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生总得去一次,只为蓝天白云,只为说走就走,只为那份真挚而又迫切的想法。以前我以为西藏只是年轻人的专利,直到我遇到了这样一群人。一群来自浙江南湖的“年轻人”,他们跟着自己的心一路向西,来到圣城拉萨,来到阿吉朗萨,踏上用阳光铺砌过的土地上寻梦,观景,感受自然。很快,他们从拉萨出发,开始他们的旅途。
D1:拉萨--米拉山口(海拔米)--巴松措(宿)
从拉萨出发,沿着拉萨河向东,直达墨竹工卡和工布达江之间的米拉山口。米拉山口海拔米,山口处常年积雪,发育有远古时期冰川活动遗迹。米拉山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不但是西北边的拉萨河水系与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野,具有显著的地理分界意义。
翻过米拉山口,车队直奔巴松措,巴松错又名错高湖,是宁玛派的圣湖,也是西藏东布最大的淡水堰塞湖之一,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错高乡境内,冈底斯山脉东段工布地区的原始森林之中。巴松错四面环山,气候温和,湖面平均海拔米,长约15公里,平均宽度2.5公里,湖水最深处为米。虽然巴松错深藏在交通闭塞、远离城镇的山沟里,但它却以其林木繁茂和群山耸立中的那一池碧水而广为外界所知,成为林芝地区最早为人所知的风景区之一。巴松错湖南岸一处小溪边,还有一充满神奇传说的“求子洞”。传说这个小洞曾被莲花生大师加持过,来此求子甚为灵验。湖西北还有一五平方米大的巨石,大石中心有一可供一人钻过的洞,据说能钻此洞可消灾除病。离此不远的沙滩上,还有“莲花生修行洞”。湖西岸有“格萨尔王试箭处”,据说在每年的藏历四月十五日那天,会在碧蓝湖水下面的湖底中心线长出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当地人盛传那是献给格萨尔王的一条巨大的白色哈达夜色很快笼罩过来,按照行程,夜宿巴松措。
D2:巴松措—色季拉山口观南迦巴瓦峰--鲁朗林海--扎西岗村(宿)
第二天,我们在巴松措的湖光山色中醒来,简单的吃过早餐以后,我们开始去往下一站——色季拉山口,在那里,领队的师傅说可以远远地看到雄伟的南迦巴瓦峰。要想去近处欣赏南迦巴瓦峰的雄伟身姿一般来说都会受到天气的影响而失败,远处欣赏倒也不失一种风味。
过了色季拉山口,车子一路下坡,很快朝着鲁朗小镇飞奔而去,鲁朗小镇除了石锅鸡,最著名的就是鲁朗林海了。茫茫的原始森林中,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生物品种多样独特,其植物种类高达种,有种类繁多的花卉、药材和菌类。同时还拥有巨柏、金荞麦等数量巨大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鲁朗林海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松树组成,是鲁朗最美的景致。林海绿得丰富,正所谓“幼林葱翠母林幽”,尤其是高耸入云的南迦八瓦峰的皑皑白雪与林海相互映照,越发显得西藏高原的雄奇壮丽。
当晚,我们便住在扎西岗民俗村,好好地体验了一把西藏的民俗风情。林芝鲁朗这边的气候要比拉萨那边湿润的多,夜里睡下,也没觉得什么不适。
D3:扎西岗村--林芝--尼洋河—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两江交汇处—索松村(宿)
清晨一大早,我们便出发了,出了扎西岗民俗村,我们开始返回林芝,沿着尼洋河一路直奔雅鲁藏布大峡谷。领队师傅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接着便到了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相交汇的地方,尽管以前也见过两条河流融汇成一条的,但始终觉得这里的更壮观。过雅江大桥西去,沿大峡谷西岸山路北上,过了许久我们才到达索松村,我们来的不算好时候,桃花已经开过了。当晚,我们在村里的藏民开的民宿中休息了,由于赶了一天路,吃完晚饭后大部分人都回自己房间休息了。
D4:索松村—朗县—加查—达古峡谷—泽当—雍布拉康—泽当(宿)
由于我们将行程减少了一天,所以我们只得早早地从索松村出发,从米林到朗县,再到加查,中间穿过了达古峡谷,从米林到加查海拔始终在上升,听说泽当那边有个桑耶寺,只是行程太紧,没去成。听说是莲花生大师主持修建的寺庙,心中不免有些遗憾。
不过这之前,我们去了那个能映出人前生来世的拉姆拉错,拉姆拉错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天女之魂湖”,湖面积虽然不大,但在藏传佛教转世制度中,它有着特殊地位,因尔备因尔备受信徒们敬仰,每年寻访达赖喇嘛、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灵童前,都要到此观湖下相。每年藏历四至六月,许多善男信女前来这里朝圣观景。据说多人同观,所见各异,据说可以从湖水的倒影中看到自己的未来。据说朝拜此湖的有缘之人还可从湖水幻示的影像中看出神喻的前生和来世。圣湖能呈现每一个去朝拜、神湖的人未来的命运,只要虔诚地向湖中凝望,圣湖就能为朝圣者显示出未来的各种景象。
公路相对来说还是好走些,我们从达古峡谷出来就匆匆的赶往泽当的雍布拉康,雍布拉康位于泽当11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雍布”意为“母鹿”,因扎西次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为“神殿”。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寺庙。领队师傅说它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松赞干布时期由宫殿改作寺庙。文成公主初来西藏时每到夏季都会和松赞干布来这里居住。到五世达赖时又在原碉楼式建筑基础上修了四角攒尖式金顶,并将其改为黄教寺院。雍布拉康东北余米的山沟里,有一眼泉水终年不涸,传为松赞干布时重臣嘎尔东赞(禄东赞)所发现,人们仍称之为“嘎泉”。我们匆匆的走了一圈,便又踏上了行程。
天色渐晚,只好在泽当住下,比起鲁朗那边的住宿,这边相对来说就是有点差了,但总算还满意,整个人休息的挺好的。
D5:羊卓雍措—卡若拉冰川--江孜(白居寺、宗山城堡)--日喀则(宿)
出了泽当,我们便直奔羊卓雍错去,这边路相对好走,就是有的地方有限速,羊卓雍措藏语意为“碧玉湖”、“天鹅池”,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米,大约是杭州西湖的70倍。湖水均深20——40米,最深处有60米,是喜玛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羊湖汊口较多,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
领队师傅介绍说湖中山地突冗,湖内分布有21个小岛,各自独立水面,大的可容五六户居住,小的则仅有百余平方米,最大面积约18平方公里,岛上牧草肥美,野鸟成群。湖西有宁金抗沙峰等三大雪峰。此峰高米,是后藏地区最重要的神山,也是西藏传统四大神山之一。另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羊湖电站即坐落于此。
出了羊湖,我们经过卡若拉冰川,直奔江孜,去转了白居寺和宗山城堡,看到了抗英纪念碑。不禁让我想起了电影《红河谷》里的那些英雄事迹。江孜城并不大,匆匆忙忙转了一圈,便启程前往日喀则了,扎什伦布寺在等着我们。
D6: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沿着雅鲁藏布江--尼木草原--纳木错扎西半岛(宿)
江孜离日喀则并不远,不到九十公里,开车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扎什伦布寺,也称“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为四世之后历代班禅喇嘛驻锡之地,其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到拉萨后查资料以后才知道,扎什伦布寺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寺内最宏伟的建筑是大弥勒殿和历代班禅灵塔殿。大弥勒殿藏语为“强巴康”,中间供奉着年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主持铸造的鎏金青铜强巴佛,即弥勒佛的坐像。
出了扎什伦布寺,我们沿着雅鲁藏布江就朝着纳木错去了,中间经过了尼木草原,不算太绿,但在这边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临近黄昏的时候,我们到了纳木错,随即在纳木错的扎西半岛住下,等待天明。
D7:纳木错--那根拉山口--念青唐古拉山--拉萨结束
纳木错是中国第二大的咸水湖。其意为天湖、灵湖或神湖,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纳木错湖面海拔米。湖的形状近似长方形,东湖的南部岸边为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北侧山麓,而湖的西北侧及北侧为高原上的低山丘陵,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最深处约33米以上。它的明净与辽阔,无愧于天湖美称。然而,它的色彩多变却是蓝天所远不用的。时而碧蓝,时而苍翠,时而蓝绿相间,时而暗灰如晦,它还有个蒙语名叫“腾格里海”,又听人说它实际上是个内陆海,有受制于月亮而潮涨潮落的现象。作为有生命的神湖,它的属相是羊。每逢羊年,神湖开放的盛大节日,西藏内外成千上万的香客潮涌而来。转山绕湖,烧香礼拜。纳木措南面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侧有高原丘陵,广阔的湖滨,草原绕湖四周,水草丰美。
由于还要回到拉萨,我们便匆匆的翻过那根拉山口,看着太阳照耀下的、像巨人一样的念青唐古拉山,踏上了归程。
回到拉萨以后,我们来到了阿吉朗萨·兰若庄园,店里的掌柜的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待人很热情,很快为我们端来了刚泡的菊花茶,又为我们安排好了房间,忙前忙后的弄了半天。我们在大厅里一起合照,一起聊天,谈论这一路上来的趣事,直到夜深。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