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留学何为一流大学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540736.html
杜维明:人文教育与大学灵魂

作者:杜维明,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讲座教授,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曾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年开始在哈佛大学任教,后担任该校东亚系主任,年至年期间担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长期致力于阐释儒家经典,同时以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眼光审视儒家传统,力图通过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复兴中国文化,在国际思想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文章来源:解放日报。高楚清、刘畅根据杜维明教授在浙江大学求是大讲坛的演讲录音整理,并经作者本人审阅修订。

————

我感到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人文教育与大学灵魂的课题。

“灵魂”这个名词,在学术报告中并不多见,特别是从实证科学这个角度来看,实证科学家不会把灵魂、灵觉、心灵当做自己的研究对象。因为他们的研究对象必须有客观的基础,而且能够被量化,这样实证科学的研究才是可能的。因此,灵魂或者心灵这样的对象不符合实证科学研究的原则。

但我对科学的理解可能不一样。

在哈佛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座铜像,在它的右侧,上面刻有三本书,有两本是翻开的,而另一本则没有打开。这种设计是有独特寓意的,它象征着在人类知识领域中,有一些真理是不能靠理智获得的,但是这些真理却非常重要。

哈佛的校训是“真理”。有些真理是我们可以把握的,但是有些真理我们却没有办法通过一般科学实证掌握,那就是人文领域的真理。比如:人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的终极关怀是什么?一般人认为,这些好像都是一些没有答案甚至是虚无缥缈的问题,从事科学研究,从事知识探讨,不需要知道这些事情。但是那些真正在科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国家,并没有这样去思考问题。比如:在年,我受到邀请到德国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这个会议的主持者是德国的总理,总理在家里邀请15个哲学家参加会议。这次会议有两个主题:一个是“何为人”,还有一个是“我们为什么在这儿”,也就是探讨人生的意义问题。所以说,这些问题不仅是一般人应该注意的,社会精英层面也应该予以足够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ere.com/sejt/127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