛只是大会内容的一小部分,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也参加了不少其他的活动,例如开幕式,以及一些建筑大师的讲座,获益匪浅。
只有当真正地走出去,才知道自己曾看到的世界是多小,也感觉到要想成为真正的大师,未必要面面俱到,只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做精便可。
当然,除了大会本身,我们也参观了一些有名的韩国当地建筑,包括古代建筑和现代大师级作品,感受着建筑到给人的冲击感和震撼力。
总之,唯有感谢,感谢老师们辛勤的指导,感谢带队老师对我们的照顾,感谢学校学院以及大会能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感谢当初自己的付出。
陈伟东(建学)因大四上学期的作业要求,老师设置得非常自由,可以做竞赛也可做原有的课程设计。由于大四比较忙,本来都已经决定不做竞赛,但在同学的邀请下,还是选择了组队参加。非常幸运,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付出了总会有回报,同时也非常感谢导师组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是他们的帮助指导,才让我们有机会去现场参加UIA会议。
在去韩国首尔参会的几天中,见到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以前只是从网上了解大师,现在可以一睹真容,并且在现场听他们做专业汇报,深有感触。作为一名在校的本科生,能参加这样的国际会议,我倍感荣幸,这都是多亏了学校学院对我们这次获奖的重视,在几位年轻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也顺利完成了此次UIA大会之行。
最后,再次感谢导师组老师的指导帮助,谢谢带队老师的认真负责,是他们才让我能这次大收获颇丰。谢谢!
一次次探索
一次次努力
我们在黑暗中寻找光
那是对建筑和艺术的渴求
是对未来蓝图的精心筹备
建形至尊,筑美于魂
祝我院学子在今后的挑战中
再创佳绩,为校争光
建院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编辑:李曼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