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维民南京博物院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北京中科忽悠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706/4892467.html
病院定阅哦!

做家简介:

阙维民,男,年生,浙江杭州人,博士,北京大学都市与处境学院教导,重要从事史籍地舆研讨、遗产研讨、花圃都市研讨。

择要

利玛窦于年“木刻墨印+彩色摹绘”的纸质本《坤舆万国全图》,在年被觉察并入藏北京史籍博物馆,—年间转藏于南京主题博物院,即今南京博物院。从公展纪录、模本对比、现有刊版、图幅尺寸、成图形态、成图底版、摹绘蓝本、特殊代价8个方面也许觉察:(1)“南博本”的觉察与公展,开启了华夏粹术界对利氏全国地图研讨的当代新篇章;(2)新觉察了相关“南博本”的中别史料;(3)“南博本”的成图形态为“木刻墨印+彩色摹绘”的纸质本;(4)“南博本”与“理格本”有不同;(5)年的原刻版与私刻版有不同。

年以来,相关利玛窦全国地图的已有研讨成就,尚无研讨南京博物院利氏《坤舆万国全图》藏本(下列简称“南博本”)(图1)的专文。本文从8个方面略述“南博本”的公展纪录、模本对比、现有刊版、图幅尺寸、成图形态、成图底版、摹绘蓝本、特殊代价。

图1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年)

材料根源:华夏测绘科学研讨院编辑:《中华古地图珍品选集》,哈尔滨地图出书社年版,第—页,图92。该图为木刻墨印+彩色摹绘纸质本,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一、公展纪录

“南博本”于年入藏北京史籍博物馆,年尚存于北平史籍博物馆[1],年前[2]移藏至南京主题博物院,即今南京博物院。

年4月13—15日,“南博本”公展于北京故宫午门大殿,这是该图初次发表并展出。此动静早先由华文刊物《时报》[3]报导,自后《圣教杂志》[4]《青年友》[5]《史地学报》[6]接踵转载(文字略有相差)。这份报导在相关利氏全国地图的全部研讨成就中迄今未被引述,故录《时报》载《利玛窦所绘地图之摆设》全文下列:

晚世天文众人利玛窦氏于明万积年间,由欧来华,如今极负盛誉之上海徐家汇天文台,即为该氏及徐光启诸人所手创遗留迄今者。闻日昨午间史籍博物馆[7]得该氏摹绘“全国坤舆全图”六帧,一副长七尺宽三尺,图做球形,经纬度数俱全,各地均附注释,五色富丽,高古心爱。第一副登科五幅有该氏题句,款[8]用大明万历壬寅年(距今三百余年),他幅复有李之藻祁光宗等跋语。李等与氏为朋友,亦科学界知名之士也。图中南北亚墨利加洲已标出,而所述则为印地安土人之生存,盖氏做图时,约后哥伦布觉察新海洋八九十年,而距合众开国时代,固甚远也,其他欧洲诸国译名,均与今大异,华夏版图亦不不异,如满洲东三省之地,统标名女直[9],黄海称为大明海,此其尤显著者,图内海洋间隙,绘有独特鱼类多种,海洋则加绘猛禽厉兽几许,姿态悉凶恶可畏,大要现时灭种者占多数,大洋中复间绘十六世纪船只十余艘,做乘风挂帆之状,形态虽不一,均特别出人意料。此图原在厂肆某古玩铺[10],为某外人所见,将购送外埠,有成议矣,该馆据北京教学会会员孙君汇报,急俛[11]人向某铺磋议,以重值购得。现定于十三、四、五等日河南赈灾会[12]期内,吊挂午门大殿,供人观览。并函商前意大利公使钱念劬君,请将其旧[13]藏利玛窦氏绘像,暂借该馆,与地图一齐张挂,以引发参观人意思,且寓称赞先哲之意。钱君已函复照办。想届期前去参观者,必不在小量也。

自年初次公展以来,“南博本”曾屡次在国表里展出。据检索,外埠展出纪录有:年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史博物馆的“华夏五千年的创造与觉察”(ChineCieletTerreAnsdinventionsetdedecouvertes)[14]展、年6月27日—10月19日英国爱丁堡苏格兰国度博物馆的“明朝:黄金帝国”(Ming:TheGoldenEmpire)展、年9月18日—年1月5日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的“明:太平皇朝50年”(Ming:50YearsthatChangedChina)展[15](该展重要阐明—年改动华夏的50年史籍[16])。国内展出纪录有:年4月16日—6月16日浙江美术馆馆庆10周年的“心相·万象——大帆海时代的浙江精力”[17]特展。年6月19—8月23日华夏丝绸博物馆“一花一全国:丝绸之路上的互学互鉴”[18]展。

二、模本对比

现存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藏本有刻印本与摹绘本(包罗“刻印+摹绘本”),迄今已知全国各地所藏摹绘本共管9份:“南博本”,南京博物院藏本(彩绘,1—6幅);“首大本”,韩国首尔大学藏本(彩绘,1—8幅)[19];“大阪本”,日本大阪北村芳郎藏本(彩绘,1—8幅)[20];“凯达尔本”,美国凯达尔捕鲸博物馆藏本(KendallWhalingMuseum)(彩绘,仅第3幅)[21];“理格本”,法国人理格(G.Nicolas)藏本(彩绘,1—6幅)[22];“国图本”,华夏国度典籍馆藏本(彩绘,仅第4幅)[23];“奉先寺本”,韩国奉先寺藏本(彩绘,1—8幅;已毁,首尔大学奎章阁存有曲直相片[24],韩国实学博物馆藏有恢复图[25]);“鲁德曼本”,美国鲁德曼古地图店铺号(彩绘,仅第1、6两幅)[26];“历博本”,华夏史籍博物馆藏本(墨线仿绘,1—6幅)[27]。对比解析9份藏本,可获下列几点论断:

(1)全部摹绘本均有不同水平的不同。重要呈如今图版拼幅(6幅与8幅之异)、图识图说(图面布局之异)、图面文字(罅漏变动之异)、图本体例(陆域或岛屿的巨细罅漏之异)等几个方面。

洪煨莲以为“意大利人理格君所存之绘本和史籍博物馆原藏之本尽不异”[28],即指“南博本”与“理格本”绝对不异,但对比两图仍是也许分辩出不同。重要不同之处是第4条幅“地南极线”上四周圈内“看北极法”的文字罗列形态,“南博本”呈近正四方形,而理格本呈矩形。真相上由于摹绘本是手工摹绘,摹绘本与被摹绘之本、各摹绘本之间几多都邑涌现不同之处,当属一般局势。

(2)除“历博本”为墨线仿绘本外,其他8份均为彩绘本。

(3)除“凯达尔本”与“国图本”两藏本外,其他7份均为完备藏本。

(4)全部藏本中,“南博本”保管最善、品相最好,地舆体例及图题图识与年李之藻的刻印本最为亲近。

(5)在7份完备藏本中,除“南博本”与“历博本”(墨线仿绘“南博本”)两藏本外,其他5份藏本均有版识:“钱塘张文焘过纸 万历壬寅孟秋天”,相当至即日正式出书册本版权页表明的出书印刷单元与出书日期。“过纸”,是木刻印刷经过中一路要紧技能工序的术语,包罗把握刻版的上墨深浅、调试印纸与刻版的符合水平等,在裱画、绘画与拓碑前对纸张也有宛如的整治工序[29],也许说明为即日的“刊印”。“南博本”不必年的“过纸”版识,正讲解其版是年呈贡万历天子的原图。

三、现有刊版

“南博本”年初次展出后未几《东方杂志》即以三整页的篇幅刊登了全图[30],对此图的各类学术研讨也由此开启,尤为激勉了华夏粹术界对利玛窦全国地图的研讨密切。

《东方杂志》刊登以后,跟着对利玛窦全国地图的研讨渐渐开展,“南博本”又被屡次刊登引用,别离为:年,法国宣教士裴治堂的研讨小册《北京史籍博物馆所藏利玛窦之全国地图》附图[31];年,《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的分幅刊登[32];年,德礼贤著《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之附图[33];年,《东方画刊》刊图[34];年,研讨论文附图[35];年,《华夏古代地图集(明朝)》刊图77[36];年,《中华古地图珍品选集》图92[37];年,《利玛窦全国地图研讨》图版四[38]。

上述全部“南博本”的刊登本,以年《中华古地图珍品选集》的刊登图最为明显,颜色度最亲近于原图。

四、图幅尺寸

对于“南博本”的图幅尺寸,据笔者检索,共管五种纪录(纵横厘米):①×;②.7×.2[39];③×[40];④×.2[41];⑤×[42]。

纪录①为年华文《时报》纪录:“……六帧,一副长七尺宽三尺”[43],洪煨莲说明:“惋惜我未得绘本之尺寸。据《东方杂志》影图后之讲解云:‘宽三尺,高六尺’。此尺如为创造尺则是×96cm。不知这是怎么量的。我疑绘本和李之藻刻本巨细不异。”[44]

笔者以为“……六帧,一副长七尺宽三尺”,当做“……六幅,每幅长七尺、宽三尺”解,如许整幅地图的尺寸即为:纵7尺、横6×3尺,即:纵厘米、横厘米。

由于原图有裱衬底纸,而裱衬底纸的宽度不时大于原图,因而,原图尺寸与裱衬底纸尺寸的量算效果,不时存在不同。纪录①中的横厘米深切于后4种纪录的缘故,理应是量算6幅裱衬底纸宽度之和的效果。

以《时报》“……六帧,一副长七尺宽三尺”为据推断:“南博本”在年入藏北京史籍博物馆是6分幅,年4月在午门展出时,将6分幅裱合成完备一副。而墨线仿绘“南博本”的“历博本”,分为6幅收藏[45],可做干证。

在未实践量算的情形下,笔者偏向于出自南京博物院经管人员[46]的纪录(纪录②),纵.7厘米、横.2厘米。

五、成图形态

在相关利玛窦全国地图的已有研讨成就中,几多都触及利氏全国地图的成图死板、成图颜色、成图材质、成图方法。详细下列:

1. 成图刻版

成图刻版重要分为石刻底版与木刻底板,未觉察金属死板。石刻底版有—年间赵可怀在姑苏的石刻《山海舆地图》,既是石质量图,也是拓图的底版。木刻底版共管5版:第一版为《舆地山海全图》(肇庆,年,王泮死板);第二版为《山海舆地全图》(南京,年[47],吴中明死板);第三版为《坤舆万国全图》(北京,年,李之藻死板);第四版为《两仪玄览图》(北京,年,李招考死板)[48];第五版为《坤舆万国全图》(北京,年,梓人秘造本[49])。

2. 成图颜色

成图颜色重要分墨色和彩色。墨色,包罗2种形态:木刻版墨印(如梵蒂冈教廷典籍馆的年李之藻刻印藏本)与墨色摹绘(如“历博本”即为墨线仿绘藏本)。彩色,包罗3种形态:木刻版彩印(尚无实例)、“木刻版墨印+彩绘”(如辽宁省博物馆《两仪玄览图》藏本)与彩色摹绘(如“大阪本”)。

3. 成图材质

成图材质重要有三种。纸质:凡用纸张举办墨(彩)色木刻版印、石版拓印或摹绘而成的图,其材质均为纸质(绝大大都利氏全国地图现存藏本的材质为纸质)。绢质:凡用绢举办墨(彩)色木刻版印、石版拓印或摹绘而成的图,其材质均为绢质(绢质利氏全国地图尚无实例,但有史料记录证实其或曾存在[50])。石质:凡用石举办刻绘而成的图,其材质即为石质(如前述姑苏的石刻《山海舆地图》)。

4. 成图方法

成图方法主假如三种形态。刻印,即用纸或绢,在木刻或石刻版上墨(彩)印或拓印而直接成图的方法;摹绘,即在纸或绢上,举办墨(彩)色摹绘而直接成图的方法;“刻印+摹绘”,即先刻印成墨色底图,再墨色或彩色添绘而分环节成图的方法。

“南博本”为利氏全国地图的木刻第五版,即该图以残留的刻工私刻底版为主体并加补刻而墨色印刷成底图,再在底图上彩画图象而成图(详见下节)。即:该图中的线条与墨色文字均为刻版墨色印刷而成,而后在须要的部份衬托设色,书绘彩色文字;图中的绘画图象(10艘海船、8头陆伶俐物与15条海洋动物)其颜色当由制图者选取,但据形成图象外貌的、粗细平匀且明显明辨的线条,也许推断该图是在木刻版墨色印制的根本上再经彩色刻画而成的。伦敦英国地舆学会的《坤舆万国全图》藏本尽管没有彩画图象,但图上的彩色部份也是在木刻版墨色印制的根本上再经彩描而成[51]。切实地讲,“南博本”不是地道的摹绘本或“彩色绘本”[52],不是彩绘绢本[53]或彩色绢本[54],也不是地道的木刻印本,而是木刻墨印+彩色摹绘的纸质本。

六、成图底版

对于“南博本”的成图底版,有益玛窦自己的两份史料可资考据。一份是万历三十六年(年)七月十三日利氏寄罗马耶稣会总监信[55];另一份是利氏《入华纪录》的记事之一[56]。两份史料均收录在《利玛窦全集》[57]中,精读这两份汉译史料,可归纳下列:

(1)利玛窦及其他神父曾向多位宦官赈济过年李之藻的木刻墨印版《坤舆万国全图》。讲解在未供献天子以前,年版《坤舆万国全图》已在宫内宣扬。

(2)收赠地图的宦官之一将墨印版《坤舆万国全图》添绘彩色后献于天子。是仅添绘了颜色仍是添绘了彩色图象未详,但不管是添色仍是添图都讲解:一、在年刻印彩绘《坤舆万国全图》以前,利玛窦自己刻印的全国地图以墨色素图为主,没有彩绘,也未画图象;二、年版的添彩画图是被迫而为。

(3)天子见此繁列众国、广载异俗、前所未见之图后大悦,令索更多份以分享皇族。讲解《坤舆万国全图》所展现的地舆新学问,已撼动了华夏天子脑子中固有的地舆见解。

(4)因图中有益玛窦之序,故指名要利玛窦供给。年疆域中有多人的题识序跋而天子惟独指名利玛窦,讲解天子(或宦官禀告天子)晓得此图“版权”属利玛窦,最好被索人选非利玛窦莫属。

(5)年疆域的原刻底版已被李之藻带回杭州,刻工私刻底版虽被大雨塌屋损坏,但仍有部份存储,讲解此版的《坤舆万国全图》私刻底版并未绝对湮灭。

(6)利玛窦倡导以《两仪玄览图》的8幅木刻底版做为代替版,印刷供献。但因其版非天子索取版本,宦官不敢。

(7)利玛窦重修议以正月限期私费另刻一版,天子不允。利玛窦也许保证在30天内告竣《坤舆万国全图》的刻版印刷职责,讲解他肯定熟练于地图底版的刻制与图中图象的摹绘。有学者也偏向于这一了解[58]。

(8)天子“遂命就旧有之板,补刻以成六幅之全国地图”,此事旋即搞妥。讲解年版《坤舆万国全图》因而年版私刻底版残留部份为主体加以“补刻”而成。且从补刻到告竣制印的经过,光阴很短。再次讲解利玛窦在刻印地图与摹画图象方面的熟练水平。

(9)“自后宫内所需之地图,即在宫内印之”。讲解利氏《坤舆万国全图》年版(即为前述的木刻第五版)的木刻底版保管在宫中,还可凭借宫内对该图的须要量而添印之。

(10)天子谕索绢本全国地图(“令备六幅全国地图绢本十二付”),但“南博本”为纸本而非绢本,这是一个遗留题目。有三种假定:一是那时印制的供献图实践是纸本;二是那时在印制绢本供献图的同时,添印了纸本;三是在供献“绢本十二付”以后,添印了纸本。不管何种假定,“南博本”的底版都是年版,即木刻第五版。

洪煨莲考据以为:“我更疑宫中并无刊刻此图之事”故将“南博本”视为“诸宦官摹绘李之藻本”[59]。笔者以为:完备刻制新版,与在残留版根本上补刻,是两个观点。“南博本”的木刻底版显然不是完备刻制新版,但据利氏记录解析,当为在年私刻版残留部份的根本上补刻之拼版。

洪煨莲又以为:“史籍博物馆旧藏的那本(即“南博本”)大概便是如许的摹绘本之一,该本的体例与李之藻本,除了几点外,绝对不异。”[60]但对比梵蒂冈藏本(年李之藻原刻木版墨印)与“南博本”(年据补刻年刻工偷刻私版“墨印+彩绘”),去除后者图中的绘画图象,仅就图面大洲岛屿的封锁线形态与题识序跋的文字布局而言对比两者:粗看,极为相仿;细究,多有不同。故两版之间非洪氏所述的“绝对不异”或“二本尽不异”[61],而是利氏所述的版幅尺寸“巨细尽同”[62]。

七、摹绘蓝本

利玛窦在编制全国地图暨《坤舆万国全图》所根据的地图参考材料,是利氏全国地图研讨的要紧体例之一。洪煨莲以为:利玛窦献于天子的贡品之一《万国图志》便是《坤舆万国全图》所据蓝本,并据金尼各《中华宣教记》(DeChristianaExpeditione)考据为亚伯拉罕·奥特柳斯(AbrahamOrtelius,—年)[63]的《地球大观》(TheatrumOrgisTerrarum)[64]。从百科全书的先容中可知,该著有各家所绘地图五十三幅。他还欺诈利玛窦全集的记录,证实利氏还参照了意大利地图学家鲁瑟利(GirolamoRuscelli,—年)编制的地图。限于各类缘故,他自叹:“对于十六世纪意大利派或比利时派的地图,惋惜我当今都未能得而将与利氏的地图细校”[65]。

洪煨莲考据但未亲睹的著做《地球大观》就藏于北京西什库上帝堂典籍馆(方豪称“北堂典籍馆”),且丰年与年两版藏本,由于利氏年即启航赴印度,年到达华夏澳门,因而利氏制做全国地图所参照根据确当为年版。美国汉学家德礼贤在其著《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出书[66]前五年的年曾赴北堂典籍馆翻摄了《地球大观》全著。年,方豪也赴北堂典籍馆调阅了该馆收藏的“利玛窦《万国地图》所依原书”[67],并于次年撰文评论道:“利玛窦绘《坤舆万国全图》,必有所本;十余年前,本国粹者早就注重这一点,并以为利氏必本于”奥特柳斯的《地球大观》。并考据出下列真相:德礼贤翻拍的《地球大观》,错将年版认做年版[68]。

相关彩绘模本《坤舆万国全图》(包罗“南博本”)中的绘画图象,洪煨莲未考据其摹绘根源。他叹述:“这殆是从他处摹抄来的,洋人旧图不时有这些玩意儿,惋惜我当今不能证实其从何书,或何图中搬来的。”[69]真是一大惋惜!若是他看过了北堂典籍馆所藏《地球大观》中的地图,就晓得《坤舆万国全图》中的绘画图象即直接仿摹于《地球大观》中的多幅地图。

比利时制图学家、地舆学家亚伯拉罕·奥特柳斯于年出书了《地球大观》第1版,共辑地图70幅(欧洲56幅、亚洲与非洲10幅、四大洲各1幅),堪称全国第一部完备的构思地图集,被屡次重印重版至年止,并被翻译成欧洲各重要语种。[70]仅笔者所阅就丰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版中的被转载图,这些图险些几多都绘有海陆动物与海船图象。但在已有研讨中很少引载《地球大观》所辑地图,就笔者所阅唯一展现伪圆柱投影的椭圆形全国地图(年、年版)[71]、展现绘画图象的冰岛图(年版)[72]与华夏地图(年版)[73]数幅。

除奥特柳斯的《地球大观》所刊地图外,为了讲解“南博本”的地图伪圆柱投影及在地图上描画图象的局势在16世纪的西方万分遍及,再展现4幅全国地图:西蒙·格里诺伊斯(SimonGrynaeus)的全国地图(年,木版刻印)[74](图2)、贾科莫·加斯塔尔迪(Gia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ouere.com/sely/17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