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为将荣耀出售给深圳智信新,并不再持有任何股份
2、半导体产能紧缺的“多米诺骨牌”(一)
3、利扬芯片东莞主场答谢晚宴完美呈现!集微网“悄悄”出了一份力
4、商务部回应美方禁止美国投资者对部分中国企业进行投资:坚决反对
5、传华为消费者BG正在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进行整合
6、数码论:苹果ARM版的MacBook能否挑战Wintel联盟
7、点评
量子科技距离大规模民用还早;三星在面板领域的领先是紧抓智能手机前沿的关键
1、华为将荣耀出售给深圳智信新,并不再持有任何股份
集微网消息,11月17日,今日多家企业在《深圳特区报》发布联合声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与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收购协议,完成对荣耀品牌相关业务资产的全面收购。出售后,华为不再持有新荣耀公司的任何股份。
声明指出,此次收购既是荣耀相关产业链发起的一场自救和市场化投资,能最大化地保障消费者、渠道、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员工的利益;更是一次产业互补,全体股东将全力支持新荣耀,让新荣耀在资源、品牌、生产、渠道、服务等方面汲取各方优势,更高效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声明还称,所有权的变化不会影响荣耀发展的方向,荣耀高层及团队将保持稳定。投资新荣耀的经销商和代理商也承诺:未来只享有财务上的投资回报,在业务侧将遵循公平交易的市场化原则,与其他经销商、代理商享受同等机会。
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与30余家荣耀代理商、经销商共同投资设立,包括天音通信有限公司、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松联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顺电实业有限公司、山东怡华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冀顺通投资有限公司、河南象之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瑞联优信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英孚特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金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2、半导体产能紧缺的“多米诺骨牌”(一)
8英寸晶圆代工产能紧缺和涨价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在向全行业传导:设计厂商等不到产能或面临客户流失风险,该如何自救?上游的产能紧缺和涨价对下游的代理、模组、终端厂商影响几何?为此,集微网特推出8英寸晶圆代工的“多米诺骨牌”系列专题报道,邀请业界知名专家、分析师和企业代表,对此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与报道。
8英寸代工产能紧缺的压力已经向全行业传导,在其中两头承压的设计厂商则成为“夹心包”:代工厂产能释放不知要等到何时,还可能坐地涨价;客户那边等不及货,恐转单其他能保证供货、芯片性能差不多的其他芯片厂商。
到底该如何自救?企业开始纷纷探索。
新的模式?
最近有报道指出,联发科宣布要购买价值10亿新台币(约万美元)的制造设备,租给代工厂,以生产联发科所设计的芯片。
IC设计企业买设备租给代工厂商,这在产业发展史上可谓鲜见,但这背后的逻辑却很自洽。某投资公司负责人付阳(化名)认为,因短期内8英寸产能爆满,联发科决定自掏腰包,购买设备之后租赁给代工厂,从而可锁定产能。
据悉,联发科斥资向包括科林研发、佳能株式会社以及东京威力科创等设备厂购买设备,并将这些设备租赁给力晶集团旗下的力积电来进行代工。
一位台湾业内人士程晓(化名)告诉集微网记者,一般联发科大都选择联电代工,因为双方存在一定的历史渊源。此次转入力积电,恐也是联电8英寸产能爆满所致。据相关报道,联发科出此奇招,是为了巩固未来电源管理IC的产能。
三方共赢?
虽然联发科第一次“吃螃蟹”,投入约10亿新台币,但这笔买卖细究起来很划算。
“一是联发科将保证未来的产能,而有产能就意味着有市场地位。而且投入买来的设备,在用过几年之后如果产能问题不那么紧张了,还可以再次倒手。二是力积电如果为扩充产能而自买设备的话,每年折旧的负担会很重,而通过直接租赁设备,则可直接计入成本,盈利之后可进一步降低税收。三是8英寸设备大多是旧设备,这样设备厂商还可多收几年的租金。”付阳这样分析说,“可以说,三方共赢。”
正如TrendForce集邦咨询所言,如果贸然大幅度采购半导体设备,这将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而此时联发科斥巨资买设备并租赁给力积电,无疑将帮助力积电减轻相当大的负担。从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年第三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商排名预测来看,力积电排名第七,一年盈利在12亿美元左右。
程晓预计,这些设备进入代工厂,从调式到量产大概半年至一年,预计明年下半年产能将释放。
因而,联发科此举释放的另一信号是其对未来的运营依旧乐观。在前不久联发科召开的法人说明会上公布的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金额为.75亿新台币,较第二季度增长43.9%,较年同期也增长44.7%,创下历史单季新高记录。同时,营业利润为.28亿元,较第二季度增长97.3%,较年同期增加.1%,亦同创单季历史新高。而且,联发科对第四季度及未来营收依旧看好。
可否复制?
对于联发科剑走偏锋似的“为稻梁谋”,同样苦产能久矣的国内设计厂商能“借鉴”吗?
付阳分析,参照这一模式比较难,一则要与代工厂有良好的关系,二是要能买到所需的设备,三是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
而从产业链各方来看,8英寸晶圆厂产能紧缺的状况或将持续到年,并且代工价格将可能继续上涨,一些上游IC设计厂及IDM厂以转嫁成本为由,已开始与客户协商调涨芯片价格。其中,面板驱动IC、电源管理IC已调整过一轮价格,涨幅在10%~20%之间。
有时候,面对一个难题,很多时候最难的不是研究过程,最难的是确认方向。如果能告知哪个方向是对的,那可能已经解决了30%的问题。
在这一场抢夺产能大战之中,国内IC设计厂商到底该如何确认方向?
3、利扬芯片东莞主场答谢晚宴完美呈现!集微网“悄悄”出了一份力
集微网消息,11月13日晚,以“利民族品牌,扬中华之芯”为主题的利扬芯片上市答谢晚宴在广东东莞圆满落幕,晚宴现场高朋满座。集微网助力此次晚宴完美呈现。
答谢晚宴上,利扬芯片创始人、董事长黄江,利扬芯片董事、总经理张亦锋,万江街道区长刘永定,东莞证券副总裁郜泽民,中微半导体总经理周彦,第一创业研究所负责人王皓宇依次发表致辞。
利扬芯片创始人、董事长黄江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与会嘉宾的感谢以及对公司未来的展望,他表示:“十年芯路,利杨芯片,专业、感恩、利他,秉持初心。利杨芯片答谢晚宴汇聚产业链合作伙伴,在同享利杨芯片上市喜悦的同时,也感谢大家长期的陪伴与支持。”
另外他强调,“强国必强芯,中国芯的发展和强大是必然的。未来,利扬芯片将不断深耕芯片测试领域,全力以赴为中国芯保驾护航。”
利扬芯片创始人、董事长黄江
利扬芯片董事、总经理张亦锋表示:“公司在11月11日很荣幸地邀请了位嘉宾在上交所共同见证了属于利扬芯片的高光时刻。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都是最大的功臣,值得拥有和分享这份荣耀。借助市场的力量,利扬芯片成长的未来必将插上爆发性成长的翅膀。借助这个机会也向公司的中坚管理团队提出要求,要快速全方位的成长,锻炼自己,迎接更广阔的职业生涯和成长空间。”
利扬芯片董事、总经理张亦锋
在随后的环节,主持人邀请现场所有的嘉宾共同见证“启动仪式”,利扬芯片创始人、董事长黄江,利扬芯片董事、总经理张亦锋,万江街道区长刘永定,东莞证券副总裁郜泽民,深圳市汇顶科技总监张其明等12位主礼嘉宾移步舞台。
伴随着现场朋友们“5、4、3、2、1”的倒计时,大屏幕上“热烈祝贺利扬芯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成功上市”的字样映入眼帘,启动仪式正式开始,现场的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利扬芯片成功登陆科创板,这标志着利扬芯片将乘上新的高速发展的快车,以战略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为引领,以稳步经营和精细管理为保障。秉持诚信为本、永续经营的企业宗旨,敬畏市场、尊重客户、懂其所需、竭力服务。打造服务领先、信誉卓越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独立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服务优质上市企业。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广大客户、投资者,回馈社会各界的厚爱!
今年对于利扬芯片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科创板上市的同时也迎来了利扬芯片十年的生日。十年磨一剑。站在新的起点上,回望十年发展历程,利扬芯片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和蜕变,这个过程中凝结着无数的奋斗、拼搏、创新、掌声与感动。
利扬芯片创始人、董事长黄江上台感谢了每一位兢兢业业的利扬人,并切开了十周年的蛋糕与现场的嘉宾共同分享了喜悦。
晚宴正式开始后,《全息舞狮》、《利扬之歌》、《战马奔腾》、《5G时代》人屏互动、《中国美》等歌曲、舞蹈、外籍乐队表演一应俱全,带动了现场的气氛,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热潮”!
值得一提的是,集微网为本次答谢晚宴提供了“一条龙”服务,涵盖晚宴各个环节,包括活动策划、节目策划、活动搭建、现场接待服务等,旨在帮助利扬实现答谢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借此机会向外界宣传推广企业品牌形象。
在节目表演环节上,集微网成功将利扬芯片公司发展历程与高科技结合,在视觉盛宴中展示公司发展实力。
利扬董事总经理张亦锋对本次活动表示非常满意,他表示:“从服务到整体的节目设计,让人感受到东莞主场应有的待客氛围!”
未来集微网将秉承着一直以来的服务宗旨,持续提升专业品质,为各大企业策划筹备各类活动,助力企业传播,提升知名度。
据悉,利扬芯片于年成立至今,已成为国内知名的第三方芯片测试服务商之一,其年至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9亿元、1.38亿元、2.32亿元。年11月11日,该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证券代码为,发行价格15.72元/股。
利扬芯片董事长黄江此前表示,利扬芯片自成立以来,在集成电路测试领域积累了多项自主的核心技术,已累计研发33大类芯片测试解决方案,完成超过0种芯片型号的量产测试,可适用于不同终端应用场景的测试需求。目前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5G通讯芯片、传感器芯片、智能可穿戴芯片、计算类芯片等领域。
另外,黄江强调,本次在科创板发行上市,利扬芯片将成为中国A股市场集成电路独立测试第一股,这将是利扬芯片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跨越;公司将以本次发行上市为契机,全面提升公司综合实力,保持公司的领先优势,捍卫芯片测试行业地位,确保公司持续、高速、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公司价值,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4、商务部回应美方禁止美国投资者对部分中国企业进行投资:坚决反对
集微网消息,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禁止美国投资者对部分中国企业进行投资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11月12日,美国政府发布行政令,禁止美国投资者对所谓由中国军方拥有或控制的企业进行投资。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何回应?
商务部表示,中方已多次就美方无端打压中国企业问题表明严正立场。美方罔顾事实,认定中国有关企业为军方控制企业,既缺乏依据,也不符合法理,中方对此坚决反对。美方一再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打压特定中国企业,严重违背美方一贯标榜的市场竞争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
中美经济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深度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日益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投资者的青睐,这体现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信心和对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开放的认可。只会使企业错失发展的良机,损害投资者利益。少数政客的行为压制不了市场的力量。
中国企业始终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在国际化经营中严格遵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中国企业将继续与各国在尊重市场规则和有关法律基础上开展互利互惠合作。中方敦促美方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为中国企业在美正常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
5、传华为消费者BG正在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进行整合
图片来源:网络
集微网消息,据36氪报道,多位接近华为高层的知情人士透露,华为消费者BG正在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进行整合,总负责人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
“目前两个部门在投资层面已经合并,人员和业务上还没有变化。”多位消息人士告诉36氪。
去年5月27日,任正非签发组织变动文件,标志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隶属于ICT管理委员会管理。随着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成立,不仅表明华为将智能汽车方案作为未来扩张的战略重心之一,也使得华为的三大BG——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两大BU——CloudBU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矩阵”贯通于华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要义中。
据悉,华为对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部门定位,是作为智能汽车领域的端到端业务责任主体,提供智能汽车的ICT部件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造好车。
虽然目前车BU和消费者BG在业务和组织人员上,尚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多位华为人士向36氪分析,这一局面只是暂时,“高层领导很可能已经在规划最终的架构和业务逻辑。”
6、数码论:苹果ARM版的MacBook能否挑战Wintel联盟
集微网消息,11月11日苹果正式发布了搭载ARM架构处理器的MacBook笔记本电脑,市场对于苹果这一举动相当看好,媒体报道称在苹果发布了可供MacBook使用的ARM架构“M1”芯片之后,苹果公司的股价升到单日最高。
图片来源:苹果